APP下载

传统手工业如何振兴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

2020-05-06史文逸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宜兴市宜兴紫砂壶

史文逸

宜兴紫砂壶素有“紫玉金砂”的美誉,是宜兴市的地方文化象征,也是我国陶瓷业的不朽传奇。本文以宜兴紫砂壶为例,研究总结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策略,通过查阅文献得出宜兴紫砂壶目前存在发展停滞、市场内部混乱等问题,没有真正带动地方旅游业发展。因此,本文对宜兴紫砂壶行业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对宜兴紫砂壶带动地方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加快宜兴紫砂壶文化与旅游功能融合,开发旅游工艺品市场,促进宜兴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引言

宜兴紫砂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宝贵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目前紫砂壶却正处于不正常的发展中,文化内涵得不到体现,卖家更多注重紫砂壶能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有关与紫砂文化及其内涵的传承正在不断弱化,丁蜀镇主要依托紫砂产业发展,但是产业功能与文化功能还不能很好地融合,作为传统手工艺的紫砂壶,并没有起到振兴地方旅游业的目的。本文希望通过对紫砂文化内涵的研究,分析紫砂壶行业发展现状,通过结合紫砂壶与地方旅游发展的关系,探索出一条传统手工艺品振兴地方旅游产业的道路,同时,让紫砂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相对高的地位与影响。

一、宜兴紫砂壶简介

(一)发展历史

宜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属于无锡市下的县级市,地处苏、浙、皖3省交界的太湖西岸,黄海与东海之滨。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风景秀美,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正是宜兴市优越的自然环境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宜兴市紫砂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宜兴市紫砂壶生于北宋而兴于明代,在明正德至万历年间,是紫砂壶发展早期,这一时期的宜兴紫砂壶造型浓厚,泥质颗粒较粗,主要用于烹煮,并不作为茶壶使用,与明式家具简洁凝重的风格非常相似。在清雍正年间,是紫砂壶的发展中期,也是紫砂壶艺的顶峰期,壶艺名家辈出,极大地丰富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和文人气息。在清中叶至清末,是紫砂壶发展的晚期,这个时期文人与紫砂艺人交往非常密切,文人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使紫砂壶的造型和装饰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在壶上镌刻书画的风尚,进一步增添了紫砂壶的文人气息,对紫砂壶艺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宜兴市浓厚的江南人文气息与地方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在紫砂壶中呈现出了朴实和富有内涵的文化底蕴,紫砂壶体现了本地的特定价值观念,给消费者带来文化江南的地理印象。紫砂文化的地理品牌通过融入江南的文人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带给消费者心理上的共鸣。

(二)发展现状

宜兴紫砂壶产业主要位于丁蜀镇,丁蜀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资源丰富的紫砂矿泥、历史悠久的紫砂文化,使小镇紫砂产业形成了产业链,成为了产业聚集之地;同时,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紫砂产业蓬勃发展,紫砂壶俨然已成为了宜兴市的特产、宜兴市的代表。然而,目前宜兴紫砂壶的发展遭遇了瓶颈。

首先,市面上紫砂壶的价格层次不齐,一些商家本着“淘金”的目的故意炒作紫砂壶的价格,紫砂壶市场鱼龙混杂,天价壶、问题壶、垃圾壶大量存在市场中。紫砂壶本身融合紫砂艺术、雕刻艺术、工艺美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能真正鉴别并欣赏一把紫砂壶要求较高,所以,客观地说,制壶时间长的人不一定懂壶,卖壶时间长的人也不一定懂壶。

其次,宜兴紫砂壶作为特产纪念品,具有偶然性、不稳定性、间断性等特征,作为来到宜兴市旅游的游客,仅仅是作为纪念品的一种即兴消费,不是可持续性消费,回头客较少,无法带动紫砂壶可持续性新发展。

最后,对于年轻的一辈来说,不够重视紫砂壶的艺术,在他们眼中,紫砂壶就是一把喝茶的壶,对于其文化底蕴以及历史不會更多追溯了解,更不会好好欣赏紫砂壶,相反,紫砂壶更多的是受老一辈艺术家的追捧,年轻人的审美与传统审美形成了一定冲突,在紫砂壶的传承以及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代沟。尽管宜兴市的一些职业院校仍然开设紫砂壶专业,但近年来,学习紫砂壶制作专业技术的人越来越少,紫砂壶的工艺是否能够传承下去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宜兴紫砂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紫砂原矿资源保护不当

作为陶文化的发源地,丁蜀镇文化遗存以及资源较丰富,黄龙山地区是丁蜀镇紫砂泥资源的主要分布地,主要包括紫泥、青灰泥、本山绿泥等,这些是紫砂的重要原料产地,也一直源源不断地为紫砂生产提供着充足的原料。紫砂壶良好的透气性与吸热性,离不开上等的紫砂泥。然而,由于对紫砂原矿的疯狂采矿,黄龙山紫砂矿资源面临枯竭,2004年,为了保护珍稀的紫砂泥资源,当地政府禁止采矿并封存了黄龙山矿区,直到2010年正式恢复开采,如何平衡有限的紫砂资源与无序开采资源两者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宜兴市的紫砂资源仍处于一个珍稀的状态,上等的紫砂泥矿价位高,一些不良商家在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中滥用垃圾泥,以次充好,这样制成的紫砂壶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紫砂产业内部混乱

