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5-06胡楠

医疗装备 2020年7期
关键词:符合率息肉肌瘤

胡楠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电诊科 (辽宁沈阳 110021)

子宫内膜病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症状表现主要为月经紊乱、阴道不规则出血和白带增多,甚至伴有不孕不育,严重影响女性健康,且会干扰其家庭生活状态[1]。目前,子宫内膜病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考虑主要与雌激素刺激、炎症反应等有关,疾病呈进行性发展趋势,若控制不当会发展为子宫内膜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目前,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较为广泛,具有可重复操作、无创等优势,并可直接呈现病变情况,提示病情程度,患者接受度较高,但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不同[2-3]。本研究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的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3~54岁,平均(42.76±3.92)岁;子宫内膜增生38例,子宫内膜息肉2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6例,子宫内膜癌11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1)出现白带增多、月经紊乱、阴道不规则出血的患者;(2)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3)神志清楚且无语言障碍的患者。排除标准:(1)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3)伴有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1)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使用Philips IU 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5.0~9.0 MHz;检查前要求患者充盈膀胱,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在探头处涂抹耦合剂,确定患者耻骨联合上缘下腹部位置并放置探头,多角度检查卵巢、输卵管、子宫及盆腔情况,重点观察子宫状态,了解回声情况,判断病变大小、形态及与周围肌层的关系,明确血流情况。(2)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使用Philips IU 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7.5 MHz;检查前要求患者排空膀胱,检查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严格消毒探头,并佩戴避孕套、涂抹耦合剂;将探头缓慢置入阴道内部,位置贴近于子宫颈和阴道后穹窿处,转动探头,在各个方向观察子宫及盆腔状态,了解子宫基本情况。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具体比较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2)比较不同病变类型的血流情况,包括盆腔积液、血流显示占比和血流阻力指数。(3)分析不同病变类型的声像图特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比较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均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比较[例(%)]

2.2 不同病变类型的血流情况比较

恶性病变血流阻力指数为(0.71±0.27),高于良性病变的(0.3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5,P=0.005);恶性病变盆腔积液、血流信号显示占比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变类型的血流情况比较[例(%)]

2.3 不同病变类型的声像图特征

(1)子宫内膜增生:内膜厚度>12 mm,回声增强,呈球形或椭圆形,内部可见小囊泡,存在暗区,呈现“筛孔样”,肌层和内膜之间界限清楚,存在低回声晕,增厚内膜处无血流。(2)子宫内膜息肉:内膜厚度不均,宫腔线混乱,或呈连续中断情况,病变区域内膜变厚,凸向宫腔,呈现乳头状或椭圆形强回声团块,肌层和内膜之间界限清楚,部分息肉周围存在液性暗区,直径>5 mm 息肉内部存在星点状血流信号,直径≤5 mm 息肉内部无血流信号。(3)子宫黏膜下肌瘤:存在低回声或等回声团,呈类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晰可见,宫腔内存在不规则液性暗区,肌瘤周围存在环状血液,内部伴有点状血流。(4)子宫内膜癌:早期子宫内膜变厚,边界清楚,存在稍强回声,宫腔内出现实质不均匀回声,中晚期肌层浸润,内膜回声混沌,病灶位置出现中等偏强回声,肌层回声不均匀,病变内膜及其周围存在条索状、团块状血流信号,可测到低阻血流。

3 讨论

子宫内膜病变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类型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若控制不当疾病恶化则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做好预防和早期治疗工作,且早期及时准确诊断意义重大。在子宫内膜病变具体诊断中,影像学手段应用广泛,其中磁共振、导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 均有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简便且准确性高,应用更为广泛[4-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分为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两种方式,两者诊断准确性不尽相同,值得进一步分析,并探究声像图特征,为疾病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科学指导[6]。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符合率均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性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经阴道操作无须充盈膀胱,检查时探头可紧贴宫颈,因此获取影响资料更为直接;另外,具体操作时探头经由阴道后穹窿处置入,肠道气体、腹壁脂肪不会对其造成干扰,保证了超声声速的正常,并可近距离扫描子宫,提高了分辨力,使其获取的信息更为准确。虽然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获取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信息,但对宫腔内情况探查存在困难,且很难对子宫内膜病变进行鉴别[7]。国内多项影像学研究表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鉴别疾病类型和程度,各类型声像图特征明显,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的指导信息[8-12]。为了进一步提高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疾病的诊断价值,在诊断中应注意如下要点:受子宫内膜过度分泌、分泌状况不同等因素影响,会导致误诊情况的出现,检查结果与内膜息肉、局部内膜增厚的声像图较为相似,为了避免误诊,检查尽量在月经后增殖早期进行;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声像图较为相似,需做好鉴别诊断工作,子宫黏膜下肌瘤表现为圆形低回声,基底部呈连续中断状态,子宫内膜息肉则多为椭圆形偏高回声,基底内膜连续,未出现间断情况。

综上所述,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符合率更高,且对疾病严重性判断更具指导意义,更利于临床疾病确诊和病情判断。

猜你喜欢

符合率息肉肌瘤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