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重构

2020-05-04李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型智库

李兰

关键词:新型智库;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信息化服务

摘 要:文章介绍了新型智库的概念、特点,分析了新型智库建设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辅助作用,最后阐述了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流程,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2-0085-02

新型智库是从事国家战略、公共决策、社会信息获取分析的专业智力机构[1]。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中转站,在面对海量的知识资源时,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智库咨询、决策与服务方式,势必会导致重复建设、信息超载、精准度不高等问题,影响信息服务的专业化和个性化。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开展服务模式重构是今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点。

1 新型智库的特点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战略,强调借助信息技术、“互联网+”模式、大数据技术、云存储技术强化产业实力,围绕“互联网+”建设新型智库。各级机关应依靠“互联网+”、云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畅通信息共享渠道,依靠新型智库获得智力支持。与传统智库的不同之处在于,新型智库可以为政府决策、公共文化、社会服務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包容性[2]。新型智库具有创新性、公共性、非营利性等特点,其建设目的主要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资源快速增长,传统的智库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政府高效决策的需求。新型智库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不同于传统智库的结构组成,新型智库在数据统计、智力服务、人员组成、智力资源来源上更加广泛,范围扩大至为国家提供智力产品的机构[3]。

2 新型智库建设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辅助作用

2.1 保证信息分析的客观性

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主要依靠馆员的学科知识和业务经验,馆员需要从海量的知识资源和信息数据中选择符合用户决策需求的信息,并对信息资源的结构、来源、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然后推送给用户,因此这种信息分析方式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在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分析人员对数据特征进行判断,还要求他们对分析结果进行总体评价,最后将符合要求的信息资源推送至用户手中[4],体现了信息的客观性。

2.2 促进服务设备的智能升级

由于受管理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信息服务很容易出现数据填报有误、模型设立不对等、分析效率低下的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图书馆应该引进新型智能分析设备,新型设备可以自动从复杂的数据中过滤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提高了信息分析的速度和效率,实现了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智能化采集、分析与传播等,避免了传统人工采集造成的数据混乱问题,不仅提升了信息处理的准确度,也促进了图书馆服务工具的智能升级,降低了图书馆信息处理的成本[5]。

2.3 加快社会主流思想传播

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文献资源和各类信息服务的过程,也是读者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可以促进用户之间思想的交流与融合。这个过程加快了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时,图书馆也可以利用资源共享平台提供对政府政策、方针、意见等的宣传与解读,促进读者对社会主流思想的理解和认识。社会主流思想的传播,需要切实有力的推广主体。将新型智库建设融入图书馆中,不仅有利于加强基层用户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有利于社会主流思想的传播。

3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流程

3.1 收集信息资源

首先,图书馆要采集用户的基本信息并进行分类加工与处理,与此同时还要根据用户需求收集对应的信息资源,建立用户信息库。当用户注册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登记表,图书馆可以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初步处理和判断掌握用户的相关信息。其次,图书馆通过追踪用户的浏览记录、借阅记录以及检索记录等,可以掌握用户的信息需求以及活动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与之相关的用户需求库,进而根据用户喜好进行信息推送。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就在于收集信息资源,如果用户的个人信息掌握不全面,就难以开展信息服务工作。

3.2 信息智能过滤

在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需要对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智能化分析处理,具体流程为: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初步筛选选取符合用户需要的内容,然后根据新型智库建设要求,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并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为了适应新型智库的要求,图书馆应该对信息进行逐层过滤,而大多数图书馆存在设备老化和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因此,图书馆需要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入可以对海量信息进行提取和科学分类,同时,借助网络过滤技术进行智能筛选,过滤不适合新型智库建设的内容,也有利于保障信息服务的精准性。

3.3 建立新型信息服务系统

虽然很多图书馆建立了独立的信息服务系统,但是在用户信息采集和资源数据分析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因为用户信息资源处于动态变化中,另一方面也与缺乏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与人才有关。而借助新型智库机构的人才和设备对读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建立新型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帮助图书馆更好地开展信息推送服务。具体而言,就是在用户数据采集阶段根据用户的特点建立存储文件,逐层分析用户的兴趣和借阅行为,并对结果进行系统记录[6]。

3.4 信息智能传播

信息的智能传播不仅关乎用户获取信息的速度,也是评价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面对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图书馆要不断进行信息资源的过滤和更新,保持明确的政治立场,体现鲜明的中国精神。这就要求图书馆引进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创造性、复合型人才,由他们开发信息智能过滤系统和信息推送软件。智能过滤系统及信息推送软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检索用户需要的内容,对于不符合新型智库建设要求的内容和信息,系统也可及时反馈至管理人员,确保及时终止信息的推送和传播。

4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作为信息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与资源集中加工处理中心,图书馆除了关注信息服务的流程,还需综合规划信息服务的具体模式。

4.1 信息检索服务

信息检索服务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实际导向的服务模式,它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和需求信息形成用户数据库,同时,结合新型智库建设中的信息过滤技术,可以对用户所需信息进行精确的定位、识别和判断,并围绕用户需求整合信息资源,从而为用户的信息检索提供支持[7]。该模式支持党政机关自主进行信息检索,提高了党政机关处理信息的能力。

4.2 信息推送服務

信息推送服务是指根据用户的借阅习惯和检索信息记录等数据,对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追踪,同时结合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分析和判断,主动整理信息资源并发送至用户。图书馆在为党政机关提供信息资源时,可以通过分类分析的方法对用户进行合理划分,将属性相同的信息、用户整合在一起,同时,参照党政机关的要求,缩小资源推广的范围,并归纳、合并相似的信息资源,再根据不同信息类型的区别和差异,整合、过滤对应的资源,最后去除重复信息,将符合其需求的信息推送至党政机关,提高信息推送服务质量。

4.3 信息辅导服务

图书馆可以借助信息检索技术和信息推送技术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方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信息内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同时,图书馆也可以开展“信息服务走进党政机关”活动,在有关部门设置自助学习室,开放图书馆浏览信息权限,保证党政机关获取信息的及时性。

4.4 信息评价服务

图书馆应建立内部评价机制与外部评级系统。内部评价机制实际上就是对内部馆员的管理与业务承办能力的相关评价,主要包括对图书管理人员掌握图书信息资源的能力、利用“CNKI”等专业知识库信息的能力、向用户进行信息推荐的能力等的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内部自我评价保证图书馆员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外部评级系统是指在党政机关管理人员中设立评价小组,参照影响信息服务的要素设置评价细则,并定期开展同行互评活动,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如花,李白杨,饶雪瑜.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知识服务:图书情报机构的新机遇[J].图书馆,2015(5):6-9.

[2] 费晶.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与发展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7(1):116-118.

[3] 郭爱菊.公共图书馆嵌入新型智库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3):36-40.

[4][7] 李月明.基于新型智库理念的公共图书馆决策咨询服务研究:以湖南图书馆工作实践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6):91-94.

[5] 张惠梅.图书馆参与新型智库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论坛,2017(9):109-115.

[6] 郭登浩.新型智库建设视域下社科院图书馆信息服务与创新[J].图书馆学刊,2017(6):82-85.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新型智库
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研究述评
政府决策如何向智库借智
我国新型智库的分类、特点和能力提升策略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与发展研究
公共图书馆为政府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决策信息服务的思考
加强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背景探析
区县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困境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期智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