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的叙事艺术分析
2020-05-06黎月新
摘 要:《白夜行》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成名作。这部推理小说因其多线索的叙事结构、不定内聚焦模式的叙事视角,形成了小说的叙事空白。独特的叙事艺术增强了小说神秘色彩,也给读者的阅读留下巨大的解读空间,显现出其特有的阅读价值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空白
作者简介:黎月新(1984-),女,汉,广西平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9--02
《白夜行》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巅峰之作。故事从1973年在大阪的一栋废弃建筑内发现一具男尸开始,此后19年,嫌疑人之女雪穗与被害者之子桐原亮司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跻身上流社会,一个在底层游走,他们身边的人,接二连三离奇死去,案情扑朔迷离,曲折离奇。警察经过19年对各种蛛丝马迹的艰苦追踪,悬案终于真相大白。
“侦探小说的优劣,并不在题材方面,除了想象力的灵妙与否,却在结构和描写手段的高下。同是一件盗案或者命案,在发案经过、侦查的步骤和破案技巧上,尽可以各不相同,此外还有有意无意的伏线、紧凑而有暗示力的谈话、惊险疑惑的局势,这种种都是侦探小说的重要艺术”[1]以“密室杀人”为题材的推理小说并不新鲜,然而《白夜行》故事并不老套,在叙述艺术上极具特色,在叙事方式上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将无望却坚守的凄凉爱情和执着而缜密的冷静推理完美结合,赋予这部时间跨度为十九年的小说,拥有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一、多线索交织并进的叙事结构
白夜行巧妙地打破线性叙述的模式,用文字构建了碎片化片段,碎片化片段相链接,形成立体的三维空间,由三维立体空间延伸出密密麻麻的诸多线索,各线索相互交织形成逻辑严密的故事网。在整个故事网中,故事线索同向而行,又相互交织,相互对话、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其核心聚焦在“凶手”。
警察笹垣润三与侦探今枝的推理和查案为第一条线索,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主线。警察和侦探在寻找凶手的过程中,相关人物桐原亮司、西本文代、女主人公西本雪穗相继登场。凭借经验与直觉推断,警察笹垣润三感受到桐原亮司行为的异常:“阴郁的眼神”“不知他在楼上做什么”,在调查西本文代时,她“相当忐忑,脸色发青,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门也忘了关”,对此“畏畏缩缩”的表现,“很可疑”,此后,出场的每一个人几乎都被怀疑过行凶的可能性。随着嫌疑人西本文代和寺崎的离奇死亡,案件终于陷入僵局,第二条线索开始,阳光下的雪穗登场。故事以时间顺序讲述雪穗从中学到大学到结婚、离婚、再婚以及她的创业史。在她成长过程中,她的亲生母亲和养母被残忍杀害、“闺蜜”、同学惨遭侵犯、家庭教师开发的游戏软件被盗版、前夫、现任丈夫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情感伤害,这一切离奇事件看似与她毫无关联,却又一切如她所愿。活在黑暗中的桐原亮司为第三条线索。亮司更像是雪穗隐藏的阴暗面,是社会浮华光线表象背后的一种罪行。这与第二条线索相互映衬。在长达近二十年时间里,亮司为雪穗扫除前进的障碍,制造各种离奇命案。所有的线索最后聚焦于小说最后一部分,亮司与雪穗“互利共生”的关系浮出水面,警察笹垣润三终于捋清凶杀案来龙去脉,接上十几年前中断的线索,所有聚焦点都停留在桐原亮司身上。随着亮司的自尽,雪穗的“头也不回”,用了近二十年找寻的谜底终于大白,尘埃落定。
在整个故事中,三条主线又延伸出诸多人物与故事,埋下诸多伏线暗示男女主人公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多线索交叉的方式使读者在阅读之时产生错觉:每个出场的人都有可能是幕后,都有作案动机,这让你怀疑又不敢肯定。无论线索如何交叉,故事总是或峰回路转,或戛然而止,或出人意料,在这多线索交织曲折并进之下,最终主线索抽丝剥茧聚焦于读者最早产生怀疑的男女主人公身上,这虚实相间的叙述带来强烈的神秘感和曲折离奇的阅读体验,使读者欲罢不能。
二、内聚焦模式的拼图式叙述
叙事视角的灵活运用展现了作品与众不同的审美效果的强大助力。热拉尔·热奈特从叙述者如何观察人物的角度出发,将叙述视角分为三类,即零聚焦模式,“叙述者>人物”、内聚焦模式“叙述者=人物”、外聚焦“叙述者<人物”。[2]内聚焦模式根据焦点的稳定程度又可分为三小类:固定内聚焦(视角始终来自单独一个人物)、不定内聚焦(选用几个人物的视角以展示不同事件)和多重内聚焦(不同人物对同一事物的观察)。《白夜行》完全消解了“主人公视角”,采取内聚焦模式,借助某一人物的视角出发,叙述其体验世界,同时又将不定内聚焦与多重内聚焦交叉使用,形成多画面拼图式效果,各画面又相互印证,产生曲折离奇的效果。
不定内聚焦是小说主旋律。当叙事由单一人物视角出发之时,叙事可靠性往往為人物的价值观念和感知方式左右,对事件的陈述更富有主观色彩。小说由单一人物视角出发,构成故事主体。第一章从警察笹垣润三视角叙述追查凶手的过程,将与被害人有关的所有人物假定为凶手,由此牵出主人公桐原亮司和西本雪穗。第二章用秋吉雄一和友彦、川岛江利子的视角,从侧面讲述桐原亮司与雪穗各自的成长之路以及在成长中男女主人公身边人发生的种种无法解释的让人细思极恐的事件。第三章从园村友彦、第四章从雪穗的视角、第七第九章从雪穗前夫高宫诚视角、第十章从侦探今枝视角、十三章再度回归警察视角,最终回到主线。东野圭吾以不同的人的视角,展示了各自看似没有交集的事件,将各个看似无关的事件像拼图般凌乱的拼接,最终由主线串联,由此强化了推理小说的悬疑特征。
