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CT血管成像对于创伤性脑血管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20-05-06余松祚汤树洪覃重桥冼克聪周铭臻张文佳

广东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创伤性脑血管准确率

余松祚, 汤树洪, 覃重桥, 冼克聪, 周铭臻, 张文佳

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贵港 537100)

创伤性脑血管损伤是创伤性颈内动脉、椎动脉以及静脉等系统损伤的统称,创伤性脑血管损伤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大部分患者最终会出现卒中症状[1],需要尽早进行CT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抢救及手术方案。然而,由于传统CTA检查需将患者运送到放射科进行检查,而在转运过程中,患者常常存在意识障碍,随时可能发生躁动、癫痫、甚至呼吸抑制的风险,运送途中及放射科并不具备抢救设备,无法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抢救;另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只能在急诊科进行抢救和观察,无法进行CTA检查,延误了抢救时间,并错过了手术的黄金时间,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2]。随着医学科技技术的发展,移动CTA开始应用于临床,与传统CTA相比,移动CTA可对重症患者进行床旁检查,缩短了检查时间及手术等待时间,减少转运发生的意外医疗事件,有助于提高救治水平,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3]。我院于2018年开始配备移动CTA,并为创伤性脑血管损伤患者可进行床旁CTA检查,但与传统CTA相比,其准确性及临床应用效果如何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接受移动CTA检查的患者及接受传统CTA检查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移动CTA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创伤性脑血管损伤患者并接受移动CTA检查和手术治疗的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诊的重型创伤性脑血管损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部分患者均接受了传统的CTA检查,并接受了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年龄、合并症状、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通过。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CTA检查确认的重型创伤性脑血管损伤患者;(2)术前患者GCS评分<8分的;(3)年龄≥18岁;(4)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腹腔脏器损伤;(2)合并心脏病、肾功能衰竭的患者;(3)合并肿瘤的患者;(4)孕妇及哺乳期患者;(5)预计存活时间<5 d的患者。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统计每例患者从受伤至完成首次CTA检查所需的时间;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及神经外科住院部的住院时间;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GOS评分进行评估比较。GOS评分等级判定标准[4]:5分为恢复良好;4分为轻度残疾;3分为重度残疾(患者有瘫痪或语言功能障碍,但意识清醒);2分为植物生存(无意识状态);1分为死亡。

本研究中认定术后3个月的GOS评分4~5分为治疗效果良好,2~3分为重度残疾,1分为死亡。

1.4 检查方法 对照组:由医护人员推送患者至CT室进行检查。首先将CT机进行设置,仪器电流和电压分别设置为100 mA及120 kV,矩阵设置为512×512,每层扫描时间为2 s,层厚设置为1~3 mm,螺距设置为1~1.5;采用碘帕醇(370 mgI/mL)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入,剂量为2.5~4.0 mL/kg,注射速度为5 mL/s。观察组:采用移动CT进行检查。仪器设置完成后,即可将患者移动至CT检查室,对于需要呼吸机的患者可将呼吸机连同患者一起移动至检查室进行扫描。扫描结束时CT影像即时储存于移动CT工作站中,医师可立即调取图像解读分析,患者可立即被转运回原来位置。患者各种监测和支持管路可重新妥善连接起来。选用的对比剂为碘帕醇(370 mgI/mL),静脉注入对比剂是速度为5 mL/s,移动CT扫描仪(CereTom,NeuroLogica Corporation,Danvers,MA)参数设定为100 kV,6 mA,10 mm层厚。注入对比剂6 s延迟后,在接下来的45 s内移动CT机将对选定层面进行连续扫描。

2 结果

2.1 两组CTA检查准确率及检查时间对比 观察组中移动CTA检查阳性与手术病理均为阳性的32例,检查准确率为84.21%(32/38);对照组传统CTA检查阳性与手术病理均为阳性的36例,均为阴性1例,检查准确率为92.50%(37/40),两组检查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48,P>0.05)。见表2、3。

