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主持人构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分析

2020-05-06王国力

声屏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主持人

王国力

摘要: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是媒体新闻生产、报道中各环节的“练兵场”。主持人作为媒体和观众之间的联结点,在报道中除了要以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应对之外,还要重视人文关怀。文章以各主流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为例,通过对主持人体现人文关怀正反面典型案例的透析,分析主持人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并探讨主持人构建人文关怀的几个必备要素。

关键词:突发事件报道 主持人 人文关怀

“人文主义”最早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与神权对立。主张尊重人的個性、维护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价值。随着社会发展,“人文”思想的核心内容广为流传,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主持人在新闻报道中应该从“人文”思想的角度去关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意义,即人文关怀。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在这次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疫情,主流媒体凭借权威性和公信力在疫情报道中占据有利地位。在媒体融合的传播格局中,各主流媒体相互竞争,通过各种方式报道疫情最新情况。在这种态势下,有些媒体从业者为了达到预期的新闻效果,忽视人文关怀。比如由每日甘肃网发布的“甘肃支援武汉医疗队伍中女性医护人员集体剃光头”的新闻,对女性的极度不尊重引发了众多网民的热议和不满。

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媒体不仅要向大众反映新闻事实,而且要“把人文关怀意识渗透到新闻报道中,体现以人为本精神,提升传播品位,更好地发挥媒体自身的社会功能。”可见,媒体必须要以人文关怀来建构新闻传播中的价值坐标系。

媒体人文关怀的实现需要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齐发力,特别是出现在媒体最前沿的主持人更需要注意。因为主持人是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为主线,驾驭节目进程,贯穿节目始终的人,代表着媒体的形象。

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主持人体现人文关怀的正反面案例透析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很多主持人不仅通过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向大众传播准确信息,而且也体现了人文关怀,如2019年2月23日,湖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直播间直播的《八方驰援,携手战“役”》节目中,当主持人听到医生因为一个个生命的逝去而哽咽时,她说:“大年初二,我下了早班直播,开车经过我每天都要走的二七长江大桥时,路上没有一个人。后来看到一位要从汉口到武昌给孩子送东西的老大爷,因为公交停运,他提着一个袋子,一个人在桥上孤零零地往前走,我一下子就忍不住了,在车上大声痛哭,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城市,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武汉。但是我的痛哭和医生在一线看着生命离去的痛哭是不一样的,正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医疗队来到武汉和武汉人民站在一起,所以才让我们有了信心。”

主持人的这段语言表达,通过回忆自己亲历的场景,以小见大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下武汉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在表述中她几度哽咽,她用至真的情感让人们在心痛之余也体会到了人性的崇高,引发了不少受众的共鸣。

但是也有主持人在种种因素的驱使下,在语言表达或副语言的使用上有人文关怀缺失现象,使很多受众为之愤慨。比如,2019年1月31日,北京卫视《养生堂》疫情防控特别节目采访了钟南山院士,最终却事与愿违。究其原因,是因为主持人缺失人文关怀。具体如下:

主持人:“现在到了返程高峰,老百姓现在比较关心的是:我是一个普通人、正常人,但是我接触到了肺炎患者使用的东西……这样有没有感染的可能呢?”

在这段表述中,主持人把未患有新冠肺炎的人定义为正常人,试问那些不幸患病的同胞难道都是“不正常”“不普通”的吗?主持人的表达明显带有歧视色彩。

此外,节目组的这次采访是钟南山院士刚从武汉乘坐飞机到达北京,在去往北京市区的车上完成的。84岁的钟院士为了疫情奔波在一线,可以看出他满脸愁容、疲惫不堪、情绪十分低落。在这种情况下主持人还问他:“前两天我们看到新闻报道,您的眼眶湿润了,能跟我们讲一讲为什么吗?”另外,这名主持人在采访中竟然全程面带微笑,让人费解。又或许因为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在采访过程中逻辑混乱,不仅看准备好的采访大纲,而且不时用手撩头发缓解尴尬。这一系列语言和副语言都表现出人文关怀的缺失。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主持人构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张颂曾提出播音主持工作是“维护国家利益、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捍卫文化安全、体现时代精神、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工作。”主持是播音工作的一种表现形式,也需要和播音工作一样,把新闻性当作根本属性。与新闻生产中的其他环节一样,要遵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换言之,主持人必须“以人为本”,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关心人民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于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主持人作为有声语言艺术创作的主体,创作对象是人民大众。因此,主持人需要把受众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用真实的感情打动人,用真实的事件鼓舞人。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这种重大突发事件中,当人们得知疫情的真实情况后,难免会有恐慌和紧张的情绪出现,一些网络谣言更会引起人们的恐慌。这时,主持人就要准确传播信息,以缓解疫情笼罩下人们的恐惧心理,同时还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如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们、联防联控工作中的每一位奉献者……通过这些鲜活的事迹,有利于全民坚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主持人构建人文关怀的必备要素

主持人要关注世间百态,培养共情能力。最初的播音主持工作是党的新闻舆论宣传手段,如今,在媒体融合的新形态中,播音主持工作除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外,还需要有“人情味”。优秀的主持人一定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富有同情心。比如,设想自己是新闻报道中的主体或采访对象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若《养生堂》面带微笑的主持人能把自己与钟南山院士的处境换位思考,想必她不会全程假笑也不会动作扭捏。

《八方驰援,携手战“役”》节目主持人在采访一线医护人员时,得知他们因为目睹生命逝去而痛哭。主持人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也泣不成声。即使不能对医生的遭遇感同身受,但她也以自己的方式和真实的感情表现出心痛和惋惜。

主持人要樹立大局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看着疫情地图上东方雄鸡的身躯一点点被红色浸染,在冰冷的数字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个同胞生命的逝去和无数家庭的支离破碎。作为反映人民心声的主持人,要识大体、顾大局。从播音创作准备方面,主持人要联系稿件的背景,创作基调要符合新闻实际。在播音技巧的应用方面,主持人要把稿件所隐含的感情通过内在语言体现出来,要通过情景再现出疫情画面,让信息传播更生动。主持人要提高语言功力。语言是主持人工作中最为主要的工具,主持人的语言能体现出其自身的个性、思想、知识…… 因此,主持人要锤炼好有声语言功力,即要提高“观察力、捕捉力、理解力、感受力、表现力、鉴赏力、调控力”。训练有素的语言功力会让主持人在疫情报道中更加游刃有余,否则就会限制主持人的创作空间。比如,人民网直播《人民战“疫”》特别直播节目中,主持人因为语言表达功力不足,只能将所有注意力停留在“避免念错字”的基本层面上,结果出现更大的错误。

“31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27例,新增死亡病例44例。其中湖北10525人……”

根据主持人的这段表述,首先,语言表达内容出错,混淆了观众视听,“湖北10525人”前不能用连接词“其中”。其次,在播报这条新闻时,主持人面无表情、节奏缓慢。这名主持人因为语言功力不扎实,导致在节目进程中没有空间去发挥感情,更没法体现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主持人的职业特性、受众的需求以及媒体的社会责任要求主持人体现人文关怀。主持人的大局意识,扎实的语言功力、共情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是主持人实现人文关怀的四个必备要素。(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参考文献:

1.黄还春:《从汶川大地震报道看媒体的人文关怀》,《青年记者》,2008(20)。

2.张 颂:《播音创作基础(第三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年3月版。

3.张  颂:《关于传者素质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五》,《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8(2)。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主持人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