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5-06黄铖生
摘 要:本文分析了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措施。任课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强化对计算机教学过程的综合管理。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在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对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关注。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各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亦在不断提升。但目前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不足,教学方法陈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强化学生的创造动机
人类的大多数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动机控制下进行的。如果中职学生具备强烈的创造动机,就能够在计算机学习中不断进行探索,自觉培养自己的创造潜能。而从当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不一定就能够具有创造力,其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在于学生缺乏强烈的创造动机。为此,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如向学生展示优秀的作品等,传达自身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就能够逐渐意识到创造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自身的创造动机,从而进行创造活动。
(一)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指的是人们找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识。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当引导中职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主动找到问题,也可以借助讨论的方式让他们提出问题。而且,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保护学生提问的主动性,严肃地对待学生所提出的所有问题。为此,教师可从下列方面着手:第一,促使学生形成在学习中自主寻找问题的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教师应当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产生认识需求,鼓励他们主动进行探索,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出问题。第二,引导学生在找到问题后,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找到新的问题。
(二)在模仿中创造
软件教学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灵活性、实用性、模仿性的特征,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创造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因而,软件教学业已成为中职院校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载体。在软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能够在模仿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开展创新活动。在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的时候,教师应当注意下列要求:一是课程的评价标准应具备创新性,不能抹杀学生的创造力;二是教学应给予学生一定发挥的空间;三是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参考范例,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需求,这不但能够拓展他们的视野,而且还可以启发他们的想象,由此创造出丰富的作品。
(三)在应用中创造
中职计算机教学应当激励学生积极将所学技术应用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创新,并在创新中提升自身能力。因而,教师应当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境设计任务,让他们熟练掌握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就感。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就应当设计更多与中职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环节,如让学生创作家乡旅游宣传的Flash动画,或者协助各个学科的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师提供的实践机会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有效得到提升。当学生在独立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时,也会主动向教师提问,不断地在完善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创造能力。
二、采用多樣化的教学方法
(一)应用逆向思维教学
在课堂上,计算机教师要多尝试采用逆向思维开展教学活动,打破重组问题的分析、关键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链条。老师可以先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让他们先对问题的解决过程有所认识,然后再逐步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进行逆向推导,应用结果对全部计算过程加以分析,促使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得到提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逻辑的认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营造生活化的计算机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借助现实生活情境来塑造和拓展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将日常生活中时常接触到的问题计算机化,从而提升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计算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可以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借助现实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计算机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任教的班级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内容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不同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实现共同目标,并依照小组的共同成绩来奖励的组织教学策略体系。一般小组成员在2-6 名之间,这些学生的特点存在差异,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发挥各自之间的优势,一起完成指定的目标,在合作的过程中就自然地掌握了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点,无论是从结构上还是系统上来看,这种学习方式都比较理想,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另一方面,小组成员之间的思维碰撞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所有成员的共同提升。
(四)跨学科教学整合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有不少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可以借助相关学科的知识以整合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由此在不同学科之间架起桥梁,促使计算机课程的内容更为丰富和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可以在多元的学科知识的指导下,拓展和创新思维。
三、强化计算机教学过程的综合管理
(一)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
兴趣是成功之母,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兴趣的重要性,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实施,从而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目前,大部分计算机教师有意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但培养的方式存在不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采取成立课外学习小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意识。课外合作学习是现代社会十分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在课外往往和同学之间交流不足。课外学习小组的建立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的。在安排学生课外计算机学习小组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安排,并设立每个小组的负责人。不同小组之间整体实力均衡,负责人能够带动组员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应及时掌握不同小组的学习进展,并归纳出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二)秉承平等性的教学理念
计算机教师应当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在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发挥倾听和引导的作用,而不是直接进行计算机知识的灌输,扼杀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尊重个体差异,使课堂价值得到体现。目前,教学评价方法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它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整体状态和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所采用的形式。在形成性评价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更关注学习过程。终结性评价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计算机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当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现质量,不应局限于学生的成绩。教师评价学生时,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如果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往往会造成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这会妨碍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强化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综合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慧杰.浅析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技术创新, 2015(33):164-165.
[2] 赖雪琴.计算机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6(8):47-48.
[3] 沈军飞.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 2015(24):53-54.
【作者简介】 黄铖生(1978—),男,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