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本土化探索与实践
2020-05-03郭建芬邹虹
郭建芬?邹虹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劳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对新时期德育工作有着深刻的启迪与现实的指导意义。那么,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劳动教育”到底如何实践?本文结合我校劳动教育的实践加以分析。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劳动教育
小学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教育的方方面面;劳动教育也要以德育为“核”,厚植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并举、缺一不可。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少教育家认为要在劳动中渗透德育,以劳育人。中国古代墨翟最早推行生产劳动教育,对后世影响深远。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如果儿童的教育脱离了劳动,脱离了生活,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将培养出一群没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书呆子”。
从以上种种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与当前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两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当前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劳动。越来越多的人持有功利的教育观,忽视甚至轻视劳动。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有着迫切的必要。习总书记在多种场合提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然而当前的劳动教育,存在着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问题。
1.当前劳动教育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新时期的劳动教育不仅仅只有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劳动教育应促进德、智、体、美的发展,即“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当前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将“五育”割裂,甚至有片面追求德、智、体的倾向。此外,还要把当前劳动教育的方方面面内容,包括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情感等,进行系统化整合,以克服零碎化、片面化的倾向,从而构建劳动教育的系统体系。
2.当前劳动教育缺乏一定的整體性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劳动教育虽然纳入了综合实践课程,但是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随意性,如:标准不明、专职教师短缺、无考评、重形式轻内容等。以上种种,说明很有必要建立一套整体规划的劳动教育系统,包括相关劳动技术课程的明确标准、适宜的教材、合理的课程设置、劳动基地建设、专职教师和教研员队伍建设、评价和考核机制等。
3.当前劳动教育缺乏一定的协同性
当前劳动教育虽然引起了学校层面一定程度上的重视,但是学校、家庭、社会仍未从思想到行动形成三方合力。很多家长认为劳动教育与学习是排斥的关系,从而一味减少甚至取消孩子的劳动时间,增加学习的时间,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眼高手低、好逸恶劳、崇尚物质、鄙视劳动,一个个娇生惯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因此,要从家、校、社会三方面入手,形成劳动教育的合力,以重树“劳动光荣”观念,转变学风、个人作风甚至社会风气。
三、劳动教育的本土化实践探索
我校以“美好人生,在这里延伸”为核心办学理念,通过“一院一所一园工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当代“吴门才俊”。
1.创设劳动教育本土化情境
劳动教育应深耕当地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有益营养。只有接触当地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我校继承吴地丰厚的人文底蕴,注入当代社会文明元素,开办了“德善书院”,成立了“小荷吴门医派研究所”,开辟了“小荷百草百蔬园”。
“德善书院”旨在传习中华经典,深耕吴地人文,弘扬传统德善。入学堂之初,每个学生都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南宋教育家朱熹就曾提出“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洒扫”即日常家务,“进退”即日常礼仪。学堂从“洒扫进退”为切入点,厚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耕中华民族精神;先“教以事”,再“教以理”,从做事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实现劳动育人。
“小荷吴门医派研究所”致力于“吴门医派”的弘扬与发展。我校与苏州市中医院、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签订协议成立了小荷吴门医派研究所,学生通过一系列亲身实践活动,继承与发扬“吴门医派”这一璀璨的传统医学文化,传播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例如,“养生美食爱心义卖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制作美食,组织义卖,既充分体现了“劳动育人”的理念,又传递了爱心,更是传承了苏州吴门医派的中医药文化。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收获了美食,更收获了劳动的乐趣。
“小荷百草百蔬园”让田园扎根校园,让孩子们有机会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空间。“百草园”内种植着枸杞、薄荷、藿香、山楂、金银花、何首乌、黄芪等多种苏州本地的中草药。学生在农民伯伯的指导下,认真仔细地学习翻土、挖坑、种植、浇水……通过种植、采摘、制作中草药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从中学到了丰富的中草药知识,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在“百蔬园”,孩子们在这里亲手种下了一棵棵大蒜、萝卜以及青菜的幼苗,通过自己的劳动感知植物的生长,体验劳动的快乐,养成爱劳动的品质,激发对劳动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2.形成劳动教育三方合力
劳动教育行之有效的落实,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努力。首先,教育主管部门、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都要切实落实劳动教育。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发展,不把学习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学校要制定明确的劳动技术课程目标,选择适宜的教材和合理设置课程,开辟有地方特色的劳动基地等。其次,家长要密切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可剥夺孩子劳动的权利,给予他们充分时间,让他们感受到“劳动最光荣”,体验到劳动的成就感。最后,社会风气要有所改变,“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劳动基地,提供更多的志愿者岗位和职业体验机会,让孩子走进社会进行劳动实践体验。
3.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评价不仅要聚焦学生劳动知识技能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劳动观念的树立、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态度的形成、劳动情感的陶冶等。不能只有教师对学生劳动教育的一元评价,而应倡导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社会评价,四方面形成合力,构成学生劳动教育多元评价体系。
总之,通过近几年的劳动教育实践积累,我校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本土化情境创设、争取劳动教育三方合力和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三方面有了一定的探索经验。劳动教育成为我校德育的新途徑,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四、劳动教育的阶段成效与反思
学生通过参加“一院一所一园”的劳动教育本土化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劳动创造能力,培养了核心素养,实现了“美好人生,在这里延伸”的教育愿景与“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
1.学生更亲近自然
在“小荷百草百蔬园”的活动中,孩子们对中草药和蔬菜的生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用双手去守护一株株小苗。收获的季节,学生亲手制作玫瑰花茶饮、驱蚊香包,采摘瓜果。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观察植物生长,研究种植技术,付出辛勤劳动,分享劳动喜悦,感受到了自然之美。
2.学生更富创造力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学生从事创造性的劳动是教育者的特别任务。”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劳动本身,一定程度上也能让孩子的创造能力得到提升。在学校“德善书院”和“小荷吴门医派研究所”的各类活动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报纸杂志上获奖或发表。孩子们的手绘中草药作品令人啧啧称赞,相关美术作品更是在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劳动教育实践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育,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3.学生更热爱劳动
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德善书院”学习“洒扫应对”,在“小荷百草百蔬园”中体会“春耕秋收”,领悟到劳动之于生活的意义。这些劳动教育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家长朋友们也普遍反映,学生能够主动承担家务了,劳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综上,我校努力做好劳动教育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坚持立德树人,践行“以劳育人”。就全国范围来看,各地部分中小学校也已经开始关注和探讨劳动教育的理念,构建劳动教育的课程,并组织了相关实践活动。但是,劳动教育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不足。例如: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没有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背后的教育意义;劳动教育仍停留在组织大扫除阶段,没有与时俱进,结合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开发劳动特色活动;劳动教育与家庭、社会脱节严重;等等。这些问题亟待教育工作者去分析、去研究、去实践。要坚持“正心立德”“以劳育人”,要关注“全面”的教育、“人”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劳动教育打开新局面,走得更深、更高、更远!
郭建芬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教导主任,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首届“金鸡湖教育领军人才”杰出教师。
邹 虹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