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让学生精神富有

2020-05-03张增光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4期
关键词:师道尊严情怀人格

张增光

什么是教育?中国几千年教育的目的, 不是为了教会人谋生的本领, 而是教人如何做人。 教育不仅要养成人的尊严、价值和精神,更要培养一个人格健全、有思想、有感情、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教育,本质上首先是品格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够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一言以蔽之,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

精神富有,让学生有尊严

“师道尊严”原指老师应该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受教者的尊重并有效吸收。但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师道尊严变成了老师的尊严不容挑战,学生要无条件地服从老师,不容怀疑,更不能违抗。最近几十年,教育改革和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上对师道尊严也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教师的尊严应该得到尊重,教师良好的人格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不容否定;同时学生的人格也应该得到尊重。我多次问过学生:“你们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是不是严格要求的?”他们的回答竟然如出一辙:“不!是说话损人的老师。”损人就是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同样有着人格的尊严。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既要体现师道尊严,也要以平等的态度和方式与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

我们要培养的是仰望星空、挺直脊梁的人,他们将是支撑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守护者。让学生有尊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保持积极乐观、自信从容的精神面貌。他们的尊严必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精神富有,让学生有思想

由于中国教育思想和制度的传统惯性,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我们的教育和教学依然注重知识的传授,考核学习仍以分数为标准。这样,无疑会埋没了思想和天空,抛却了多维度的世界和无限的空间。教育不能不看分数,但不能只盯着分数!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享受生命、感悟人生,摒弃生搬硬套地引用知识,牵强附会地解释知识的做法,杜绝“一切为了分数”的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教授给学生无限的知识,是为了启迪学生去认识世界。亚里士多德非常敬重他的老师柏拉图,但是他不为师徒的伦理所囿,当友情和真理发生冲突时,他选择了真理;当别人指责他时,他勇敢地喊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精神富有,让学生有情怀

范仲淹啖粥而学是因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屈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是不向世俗屈服的高洁;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忧国忧民的一腔热血。当我们看到现今中国的一些学生家庭、故乡情感以及国家意识淡薄,看到他们封闭在小天地里,陷在教辅书中,不去想做一个“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热血少年,我们不禁要问,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教育,就是要教育我们的学生有尊严、有情怀、有精神,做一个内心丰盈的人;就是要让学生能坚守梦想,担当责任,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就是要让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足当下,心怀天下,做一个志在四方的好儿郎!

教师是摆渡人,撑一支长篙,载一船星辉,让学生在星海斑斓中放歌,做一个精神富有且高尚的人。

猜你喜欢

师道尊严情怀人格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高职院校和谐校园人文构建浅探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试论“师道尊严”对构建双向型师生关系的积极意义
少女情怀总是诗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漫画之页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