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北京颐和园铜文化专项旅游资源开发探究

2020-05-06汪莹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颐和园专项园林

汪莹

文旅融合是新时代提升旅游品质、满足旅游者深度旅游需求、推动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关键。旅游企业对已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再开发,“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深度挖掘其中文化内涵、整合现有文化要素是文旅融合的理念和目标。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是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聚集着多种多样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本文基于SWOT分析模型,通过对颐和园的铜文化专项旅游资源分析,探讨传统皇家园林文化资源重新整合、深度开发和专项利用策略,从而增强现代人对特色型旅游资源的全新理解,以期为皇家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引言

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全球约1/3的旅游活动与文化相关,经过沉淀的文化是对旅游资源内涵的真实表达。201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组建,“文旅融合”这一概念上升到国家战略决策的高度。通过文化型旅游,达到了国内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的作用。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文化的代表,是首都北京的文化载体之一,园内的铜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深厚。积极对其进行探索性开发,并以此为依托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是满足旅游者文化需要的直接举措,更与北京“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相契合。

一、北京颐和园的铜文化专项旅游资源综述

(一)颐和园铜文化旅游资源的界定

中国铜器时期大致起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对金属的利用是从铜开始的。在纯铜中加入锡和铅,称为青铜。青铜器物是奴隶社会祭祀礼器的材料。颐和园中有众多的仿古青铜祭器,如兽面纹三牺尊,在清代只有重大庆典时,才按照古代礼制进行陈列。颐和园作为清代皇室消暑度假的行宫,在园中室外还安置众多铜制的器物,这些铜器物多采用黄铜(铜与锌的合金)铸造,表面或有镀金。器物造型和功能与皇家园林吻合,而黄铜的色泽与外部镀金效果,彰显了皇室的气势。本文依托这部分铜文化旅游资源展开分析,继而深入探究。

(二)颐和园铜文化专项旅游资源的分类

颐和园的铜文化专项旅游资源包含很多方面,或有祥瑞寓意,或有功能用途。铜狮、铜麒麟、铜鼎、铜凤、铜龙等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以“特而美”的材质和“精而奇”的样式,为这座皇家园林增添独特的魅力。

1.祥瑞镇兽(物)

祥瑞镇兽(物)主要陈放在殿前堂中,器物是具有吉祥寓意的神兽或者谐音美好的物品。颐和园内的祥瑞镇兽(物)中,最有名的要数铜狮、铜麒麟、铜龙凤、铜“六合太平”、铜牛。狮子是百兽之王,自古就有将狮子置于宫殿大门外的做法,既辟邪又彰显皇家威严。颐和园的铜狮在东宫门外和排云殿门外各一对,是清漪园时期的遗物。麒麟是中国传统瑞兽,能辨忠奸,具有政治威慑力。铜麒麟位于园内的行政大殿——仁寿殿前。龙是传说中的神兽,是皇帝的象征;凤是百鸟之首,是皇后的象征。封建社会历来是皇帝至上,龙在上位,凤在下位。而颐和园仁寿殿前的铜龙凤,由于是慈禧执政期间安置,完全按照“凤在上,龙在下”的寓意摆放。慈禧的寝宫乐寿堂前排列着铜缸、铜瓶、铜鹿、铜鹤、铜鹿、铜瓶、铜缸,按照件数和谐音,取意“六合太平”。镇水牛,起源于大禹治水的典故。昆明湖东岸的镇水铜牛是乾隆时期铸造,置于湖边,既防洪涝,又与西岸的“耕织图”遥相呼应,取意牛郎织女。

2.功能物品

铜铸的功能物品摆在殿前屋内,除了装饰和彰显身份,还发挥着功能作用。仁寿殿和乐寿堂前有铜缸一对,缸高1米,直径近1.8米。铜缸盛水,以备消防救火之用,更有“金瓯无缺、江山永固”之意。鼎,是古人用来烹煮肉的炊具。对鼎的崇拜起源于禹,据说大禹治好水患,铸九鼎象征中华九州。颐和园的仿古铜鼎位于仁寿殿前,重大活动时将铜鼎连同殿前的铜凤龙一起燃香,营造气氛。

3.宗教器物

在万寿山上众多宗教建筑中运用的铜资源当属铜佛、铜亭和铜铃最引人注目。标志性建筑佛香阁内供奉的明代铸造铜佛,高5米,重万斤,称千手千眼佛,是一件难得的铜器珍品。佛香阁西侧宝云阁即铜亭,共用40多万斤铜铸造,采用了当时先进的拔蜡法铸造,工艺复杂。万寿山后山藏传佛教建筑群共有20 000平方米,其中五座寺庙的4个飞角下共计悬挂铜铃20个,增添佛寺庄严神秘的气氛。

二、颐和园铜文化专项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SWOT方法(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是旅游经济学中使用的企业内部分析法。通过对企业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评估,客观和准确地分析企业的发展环境。将SWOT分析法用于研究铜文化专项资源开发,可以跨界融合多元文化。

(一)优势

(1)大环境优势。颐和园在国际和国内的知名度极高。近年来,颐和园年接待国内外游人量都达1 800万人次,旅游黄金周日均接待游人可达18万人次,是北京炙手可热的旅游景区。如此知名度和庞大的客源市场,为颐和园开发铜文化专项旅游奠定内外环境基础。

(2)历史文化优势。颐和园始建于清代乾隆时期,是中国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历史赋予了铜器物“古朴厚重、熔旧铸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古铜都精神,而这也正是开发专项文化旅游的精髓所在。

