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分类研究
2020-05-06杨燕霄陈亚宁郑欣茹张雨萌侯田裕
□文/杨燕霄 陈亚宁 郑欣茹 张雨萌 侯田裕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保定)
[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本文采用层次聚类方法,依据经济发展状况将中国的31个省(直辖市)分为3类,根据3类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启示。
近年来,我国经济逐渐由快速增长转变为平稳增长,从只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转变为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完成了从量到质的飞跃。但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发展是很不均匀的,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模式。十九大中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因此,采用层次聚类的方法将中国的31个省(直辖市)分成3类,了解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对比研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互相借鉴,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矛盾寻求解决办法。
一、理论方法及指标选取
(一)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层次聚类是事先不确定要分多少类,先把每个对象作为一类,然后一层一层进行聚类。
(二)指标选取。选取201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以及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4个指标,用地区生产总值表示一个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两个指标表示一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表示一个地区的国际贸易发展水平。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表1 各类所包含样本一览表
二、结果与分析
运行软件SPSS 25.0对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这4个指标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将31个地区按照经济发展状况划分为3~5类。(表1)
由表1可知,具有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地区的聚类过程。而分类方法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确定标准,但在确定分类数目时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各类之间的中心间距应较大;二是每类所包含的个体数目不应过多;三是分类数目应符合分析目的。结合以上分类的原则,计算出代表中心间距的各类别的描述统计量,SPSS 25.0的输出结果见表2。(表2)
由表2可知,用4个聚类和5个聚类时,有些组的平均数相差小,组间差距太小,分组不合适。3个聚类时,各类别4个指标均间距较大,分类相对明显,说明该31个地区分为3类较合适。整理3个聚类时各组均值、样本量和标准差3个描述统计量,结果见表3。(表 3)
(一)第1组经济发展特点:该类别样本容量大,能代表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4个指标平均值均低于总平均值,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平均值远低于总体平均值。在28个地区内部,4个指标的标准差都小于总体标准差,表明该组地区组内数据差异不大,分布比较集中。
这类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能有效地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相对于平均水平,该类地区总产值较低,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也较低,尤其是国际贸易不发达。组内地区之间总体经济发展程度和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差距不大,反映了我国普通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一种主要靠内需拉动经济的发展较为缓慢的模式。
(二)第2组经济发展特点:该组有两个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3个指标的均值均高于总体均值,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的均值低于总体平均水平但高于第1类的均值。两个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均高于平均水平,尤其是工资水平和人们的消费水平,是3类中最高的,可以看出该类地区的物价水平高,属于非常繁荣的高收入、高消费城市。国际贸易额虽低于平均但也算发达,只是与第3类差距较大。
表2 各聚类不同组描述统计量比较一览表
表3 3个聚类各组经济发展状况描述统计量一览表
反映了我国一线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繁荣主要是因为城市聚集了人才和富人,居民依托地理优势、科技、资本等有利条件创造的高产出、投资和消费市场平衡的拉动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步提高。上海地理位置优越,属于交通枢纽,气候适宜,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各地的人才汇聚,而且投资市场发达,上交所就设在上海。江苏交通发达,历史悠久,早就有“苏杭二州”的美誉,因此旅游业发达。除此之外,苏州工业园等科技园区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旅游与科技相辅相成,实现了苏州经济稳步的腾飞。
(三)第3组经济发展特点:该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的均值均高于总体均值,尤其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特别高,但是平均工资和平均消费水平没有第2组高。
这个地区经济总体实力最强,创造了大量的产值,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内部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主要靠进出口拉动,属于沿海开放城市,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巨大作用效果。广东优秀港口多,是投资的好地方,比如深圳就是最先开放的城市,依靠出口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是,生活消费水平不是很高,贫富差距较大,反映了资源分配不均,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一些贫困地区没有享受到开放带来的优惠,导致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并没有像经济发展那样迅速。
(四)补充1个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如果采用z得分方法,发现最突出的一个变化就是西藏自己被分到了一组。该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都远远低于平均水平,但是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却远高于平均水平。
可以看出,该地区(西藏)总体经济发展水平非常低,人们普遍比较贫穷,生活水平低下,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却很高,这恰恰反映了我国的西部开发战略,对于去西藏等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人给予政策优惠和更高的工资待遇,鼓励人才到西部去工作,帮助西藏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三、结论
通过以上3组的对比,显而易见,这3组是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第1组是我国普通的城镇,传统的发展模式使得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第2组是繁荣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聚集了社会的精英和财力、物力,他们利用地理优势、科技、资本等力量创造的高产出、高消费以及发达的市场拉动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第3组是沿海开放城市,依靠投资、出口实现了经济产值的超越和腾飞,但还面临着不平衡的矛盾有待提高,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奇迹的实证。
我们常常说,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消费是基础的部分,差距是较小的,因为消费弹性小,即使是经济发展一般也有刚性需求,即使是经济再发达最高消费也不会无限增长。投资依赖于发达的市场,依赖于强大的资本,也离不开优越的地理条件。出口是拉动经济的最活跃的力量,在一个国家非充分就业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它的弹性很大,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收益。尤其是我国的制造业,拥有人口红利和价格优势,所以实现了这些年的贸易顺差和经济快速发展。
四、建议
(一)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吸引投资。对于第1组中的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因此要借鉴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在不断拉动内需的基础上,考虑发展投资和进出口,而发展进出口和投资的前提是拥有开放的市场,因此第一组的内陆地区应该先开发市场,建立健全有效的市场机制,逐步带动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
(二)科技创新促发展,将开放深入内陆。对于第2组,要继续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生产率,并进一步完善市场。另外,还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外资,增加国际贸易。第2组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高,但是要想进一步发展经济,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仅仅依靠自身的发展还不够,还要逐步开放,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扩大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外资,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开放促发展。
(三)积极通过再分配等方式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对于第3组,则应考虑通过收入再分配等措施尽快缩小贫富差距,该地区经济发展非常快,有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很高,但是还存在很多贫困地区,这就凸显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已经腾飞的今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才可以减轻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共同富裕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