表2 观察组CTA检查准确率比较 例

表3 对照组CTA检查准确率比较 例

观察组完成CTA扫描的时间为(3.2±2.1)h,对照组完成CTA检查时间为(5.6±3.1)h,观察组所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2,P=0.000)。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78例患者ICU平均住院时间为(15.6±12.9)d,神经外科住院时间为(40.4±26.4)d。观察组平均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项目例数ICU住院时间神经外科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观察组3811.3±8.335.8±26.747.1±18.4对照组4017.3±11.846.4±34.663.7±20.1t值2.5851.5093.799P值0.0120.1350.000

2.3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 术后3个月,观察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例(%)

项目例数GOS评分≤3分GOS评分>3分良好观察组38241414(36.8)对照组40291111(27.5)2值4.284P值<0.05

3 讨论

采用CTA扫描创伤性脑血管损伤的患者,只有当明确临床诊断后,才可以指导下一步的治疗。但由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到达医院急诊科后需要尽快进行CT及CTA检查,但由于传统CT设备固定,不方便移动,需要转送患者到放射科检查,而在转运过程中,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病情变化,或者各种影响病情进展等的情况发生,无法及时将患者转送至放射科行CTA检查。并在检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延误抢救时间并由此延长了术前准备时间,不利于患者后续治疗和预后。因此,积极探寻合适的临床诊断方法,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中,缩短检查时间对重症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临床上常常使用DSA等进行检查,因其相对准确,但存在有创、费时和昂贵等不足,不适于急诊重证。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检查手段及方式的更新,出现了CTA。相较于DSA,CTA的特点是无创、时间短、可三维成像,对危重急症患者而言更具优势,但存在判断血管狭窄的劣势,对椎动脉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随着出现了移动CTA,其所提供的影像质量和分辨率完全能满足诊断需求,弥补了传统CTA移动不方便的缺点,并且对于临床危重患者,还可以提供床边CT检查[5]。但移动CTA检查是否可靠,实际中操作是否对患者有利目前尚无统一定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移动CTA检查和传统CTA检查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了移动CTA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可行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检查准确率方面,观察组的检查准确率为84.21%,与对照组的92.50%相比,虽然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检查方法对此类患者都同样可靠。赵强等[6]的相关研究显示,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而言,采用移动CTA扫描的图像质量、成功率、准确率均高于64排螺旋CT常规减影去骨法扫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Orlowski等[7]的研究结果也显示,移动CTA检查能有效诊断创伤性脑血管损伤,同时对于脑卒中等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较高。本研究未发现两组的差异,可能与样本来源、不同医师对仪器操作熟练度及研究对象存在个体差异性等有关。

由于重症脑创伤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且在实际检查中可能存在家属不配合的现象,导致每例患者接受CTA检查的准备时间各不相同,并进一步影响患者后续治疗及效果。因此,应该在不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检查时间。本研究进一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时间,结果显示,移动CTA组患者从受伤到完成首次检查的时间平均为(3.2±2.1)h,显著少于对照组的(5.6±3.1)h(P<0.05),可能与移动CTA可有效缩短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自受伤至首次检查时间有关。不仅如此,由于移动CTA检查过程中不需要将患者转送至放射科,从而有效降低了转送的风险。另外,对于那些因为病情危重有癫痫发作或者需要呼吸机支持的患者,可及时行床旁检查,从而可以在诊断明确后尽快进行手术,从而进一步缩短了患者的检查时间[8]。梁祯等[9]研究了CTA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CTA完成检查的时间短,且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表明CTA检查不仅应用广泛且效果较好。

为进一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采用平均住院时间作为比较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ICU病房和总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反映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移动CTA检查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在术后GOS评分方面,观察组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移动CTA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原因可能在于在接受了移动CTA检查能缩短了诊断时间,有助于医生早期诊断,使得患者接受早期手术治疗,从而进一步改善临床效果[10-11]。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是样本量较少,可能影响结果外推;其次,对照组患者的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可能存在回忆偏倚;此外,本研究中只观察了患者术后3个月的情况,其远期效果如何尚不明确。未来尚需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长时间的相关研究,以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移动CTA可显著缩短检查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创伤性脑血管准确率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