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红色旅游发展经验对辽宁抗联红色旅游发展的启示研究

2020-05-06王贺瑜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抗联红色旅游遗址

王贺瑜

近年来,随着14年抗战被重视和提及,抗联红色旅游也越来越被重视。辽宁省有丰富的抗联红色旅游资源,但相较国内其他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仍存在起步晚、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如何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而探索出适合辽宁省,特别是辽东抗联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的发展模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概括和比较全国各地红色旅游不同的发展模式,为辽宁抗联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及旅游开发奠定理论基础,找出辽宁抗联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把红色旅游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旅游是传承红色文化、培育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实现铸魂育人的重要方式,也是革命老区推进精准扶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我国,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几乎是并列存在的两个概念。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纲领性文件,对于指导开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辽宁地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始地,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重要策源地,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活动的主要区域。东北抗日联军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以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了数10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他们孤悬关外、缺枪少弹、爬冰卧雪、前赴后继,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段感天动地的民族抗争史,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功绩不可磨灭。辽宁拥有丰富的抗联红色旅游资源,应该抓住机遇、果断决策,發挥抗联红色旅游关联度高、拉动性强的优势,探索出以红色旅游带动多色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振兴。

一、国内其他地区以发展红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模式

(一)红色影视基地模式

山东省临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省党政军机关曾长期驻扎当地,曾涌现出沂蒙红嫂、沂蒙母亲等英雄典型,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2008年,该村因电视连续剧《沂蒙》在这里拍摄而名声大噪,沂南县委、县政府按照打造永久性红色文化影视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和乡村旅游景区及4A级旅游区的目标高起点规划设计,逐步建成了以红色文化、影视文化、沂蒙风情为核心内涵,集观光、休闲、体验、娱乐、度假功能于一体的主题型文化生态旅游区和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改变长期以来以资金、物质匮乏的临时救助方式,彻底为当地农民找到长远增收致富的好门路。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给予大力保护,使建筑风格、村容村貌保持原汁原味,特色浓郁,累计接拍了《沂蒙》《红高粱》等160余部影视剧,成为“山村好莱坞”,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近百万人。拓宽了当地农民的就业渠道,当地群众就地转型、就地增收。近年来,山东招远也以《大金脉》影视基地为龙头,实现吸引游客,提高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带动当地农民的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

(二)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红绿结合的模式

甘肃两当县是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动“两当兵变”之地,当地依托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优势进行精准扶贫,不断加大投入,在加强保护的同时推进开发,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深度结合,推进旅游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三)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结合的模式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张庄村按照“一院一景”的设计理念,以“红色”乡村游定位,利用闲置的农家小院,在不大拆大建的基础上,建起了梦里张庄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50多户村民进行乡村游改造,建起了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和“四面红旗”主题馆,发展8公顷小杂果采摘园、9.33公顷的大棚甜瓜种植,初步实现了红色游、乡村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四)红色旅游和农业结合的模式

四川阿坝州是红军长征过雪山的重要节点,该地通过“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开展,推动了当地的扶贫工作。老营乡红色旅游带动农业发展,带领村民致富。由于重走长征路的游客从这里经过,拉动了花椒、核桃、苹果等农产品销售,大大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量。政府还专门搭建了农贸集市,不收农户的租金,该乡还形成了80公顷酿酒葡萄母本园基地,并兼以建设小农庄,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二、辽宁抗联红色旅游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

(一)基本情况

辽宁地区抗战(抗联)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底蕴深厚、优势明显,主要分布在辽宁东部地区的本溪、抚顺、丹东,主要有密营、哨所、军部、教导团、烈士牺牲地遗址等。近年来,本溪市加大了遗址、遗迹挖掘、保护和抗联文化宣传推介工作,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整合上做出有益尝试。建立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辽宁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两大主题展馆。市委党校依托各级培训班,开展“重走抗联路”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抗联历史走进课堂,让党性锻炼走出教室,让抗联精神走进灵魂,让学员在追寻红色记忆、重走红色足迹的过程中,找寻共产党人的初心,构筑了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高地。2017年,本溪县通过打造“重走抗联路”等主题宣教活动,共接待各类培训班185个,培训学员12 000余人次,初步形成了汤沟―关门山、龙道沟-老边沟-大石湖两条红色精品线路。本溪市文广局经过认真排查、深入调研,形成了红色遗址第八批保护目录。抚顺的抗联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保护状况几乎处于原始状态。丹东虽比抚顺好些,也只是一部分抗联遗址得到了保护。

(二)主要问题

1.认识不够到位

各级政府部门在发展红色旅游上仍然缺乏足够认识,没有切实落实到行动中,对红色旅游的带动作用还存在思路不清和顾虑迷茫,没有把红色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来思考。

