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战略

2020-05-06沈高情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包容性福建省旅游

沈高情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作为旅游业新形态之一的乡村旅游更是有着非常多样的功能。乡村旅游具备保障人民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以及减轻生活负担等多重功效,与包容性发展所强调的真正含义相符。基于对福建省内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将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嵌入乡村旅游发展的框架中,进一步提出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的策略路径,以期能促进福建省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

引言

目前,旅游业发展迅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具有非常多元化功能的乡村旅游是一种旅游业新形态,在生产、生活、生态、体制、教育、经济以及文化等多个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乡村旅游不仅有利于发展当地经济,获得政府扶持,而且有利于提高当地教育水平,人才聚集是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城乡人民进行消费休闲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包容性发展理论很好地为这个目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国内学者徐虹、王彩彩在《包容性发展视域下京津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研究》中就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包容性协同发展”的观点,让乡村旅游和包容性发展相结合。乡村旅游的发展目的之一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减轻生活负担,与包容性发展所强调的意义相同。因此,研究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策略,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包容性发展理念实施有重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文献综述

(一)包容性发展

“包容性发展”这个理念在2007年被亚洲开发银行提出,该理念对中产阶级和贫困阶级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是推动经济发展、打造和谐社会的核心。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提出要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包容性增长。2011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在探究亚洲地区存在一系列不均衡的发展问题中,从15个类型多样的发展主题中选中“包容性发展”成为2011年会议讨论的主题,以期利用包容性发展的新理念来促进亚洲地区公平均衡发展,同时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创新。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再次强调包容性增长已成为世界普遍认同的经济发展理念。

对包容性增长进行深入研究后,国外学者认为包容性发展在均衡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各个国家政治领导人也发表了各自对包容性发展的理解,金混植(韩国总理)认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无法解决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以及产生的社会矛盾,就无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拉法兰(法国前总理)认为“包容性发展能够让更多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取得的成果”;梅德韦杰夫(俄罗斯总理)则认为“各国之间需要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政治关系来共同实现包容性增长。为实现包容性发展,在社会治理和政策体系、国际社会合作交流机制、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区域合作发展布局、政党建设以及地方性政府创新系统等方面都需制定发展策略,采取措施,做出改变。”

(二)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

在对乡村旅游的探究中,包容性发展这个理念引出了一些路径。国内学者徐虹、王彩彩在《包容性发展下乡村女性旅游创业路径研究——以蓟县农家乐为例》一文中提出了“帮助实现女性乡村旅游创业之路的社会平等”的观点;王超、王志章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研究》中提出“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旅游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的观点;他们还以贵州省为例,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动力模式”;龙怡帆、王志章在《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包容性发展的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视角》认为“乡村旅游经济要实现包容性发展,必须重视全民参与、机会均等以及成果分享”;舒伯阳、刘玲在《乡村振兴中的旅游乡建与包容性发展》提出“乡村要想振兴需得形神兼备”的观点,指出现代“乡建”的误区,“包容需得旅游和民生并重”。

通过对包容性发展相关文献的简要梳理可以发现,包容性发展理念促进社会人人平等,保障人民利益,能够解决以人为本的相关问题,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关注。其中,对于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探究的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探讨上,而非对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节分析得出的结论。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业态,把包容性发展理念作为一种理论分析框架引入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为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框架。

二、福建省内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分析

近年来,福建乡村旅游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14年,福建省已拥有1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18年,依据《福建省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建设与服务规范评分细则》和《福建省星级乡村旅游村建设与服务规范评分细则》,经福建省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福建省内10家休闲集镇被评为“2018年度四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20家乡村旅游村被评为“2018年度四星级乡村旅游村”。基于包容性发展的理念,本文对福建省内乡村旅游的具体实施措施和面临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客观分析,以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探究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战略和路径。

虽然福建省对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十分重视,但是乡村旅游仍存在产品单一、同质性强、“原真性”丧失、缺乏专业性人才、基础设施未完备、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不足有可能阻碍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前进的脚步。