(3)政策扶持优势。作为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国家、北京市有关部门都高度重视颐和园的发展。2014年APEC会议期间,“第一夫人团”游颐和园,就可见颐和园的国际地位。近年来,新兴的研学旅行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颐和园作为全国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研学旅游基地,接待了大量学生团体。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给颐和園进行铜文化专项旅游开发带来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劣势

(1)定位边界模糊。颐和园向来以古典园林艺术吸引游人。铜文化资源作为园内的观赏要素,一直以来是依托园林文化资源的存在。游客缺乏认识导致管理者对园内的铜文化资源开发思维受到限制。

(2)宣传力度不够。近年来,颐和园管理方对园内的铜文化资源保护性存放,但没有利用媒体进行宣传,甚至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公园讲解员也没有对铜文化资源进行特殊介绍。传播匮乏导致铜文化资源的社会认知度较低。

(3)创新意识缺乏。目前,颐和园中的铜文化旅游资源零星分布,缺乏连贯性,而且单体规模小,导致游客对这类资源的游玩印象不深刻。这样的局面,对创新品牌、打造口碑很不利。

(4)文化导向薄弱。铜器文化可以从形制、纹饰、铭文3个艺术要素来欣赏。但颐和园的铜器文化,在进行文化开发时,只注重其整体外形,对铜器物的细部并无过多解释,导致参观过颐和园的游客,对这些铜器物只有一个外形的大概记忆,并没有深入探究的欲望。

(三)机遇

(1)国家宏观支持。近年来,国家密集发布了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性文件。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官网正式发布《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同年,北京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该文件进一步推动北京文化和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满足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的需求。这些都为颐和园开发铜文化专项旅游提供了政策保障。

(2)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在物质条件不断富裕的今天,人们开始不断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文化旅游是当代旅游的新兴业态,具有激发审美情趣、教育启示和情感寄托的功能。游客对文化旅游的日益强烈的需求,为颐和园铜文化专项旅游资源开发创造机遇。

(四)威脅

游客对旅游资源的感知具有心理定式,即人们选择旅游观赏物时往往倾向于名气大的要素。颐和园向来以园林文化著称于世。园林文化的传承与繁荣必然掩盖淡化了与之并存的其他文化形式,使铜文化旅游资源在游客心目中辨识度和感知度不高。

三、北京颐和园的铜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策略

颐和园铜文化旅游开发应理顺铜文化脉络,发掘其文化价值,依靠相关政策,精炼素材,推陈出新,真正促进颐和园铜文化专项旅游发展。

(一)科普惠民,还原再现

游客对某种旅游吸引物感兴趣,必定是游客能看懂的、能了解的事物。遵循这一游客心理特点,颐和园的铜文化资源在开发前期,应先对该资源进行事物本质还原,即让看的人知道什么是铜、有什么特性、铜物品的分类等,从而让游客从里到外地“看明白”。参照颐和园成功的桂花文化科普宣传案例,举行铜文化科普宣传周。现场除了展板、实物展示外,更可以安排技术人员在场,组织亲民的化学小实验,让游客从参与中正确认识铜资源。

(二)运用宣传,打造品牌

中国的铜文化源远流长。通过形象塑造和宣传,给颐和园打造一个全新的旅游形象,对于增强吸引力、拓宽旅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将园内的铜文化资源重新调查和评估,选取适合的物品进行线路设计,重新编撰融合铜文化鉴赏的导游解说词,并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上开设专栏,在景区宣传册上增添图片和概要介绍,从而全面将铜文化旅游资源的强烈文化感染力呈现给旅游者。其次,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开发旅游纪念品的方式,向游客推出具有铜文化精神和内涵的公益性铜制旅游纪念品,吸引游客注意力。最后,在打造旅游品牌过程中,还要保证铜工艺品的开发价廉物美,从而不断争取更多的消费者,提高北京颐和园的文化旅游资源影响力,如吉祥物、佛像、文化收藏品等。

(三)多方调动,融合资源

在新时期背景下,推动北京颐和园铜文化专项旅游资源开发,需要转变以往铜文化与整体旅游资源整合程度不高的问题。一方面,结合颐和园的皇家园林文化开发在先的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各个版本的解说词宜重新编排,加入铜资源景观解说。另一方面,颐和园的铜文化旅游资源中蕴涵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比如铜鼎、铜牛等,具有丰富多样的精美纹样、铭文等,要加大对这些元素的开发。可以组织文物界的学者专家集中搜集信息,出版科普读物、鉴赏书籍、学术文集等,向公众推广铜文化。

(四)结合体验,凸显文化

颐和园在原有热门参观路线的基础上,宜突破自我用,挑战新鲜事物。可以与教委、研学旅行社共同开发中小学研学专项旅游线路,创设铜文化专项旅游路线,拓宽研学旅行的思路,而不是故步自封地在现有的园林文化探究上。在对铜文化资源进行研学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将铜文化资源中的独特民间工艺、习俗典礼等资源融入体验式环节中,以此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例如铜鼎铭文的拓印、铜鼎烹制肉食的方式、铜簋盛放五谷的方式、铜牛身上铭文古文的诵读等,增强铜文化专项旅游的参与性和文化性,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

四、结语

通过对铜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笔者认为北京颐和园铜文化专项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的优势与机遇远大于其所面临的困难与不足,园区应抢抓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大战略机遇,凭借资源整合中文化旅游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客源市场,深入挖掘、充分利用,不断推动具有特色的北京颐和园铜文化专项旅游产业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园林学校)

猜你喜欢

颐和园专项园林
颐和园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清代园林初探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颐和园导游词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