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测,为基于绘本的作文教学插上翅膀

2020-05-06张丽霞朱贵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插图预测绘本

张丽霞 朱贵

【摘要】预测,不单单是一种阅读策略,更是一种提高作文教学的手段。教师巧妙使用绘本插图,抓住图画细节、画中有画,让学生在观察中预测,激发兴趣;利用重复而有节奏的文字来讲述故事,像福尔摩斯探案一样,去猜测、推想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习作的乐趣;运用预测续编故事,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顺着故事情节,大胆猜测和推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预测,让学生在创作空间挥洒自如,尽情地书写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从而不断提升习作水平与能力。

【关键词】 预测 绘本 作文教学 插图 续编

教学策略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绘本作文中的预测,不单单是一种阅读策略,更是一种提高作文教学的手段。预测遵循“先说后写,读写结合”的原则,它降低了起步作文的难度,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表达,从而提高习作水平。笔者以绘本作文教学《爷爷一定有办法》为例,谈谈预测策略在绘本作文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

一、巧用插图,观察中预测

绘本,又称图画书。它用精美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有些绘本只有图画,没有文字。绘本图画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构图夸张,色彩鲜明,内容丰富,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想象,唤醒言说的欲望。教师巧妙使用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预测,激发他们阅读与习作的兴趣。

《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书图画生动、传神。封面上,一位头戴礼帽,身穿大衣,留着白胡子,会“变魔术”的爷爷,他拉着约瑟的小手,那么亲切,那么和蔼。身穿蓝色外套的约瑟一脸崇拜与幸福,他觉得爷爷充满智慧,无所不能。教师让学生看封面,猜猜看,这个故事会讲些什么。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到插图上,他们有的从人物的神情猜测“讲述约瑟和爷爷之间浓浓的祖孙情”,有的从约瑟迈开的腿,推想“约瑟穿上奇妙的外套,开心地跑出去玩了”……学生预测的内容与绘本文字内容是否一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观察图画,能借助图发挥想象,有根有据地进行预测,从而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绘本插图细节能给学生带来发现的乐趣,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图中的细节,猜测人物会干什么,也就是把画面的细节刻画转换为语言表达。比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好难看,真该把它丢了。”教师提示学生观察约瑟的动作、表情,猜一猜他会说什么。有的学生说:“从约瑟的表情,看出他会说 ‘这是爷爷给我做的毯子,我舍不得扔。”有的说: “从约瑟紧紧拽住毯子的动作,看出他不肯扔。”还有的说 :“约瑟抱着毯子去找爷爷,他会说‘我不丢,爷爷一定有办法。”再读绘本中的经典话语:“爷爷一定有办法。”教师适时夸奖他们看图细致,能根据画面细节,准确预测约瑟的言行。学生们颇为“自得”,观察插图,参与猜测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的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也得到相应的训练与提升。

儿童是天生的读图高手。有学生发现《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画中有画,“除了约瑟一家,楼板下还生活着小老鼠一家子。剪掉的布料一片一片掉到了地板下面,被两只小老鼠发现了。”教师组织学生猜一猜:“小老鼠把夹在地板缝的布料拿下来,它们准备干什么?”再让他们往下看图,验证自己的猜测对不对。学生们看得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讲述着画面内容,“它们用爷爷剩下的布料,缝制成暖和的棉被、柔软的枕头、漂亮的服饰……”一个奇妙、精彩的故事又诞生了。有趣的小老鼠一家子的无字图画,给学生们带来了“为图配话”的乐趣,提升了他们语言表达的欲望,促使他们养成乐于表达的习惯。

绘本成为训练学生观察图画、表达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巧妙借助绘本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画面,在观察中猜测,他们就像宝藏的探索者,绘本里的一幅幅插图秘密被挖掘出来。这种发现,就像探险一样,让学生觉得十分新奇,充满乐趣。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故事深处,愉快地把自己的发现、感受和想象,与同伴一起分享。

二、用好文本,讲述中体验

《爷爷一定有办法》中描述的原本是一个犹太人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作者用重复而有节奏的文字来讲述故事,为学生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凭借。在每一个情节转折处,让学生停下来,去预测“后来会发生什么”。比如,绘本中反复出现的语句: “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教师引导学生讲述爷爷为约瑟第一次将又破又旧的毯子改为神奇的外套,第二次将老旧的外套改为神奇的背心,到第三次、第四次时,学生通过重复出现的语言结构,发现规律:“爷爷一定有办法,能把旧的、看上去可以扔弃的东西,重新变成新的东西。”再让学生猜一猜“接下来,爷爷会有什么办法?还会怎么做?”学生兴奋地猜测着爷爷还会改为“背心”“领带”……随着故事情节的步步发展、层层推进,故事发展到最后,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纽扣不见了!”约瑟找遍了所有的地方也找不到,甚至连智慧的爷爷都没有办法了。这次轮到约瑟想办法了:“这些材料还够……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绘本故事结局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编写方式。学生们一边读,一边预测,感悟到绘本中反复的句式、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作者构思的巧妙。从模仿绘本中的语言,到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再运用到相似的情境中,学生有了这样的语言积累和讲述体验,心里再也不畏惧写作文了。

语言文字学家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一本好的绘本,本身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让他们快乐地走进阅读,去发现绘本语言表达的秘密。引导学生运用预测策略进行阅读,让他们对绘本的故事情节充满好奇心,像福尔摩斯探案一样,通过“蛛丝马迹”,去猜测、推想故事情节的发展。运用预测,对学生习作过程中如何选择材料、谋篇布局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此可见,运用预测,从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打开学生习作构思的前奏,毋庸置疑,降低了习作难度,增强了学生习作的乐趣,学生们怎能不爱写作呢?

三、拓展延伸,续编中实践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故事的结尾又是一个新故事的开始,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开始和结尾就是这样首尾呼应,让人回味无穷。教师要让学生运用预测续编故事,也就是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顺着故事情节,大胆猜测和推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要使续编的故事内容合情合理,要注意将学到的方法巧妙地迁移到习作中去。如这节课学的观察插图时,抓住细节刻画,发挥想象,转化成语言表达;讲述故事时,体验作者巧妙的构思,首尾呼应……接下来就让学生按着这种思维方式,认真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进行习作构思。“那颗纽扣究竟到哪儿去了?它掉到小老鼠的家里了……”看图编写小老鼠和碎布料之间的故事。“第二天,约瑟去上学。想起爷爷、毯子和自己之间的事,约瑟拿起笔来,在纸上刷刷刷地写着,他说:‘这些材料还够……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生活中,还有谁像爷爷一样,具有魔力的人,他把爱藏在哪里?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学生任意选择一个话题,可以续写故事,也可以借助绘本链接生活,创编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积极地预测,也可以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指导有创意地预测。最后,让学生尝试用书面语言把续编或创编的故事内容表达出来。

綜上所述,绘本作文教学,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绘本插图、故事情节、生活经验等进行预测,帮助学生张开想象的双翼,让他们在这片广阔的创作空间挥洒自如,尽情地书写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从而不断提高习作水平与能力。预测,为基于绘本的作文教学插上翅膀!

【参考文献】

[1]汤瑾,张邦业.小绘本大课程——绘本习作课程的探索 [J].小学教学设计,2017(1).

[2]宋道晔.由预测策略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2018(25).

猜你喜欢

插图预测绘本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绘本
绘本
绘本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福彩3D中奖公式》:提前一月预测号码的惊人技巧!
预测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