(一)市场包容性不足:鄉村旅游产品单一,同质性强

旅游产品单一、同质性强的问题是目前国内旅游景区开发、旅游产品销售、旅游品牌打造面临的重大问题,乡村旅游中这样的现象尤为常见。福建省内的乡村旅游因局限于区域位置、地方特色、生态环境等诸多元素,多具有相似相同的建筑风格、地势地形、地貌风光,旅游景区内展示的旅游产品,如茶叶、农产品等也大相径庭,令游客选择福建省其中一处乡村旅游而放弃其他乡村,造成了单一选择,且降低了游客旅游欲望。调查研究发现,福建省内的乡村旅游大部分为“一日游”或自驾游,说明福建乡村旅游可供游客选择停留的方向过少,不足以支撑多景点游玩甚至多日游。

(二)文化包容性不足:失去了乡村本身的最大吸引力——“原真性”

“原真性”本就是乡村旅游本身对城市居民最大的吸引力,乡村中质朴纯真的乡风、自然不加雕琢的田园风光、自在特色的风土人情都让城市居民想要来体验和放松。然而如今大量乡村出现城市化现象,为了迎合城市游客的审美,放弃乡村原本的乡野风情和悠闲气氛,被城市气息和商业化气息入侵。尤其在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景观的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如,顺昌县某村村口填塘改建为草皮大公园、惠安县某历史文化名村田间修建现代化大广场等。在对美丽村庄建设的考察中,发现多数乡村没有意识到乡风乡情的重要性,这些乡村定位不当、发展方式不到位,导致其失去了最珍贵的“原

真性”。

(三)缺少专业性人才

旅游人才缺乏一直是目前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难关,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旅游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福建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难以进一步推进。乡村中村民多为留守的儿童和老人,虽然有青年会返回乡村从事工作,但是专业性不强,没有经历过专业性训练,专业知识匮乏,在服务水平和质量上都需要提高。

(四)基础设施尚未完备

基础设施作为游客旅游的基本条件,是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第一考虑要素,福建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交通、卫生、住宿等条件有待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逐渐提高,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前来游玩,但基础设施如停车场、旅馆、厕所等未达标,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激发游客不满情绪,最后造成游客旅游不进行的情况发生。有些乡村的基础设施损坏却没有及时维修,直接影响了顾客对旅游地的印象和评价,造成损失。

(五)政府有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实施

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是一个复杂又细致的项目,不仅需要政府努力,还需要乡村村民及当地其他企业的配合。我国缺乏对乡村旅游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律,经常会导致配合问题出现,发展停滞不前。同时,福建省政府相关政策出台,都是全面性、大局性的策略,而缺少針对性措施,对福建省内某些差异性较大、重视程度不同的乡村来说,适用性不强。

三、福建省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在推广福建省旅游过程中的必要性

(一)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适应了市场需要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把旅游当作一种新兴的休闲方式。城市中的人们想要暂时逃离压力巨大的生活环境,体会一下远离城市的乡村乐趣,乡村旅游应运而生。福建省是华东六省一市最绿的省份,也是全国最绿的省份。2016年,福建省森林蓄积量达60 796.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65.95%,连续38年居全国首位(表1)。全省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98.2%,参考国际及我国对空气清新指数规定的标准,福建省大部分乡村负氧离子浓度都在“非常清新”(负氧离子个数2 000个/cm以上)以上。福建生态系统较为丰厚,主要有森林、农田、湿地和海洋,且主要分布在广大乡村。这些资源对于福建旅游市场的开发而言,是潜力巨大的,能够满足很多城市居民的需求。

(二)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改善了福建省的生态环境

如果想要发展乡村旅游,关键是保存好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淳朴的村风村貌,随着福建省内乡村旅游的包容性发展水平提高,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的生态意识逐步增强,近年来福建省政府已经加强了乡村环境治理,实施乡村的绿化工程,完善乡村的排污、净化等设施,推动乡村生态环境良好建设,使乡村如今的生态环境明显提升,村风村貌也大大改善。同时,有关部门会大力推进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让社区居民懂得从自身做起,努力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推动了福建省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吸引大量城市游客前往,带动了福建省乡村消费,能够有效促进福建省乡村发展。同时,福建省挖掘地方优势和特色,将一些产业融合起来,发挥重要作用,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有农业、林业、餐饮业、手工业等,福建省旅游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厅、林业厅、海洋与渔业厅等多部门联合携手发展乡村旅游的氛围已经形成。如此不仅能够提高乡村旅游的优势和吸引力,而且缓解了很多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为社会提供保障,促进经济发展。