多重内聚焦与不定内聚焦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故事。桐原洋介被杀一事,被不同人物反复确认,再借亮司同学菊池的口,道出几年前同一件凶杀案,这印证了此案件嫌疑犯已死而凶杀案悬而未决的现实,与警察笹垣润三的调查互为补充;雪穗被收养一事被不同的人反复强调,千岛江利子的听说、藤村都子的传播、雪穗养母唐泽礼子的确认,证实了雪穗的被收养带有某种目的性;藤村都子莫名被劫,赤裸上身的事件,通过千岛江利子及其母亲、警察笹垣润三、侦探今枝的口,反复验证了事情的真实性。多重内聚焦使得故事片段被强调、细节被补充,悬念得以解释,这形成了故事的逻辑性。
《白夜行》的不定内聚焦叙事视角,叙述者只能呈现他所看到的事件,并不能做出评价。这种非常具有局限性的叙述视角给读者呈现了关于案件的种种疑点,使整个案件更具有悬疑性质。多重内聚焦的叙述视角又使所处不同位置的不同的人物各自观察到事件全貌的不同侧重点,内容上相互映衬相互补充,还原了事物的本来样貌,使小说更具逻辑性,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三、叙事空白及其审美意义
叙事空白指的是叙事作品中的某些意义在文本中未被传达出来或被明确传达出来的现象。[3]德國的接受美学家伊瑟尔在《阅读行为》里最早提出,叙事空白是一种十分普遍而又重要的叙事交流现象。小说多线索交织并进的叙事结构和不定内聚焦的叙述视角使《白夜行》在情节上不再是一个闭合的整体,而是隐藏着多种可能性的开放体系;多重内聚焦手法,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观察的叙事角度,造成了事件的不定性和矛盾性。这使得故事在时间上、情节上都给读者营造出了阅读上的空白。
从叙事时间的空白看,小说按照时间顺序的讲述被作者分章的手法人为地打断。故事时间跨度近三十年,而作者却并未逐年讲述,只是选取了其中的十三个时间片断,通过男女主人公小学、中学、大学,以及毕业后闯荡社会的一个个看似割裂的片断运用三条主线串联起整个小说。而在这些片断之外大量的空白时间里,唐泽雪穗和桐原亮司的成长历程没有被直接描写,而是让读者自由发挥想象。他们这些年究竟是如何度过的,分别经历了什么,做过了什么才成长为如今的模样,这些空白都全凭读者自己寻找线索进行“脑补”。这给予读者大量想象空间,使得小说内涵更加丰富,读起来更有意味。
从叙事情节上的空白看,作者留下了多处空白未做交代。嫌疑人寺崎因为在行驶中“精神不济”在高速公路转弯处车祸身亡,究竟是他杀或者事故?雪穗的家教老师正晴的游戏软件是如何被盗版的?雪穗的母亲究竟是雪穗杀死的还是自杀?小说用两个叙事者隐晦告诉读者雪穗明明带了钥匙却谎称没有带钥匙而让公寓管理员帮忙开门,让管理员做自己母亲死亡的见证人并报警。作为主线的叙述人警察笹垣润三也只是主观推测唐泽雪穗很可能是杀死母亲的凶手而没有确定的答案。结尾处亮司死在雪穗的面前,雪穗却否认认识他,之前推理出的线索又都随着桐原亮司的死亡而消失。究竟唐泽雪穗与桐原亮司之间是否真的存在“枪虾与虾虎鱼”般的关系?警察笹垣润三没能证实,读者也无法在文中找到确定答案。而桐原亮司与唐泽雪穗之间是否存在爱情更是一桩“悬案”。凡此种种,留下众多“未定”性因素。
《白夜行》因其独特的叙事方式留下了很多叙事空白。叙事空白作为小说审美中介的调节一环,充满了暗示。这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审美形态,给读者留下了艺术想象的空间。读者为了找到答案,必然需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的阅读。不同的读者在面对叙事空白时做出的艺术补充会转化富有新意的效果解读,因此,在阅读《白夜行》的过程中,读者不仅是侦探,也是案件最终的法官。这便是《白夜行》的艺术魅力所在。
小结:
《白夜行》这部侦探小说是一部男女主人公“没有”说过一句话、“没有”见过面、“没有”对手戏的作品。但是读者却能在多条线索的蛛丝马迹中、在不同的叙述者的声音中找到蛛丝马迹,拼凑出自认为的事实,而这事实中因为过多的空白让读者无法道破主角们的心理和动机,直到作品结局成埃落定,依然悬而未决。这种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方式使作品焕发出不同的风采。东野圭吾一直笔耕不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在充分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始终求新求变,突破创作窠臼,灵活运用叙事策略,展现了他独具特色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也使他在同时代的推理作家群体中占据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程小青.侦探小说的多方面[M].上海:上海文华美术图书公司,1933.
[2]王安.当看者被看——图析“视角”[J].当代文坛,2011,(1):29.
[3]涂年根.叙事空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4]弓慧敏.日本推理小说叙事[D]青岛大学,2018
[5]东野圭吾.白夜行[M].刘姿君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