2.保护力度不够

抗联遗址遗迹基本处在深山密林,均为简易的本质结构,经过近80年的自然侵蚀,结构性遗存、遗址很少见。目前,还偏重于整理、收集抗联史实基础性工作上,对遗址清查、考证、保护缺乏足够重视和资金保障。经调查,仅本溪一地还有600余处文物遗址,包括抗战(抗联)和解放战争革命遗址,均处于无保护标志和保护范围状态。如:桓仁老秃顶子抗联根据地教导团遗址、军部遗址、密营和哨所遗址等,仅在20世纪80年代老抗联军人来现场指认几个重点部位树立了标志碑(石),其他的被服厂、印刷厂、密营医院等遗迹,安奉线铁路及日本建筑群,南满省委密营、安东省委、辽宁省政府机关等遗址尚未树立标志碑(石)进行保护。

3.缺乏顶层设计

目前,红色旅游尚未形成主题鲜明、特色明显的品牌。对如何规划好、利用好红色资源,做优做强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还缺少顶层设计和远景规划。

三、辽宁抗联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建议

辽宁抗联革命老区应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兼容功能,积极推进会上旅游与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联动发展,促进鄉村振兴,拉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一)抗联“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模式

以传承红色文化、帮扶乡村振兴为理念,设计具有辽宁抗联红色旅游特色的“抗联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线路,设计性地将扶贫村和帮扶示范项目纳入抗联红色精品线路,在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走抗联路”线路上注入乡村旅游的内容,这样可以在吸引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干部来辽宁省接受抗联红色革命教育的同时,吸引更多市民到辽宁抗联革命老区观光旅游,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民宿消费,解决农民就近就业的问题,助推辽宁抗联革命老区脱贫攻坚。

(二)抗联“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模式

生态旅游最初是从欠发达国家开始的,是以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形式,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自然、保护和参与性。辽宁抗联红色旅游资源集中于辽宁东部山区,基本处于深山密林,本溪、丹东、抚顺3市的平均森林覆盖率为68%,东部山区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80%以上,有的区域甚至达到90%以上,水质优良,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非常高,生态环境极佳,可以促进人体健康,陶冶情操。

辽宁省应以抗联红色旅游资源为核心,整合生态旅游资源,采用红色搭台、生态唱戏的红色与生态结合的模式,进行联动开发。以抗联红色旅游资源为引领,以清新奇绝的生态资源为基础吸引游客,打造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结合的特色品牌,增加当地经济收益,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如位于辽宁桓仁和新宾交界的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多处杨靖宇将军曾经战斗过的遗址遗迹,如抗联司令部、兵工厂、练兵场、哨所等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遗址,这里既是缅怀先烈、接受抗联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也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绝佳之地。

(三)抗联“红色旅游+主题公园”模式

这种模式以体验理念为设计原则,突出游客的深度体验性。旅游的本质目的是获得一种体验,强调游客的感受性满足,重视消费行为发生时游客的心理体验。传统的红色旅游模式注重观看展览和听红色导游讲解,游客的状态多是静态有余、动态不足,已不能满足游客特别是青少年游客的个性化需要。而体验就是要在复原式的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需要服装、道具、场景的共同作用才能成功实现,既然是演,就要演得真、演得像,这样才能让游客有最大的获得感。

近年来,国内有些红色景点包括辽宁抗联红色旅游的景点开展的“穿战士服、走当年路、吃当年饭”等活动,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参与性,但大都停留在化装拍照、饭菜品尝等浅表层次上,没有向深层次发展。辽宁抗联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密集且范围广,通过主题公园建设可以让游客体验当时真实的战地生活。如可以在主题公园中按照抗联密营的原型复建与当年一样的地窨子式密营,让今天的人们体验当年革命先辈艰苦的斗争岁月,让地窨子这种尽显人类智慧的居住形式在抗联红色旅游的照耀下焕发新的生机,让静态的历史动起来。

(四)抗联“红色旅游+红色演出”模式

辽宁抗联红色旅游资源既包括有形的遗址遗迹,也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如大量的抗联红色歌曲、体现军民情深的故事、战斗故事等,这些红色歌曲具有史诗般的震撼力,有利于打造抗联红色旅游的特色品牌。可以借鉴国内成功范例,推出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艺术美的抗联红色经典演出。由研究辽宁抗联史的专家进行剧本设计,聘请专业导演进行策划,演员则全部由当地的农民和旅游服务人员担任,且演员优先选择贫困户,形成辽宁抗联红色旅游的名片,做成扶贫特色项目。

(五)抗联“红色旅游+民俗文化游”模式

民俗文化游是以真实地展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人类生活风貌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式,地方特色突出,乡土气息浓厚,因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域差异性而对域外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辽东地区的浑河流域至鸭绿江领域,在明初就是建州女真的活动区域,迄今保留有浓郁的满族民风民俗,满族的风土人情、礼俗习尚、民间歌舞近些年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地挖掘和保护。将抗联红色旅游和民俗旅游融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学院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抗联红色旅游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
东北抗联的著名将领李兆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