四、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战略

基于对福建省乡村旅游现状的调查,对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和难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包容性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结合包容性发展的理念与福建省乡村旅游现状,可以从体制、价值、生态及文化包容性4个方面进行改进,争取推进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进程。

(一)体制包容性:构建地方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持续创新

很多乡村都有自己的网站和公众号,比如福建省的围头村,但在其网站和公众号中却没有宣传自己独特的产品。乡村旅游的包容性发展必须整合所有资源,将乡村旅游特有的乡风乡情与现实的经济、文化等情况相结合,通过一些理论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方法推进活动和创新产品,打造出自己乡村独特的招牌,更加有效地进行宣传。比如福建省安溪县的乡村,拥有铁观音这一名茶,以“铁观音的故乡”为招牌,吸引很多品茶爱好者前往安溪。以茶文化为招牌,确定乡村定位,发展特色旅游模式,推动了安溪乡村旅游发展。所以,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应与当地特色产业结合,开发出游客参与感强、富有体验感的旅游产品,注重自己乡村的鲜明特色,避免与其他乡村雷同。同时,可以举办乡村旅游设计比赛,不仅可以提出创新方案,而且能够吸引更多专业人才进行创新,从事乡村旅游相关工作,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争取得到游客好的评价。

(二)价值包容性:旅游发展主体——多元共生,成果共享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居民及企业相互存在一些利害关系,环环紧密相扣。事实上,旅游开发是当地政府、居民及企业成果共享的过程,如果3方无法达成共识、友好合作,对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并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这种损失不仅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而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水平发展等都有很大影响。以下对当地居民、政府及企业提出一些建议。

(1)当地居民应提高自觉意识,积极响应政府和当地企业的号召,给予高度配合,承担起自身在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中的角色。

(2)当地政府应适当管理居民和企业,不用过于严格的法律操控,对二者进行激励,帮助当地居民做好基础设施等建设工作,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并引起二者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在保障生态条件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3)当地企业应起到对居民的引导作用和对政府的配合,做两者之间的调节剂,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当地政府和企业如果旅游开发获得相应利润,应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当地居民。除了金钱配给,还应主动对当地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

(三)生态包容性:以农为本,再发展其他产业

乡村旅游吸引城市游客的关键就是舒适的生态环境,能够带给人们放松的情绪,并能够享受纯天然的农产品,回归健康悠闲的生活。所以,生态农业作为乡村的第一产业,是最不容忽视的。生态农业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发展成为生态农业品牌,促进农业旅游发展,提升生态农业价值。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农业进步,引导农村产业走向第二、第三产业,最后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农业可以规划为农家乐采摘基地、农业观赏博物馆、农村影视题材基地、农业农产品加工体验园等多种旅游方向。当地居民可以根据自身拥有的条件开启农家乐、民宿等自家经营模式,获取薄利,带来一些就业机会。随着吸引城市居民越来越多,可以带动旅游相关其他产业发展,如渔业、林业、手工业等,使该村能够全面发展。

(四)文化包容性:两岸携手合作,打造美丽乡村

因为中国台湾拥有非常多的原住民,所以有一些村落可以充分发展乡村旅游,如邵族文化村就是利用自己的历史文化、舞蹈、手工制品、服饰等一系列具有自己特色和魅力的招牌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体会完全不同的风土人情。目前,台湾的乡村旅游发展形势良好,发展情况也相对成熟,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借鉴台湾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模仿其对旅游品牌的塑造等方面。多多派遣学者来往两岸,更多地进行交流,这对双方乡村旅游的发展都起到推进作用。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包容性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亚洲的崛起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实现包容性增长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