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指导结合功能锻炼对骨盆骨折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2020-05-05刘丹曹晓菲张靖
刘丹,曹晓菲,张靖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陕西 西安 710038
骨盆骨折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只有部分患者可治愈,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仅与手术的成功与否相关,还与围手术护理有关。术后功能锻炼有助于增加骨折处血运充足,促进骨功能恢复,被广泛应用于骨折患者[1]。由于骨盆骨折创伤较大,出血量较多,许多患者易发生营养风险,而我国临床营养指导普遍偏低,导致预后效果不佳[2]。研究显示,对骨盆骨折患者给予营养指导措施,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骨盆骨折预后恢复[3]。本研究旨在探究营养指导结合功能锻炼对骨盆骨折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收治的98 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骨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 版)》[4]中关于骨盆骨折的诊断标准,并经X线、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2)认知功能正常,意识清楚;(3)依从性高。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2)腹部外伤者;(3)消化道疾病者;(4)合并恶性肿瘤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 例,女性20 例;年龄12~73 岁,平均(39.38±5.64)岁;简明损伤量表(AIS-90)评分10~15 分,平均(12.58±2.47)分;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2 例,重物砸伤17 例,高空坠落7 例,其他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14~70 岁,平均(39.38±5.64)岁;简明损伤量表(AIS-90)评分10~15分,平均(12.58±2.47)分;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2例,重物砸伤17例,高空坠落7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常规抢救,控制骨折大出血;后期根据骨折的移位程度进行不同的治疗,大部分移位不明显者进行非手术治疗,不稳定性骨折者手术治疗,从而恢复骨盆环稳定,纠正骨折移位。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功能锻炼干预,基础护理包括骨盆骨折相关知识讲解、日常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等。功能锻炼措施如下:术后指导患者平侧卧位交替体位卧床休养,并通过临床讲解和示范帮助患者掌握上肢伸展、下肢肌肉收缩、足踝运动等锻炼方法;术后1~2周,指导患者连写半卧位、坐位,以及膝关节活动、屈伸髋等功能锻炼,骨盆功能恢复较好者,可尝试下床站立;术后3~4周,协助患者沿床站立;术后5周,指导患者进行下蹲锻炼;术后6~8 周,指导患者行走;术后8~11 周,提升患者每日行走量,并进行上下楼梯运动;术后12 周负重行走锻炼,负重量可从小到大逐渐递增。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营养指导干预,干预措施如下:(1)成立营养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2名营养学家、2名骨科专科护士、1名主治医师组成,所有组员均在各自领域工作多年,经验丰富。(2)确定营养方案:基于主治医师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专科护士协助营养师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营养指数、病情、饮食状况等,膳食营养方案要在维持84~126 kJ/(kg·d)热量、1.6 g/(kg·d)蛋白质供给的同时,兼顾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的摄入,例如水果、骨头汤、粗粮等,以保证机体营养供给充足。(3)营养干预实施: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强调营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饮食的科学性和依从性,并嘱咐患者详细记录患者每日饮食种类及数量,在营养干预的过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护士,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营养状况: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营养指标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进行检测。(2)护理满意度:患者出院前1 d采用我院我科自制的护理满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量表包括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技能等方面,共100分,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80~100分为满意,60~79 分为较为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和较为满意均纳入满意范畴;据分析该护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2、折半信度为0.79。(3)并发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感染、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组间不同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事后多重检验采用LSD-t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比较 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显示,TP、ALB、Hb 球形检验(Mauchly's Test of Sphericity)结果显示P>0.05,符合Huynh-Feldt条件,且TP、ALB、Hb 时间因素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TP、ALB、Hb 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且时间因素的作用随着分组的不同而不同。事后LSD-t 比较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TP、ALB、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7 天和第14 天的TP、ALB、Hb 水平明显高于术后第1 天,术后第14 天的TP、ALB、Hb 水平明显高于术后第7 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4 d 的TP、ALB、Hb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比较s,g/L)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比较s,g/L)
注:与组内术后第1天比较,aP<0.05;与组内术后第7天比较,bP<0.05;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c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度的7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6,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82,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骨盆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一般由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于骨盆导致,临床常表现为剧烈局部疼痛、肿胀、下肢活动受阻、翻身苦难等症状[6]。骨盆处神经血管丰富,骨盆骨折半数以上合并腹腔脏腑损伤、血管破损、神经损伤等严重组织损伤,出血量较多,创伤较为严重。发生严重创伤的患者多会因创伤导致高分解代谢紊乱和免疫失调,引起导致机体营养状况不佳和免疫抑制,从而增加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而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预后恢复[7]。现代护理学认为,对骨盆骨折患者实施舒适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增强患者体质,促进骨盆功能恢复,提高预后效果[8-9]。
本研究通过分析实施营养指导结合功能锻炼的观察组和实施单纯功能锻炼的对照组的营养状况,旨在探究更佳的护理措施。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干预措施,其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以及恢复状况,给予相应的锻炼,以促进骨折功能恢复。营养干预的主要目的是提供骨折患者充足的营养,以增加骨折处血运,促进骨愈合相关因子分泌,从而改善骨折预后[10]。本研究结果显示,TP、ALB、Hb时间因素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术后第7 天、术后第14 天的TP、ALB、Hb 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术后第14 天的TP、ALB、Hb 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第7 天,组间比较,术后14 d 观察组TP、ALB、Hb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营养指导结合功能锻炼可明显改善骨盆骨折患者营养状况,与刘晓苑等[11]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营养指导结合功能锻炼可明显促进骨盆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促进预后效果。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术后功能锻炼可防治肌肉萎缩,预防压疮,改善关节功能,预防骨质疏松[12];另一方面是因为营养干预支持可使营养供给达到机体能量需求,从而促进伤口愈合速度和骨骼功能恢复,而营养底物不足患者,机体代谢紊乱,组织修复受限,细胞凋亡加速,创伤愈合困难,感染风险增加。而且,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3.88%)显著高于对照度(79.59%),说明对骨盆骨折患者实施营养指导干预结合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这是因为患者获得了充足营养,身体状况较好,且并发症发生也相对较少,从而满意度提升。
综上所述,对骨盆骨折患者实施营养指导干预结合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