1.紫砂产业内部职称混乱

目前,紫砂壶的职称从高到低为工艺美术员、助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通常职称越高,所制出的紫砂壶价位越高,以至于高职称等于高收入这样的错误说法在宜兴市广泛流传,一些人受利益驱动,通过请客送礼、托人找关系,甚至不惜贿赂评委来达到变相购买职称的目的,造成了现在宜兴市高工、大师满天飞的现象,这些案例屡见不鲜。

2.紫砂壶价格制定混乱

一些大师级别的工艺家,或懒得自己做壶,或做壶时间精力耗费大,找代工来做紫砂壶,一把普普通通的代工壶,可能在市面上只能卖几十元、百元,但配上大师的落款印章以及光面堂皇的证书后价格立马上升,几千元、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这其中实在是太过于暴利,更有些商家作为中间商,在高价购入大师级别的壶之后,通过各种手段炒作壶的价格,价格不再是源于作品本身的艺术美感,名不副实的天价壶实在让人唏嘘。

3.紫砂壶质量问题

市场上销售的紫砂壶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紫砂壶被更多作为一种牟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内在的文化价值,严重影响了宜兴紫砂壶的声誉。

(三)紫砂产品缺乏创新性,旅游功能薄弱

宜兴紫砂壶可以作为宜兴市的名片,然而紫砂壶整体上缺乏了创新特色,缺少个性鲜明的产品。一方面,受传统评职称标准的束缚,紫砂壶的造型十分有局限性,传统生产工艺生产分散,产品工艺、质量、价格参差不齐,同等同质化产品太多,易出现审美疲劳。再加上现如今年长者和年轻人的审美标准不同,年长者更加注重高端市场的紫砂壶产品,更追求一些艺术精神上的美感;对于年轻者来说,他们购买力有限但审美独特,便更注重中低端的紫砂市场,更注重新颖独特的享受,两者的审美存在一定代沟,然而现在市场上的紫砂产品售卖没有注重分层分众化,导致对紫砂产品上的“断层”现象。另一方面,紫砂壶作为宜兴市的名片,是地方代表特产,紫砂文化的内核发掘很薄弱,和文化、旅游功能融合不足,像紫砂壶这样的传统手工艺品,凝聚着民间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工艺技巧等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内容,具有作为文化产业开发对象的一切特质,是如今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传统手工艺旅游化开发,能够带来经济收益,“紫砂+文化+旅游“的发展力量在目前看来不足,在振兴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方面存在困难。

三、宜兴紫砂壶振兴旅游发展的策略

(一)加大历史遗产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如今,丁蜀镇黄龙山一带的紫砂陶土大量开采,紫砂在未来或成稀缺资源,由于紫砂壶的原料就是紫砂陶,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加大自然资源保护。与此同时,一方面,宜兴市是紫砂的诞生地,随着紫砂的发展,许多大大小小与紫砂有关的历史遗迹也遗留在宜兴市,这是一份珍贵的自然资源,但很多历史遗迹都不为人知,甚至快要消失,将紫砂的历史遗迹与紫砂文化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比如有些山体可以开发成主题公园。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对外市场营销,提高知名度,塑造丁蜀镇历史遗迹的旅游品牌形象,發挥特色优势,设计VR等虚拟化设备让游客身临其境,切实体验和了解开采石矿、紫砂泥矿的场景。

另一方面,唐代烧制紫砂壶的龙窑、晋代青瓷龙窑、明代前墅龙窑、民代前进龙窑等文物现仍留存在丁蜀镇内,这些窑址,政府应带头投入资金修缮以及保护,建设成旅游景点,让游客更多地了解陶瓷的烧制方法,游客在参观历史遗迹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了紫砂文化,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发展观光旅游。

(二)加强行业内部监督与管理,促进紫砂壶可持续性发展

作为宜兴市的地方特色产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配合与扶持,政府应该投入资金扶持科研项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规定一定的行业标准,加强行业内部监管,规范原料选择以及生产、销售环节,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对于职称评定,完善漏洞,杜绝大师作假现象出现,政府可以参与紫砂壶的定价,根据职称对每个等级的紫砂壶艺人的作品制定价格标准以及浮动幅度,并建立一定的惩罚机制来约束市场不规范的行为。同时,职称也不应该是一劳永逸的,可以建立年审制度,促进紫砂壶行业内部发展。

(三)加快紫砂壶的创意创新,发展紫砂文化旅游产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不满足传统观光旅游,更希望获得丰富的体验过程,发展“体验式”旅游已经深入人心。丁蜀镇是陶都、特色文化核心区,以“陶都”文化为特色,目前已建成陶瓷产业园区、陶吧、紫砂博物馆等旅游景点,紫砂文化的内在独特优势仍需要深度发掘,打造品牌文化,形成宜兴市特产的品牌形象,着力打造品牌卖点,增加可持续性消费,现有的公共设施以及配套的规范化服务体系需要升级,可以打造紫砂文化体验、紫砂壶制作体验的新型紫砂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此外,结合紫砂产品的特性,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高附加值的紫砂文化产品也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增加科技含量、增加文化含量、增加艺术含量、创新设计思维、创建名牌产品等方式将紫砂文化通过实体形象表现出来,融合“紫砂+文化+旅游”,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满足不同层次追求个性化消费者的需要,利用紫砂文化的元素、符号创新研发设计生活用品、创意礼品等方面的衍生品,增加文化内涵,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四、结语

通过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来振兴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是目前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就目前宜兴市当地的状况来说,还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查阅文献,研究了紫砂壶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紫砂壶行业只有创新产品、融合旅游元素才能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促进地方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宜兴市宜兴紫砂壶
“执法+审计+专家”宜兴市探索审计式安全检查新模式
点赞宜兴市森林消防大队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宜兴市中正化工有限公司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