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的“适性”教学策略

2020-05-03林文平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4期
关键词:适性文本课文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文本间对话的过程,是师生之间解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思维碰撞与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精准的教学目标为“指挥棒”,通过精选合适的教学资源,运用灵活的教育智慧,组织有效巧妙的教学活动,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所谓“适性”阅读教学就是适宜学生个性化阅读发展的课堂需求。教学中,教师需要构建平等、开放的课堂,让学生能在积极参与中获取,能在自主构建中得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一、立准目标,指引“适性”课堂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编撰的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尤其是精读课文的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解读文本、分析文本、钻研文本的各项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训练。课堂上,教师要注重阅读方式方法的引导与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主动合作探究的研学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感受的体验,并能从中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感,在情感熏陶的同时获得思想上的阅读审美乐趣。然而要构建“适性”课堂,教师首先要对学情作充分的了解与分析,要明确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其次是要根据学生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知识储备、情感体验等确立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如此才能构建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课堂。

在执教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教师从本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入手,文章叙述两只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的故事;结合三年级学生对这类科普文章的好奇心理,制定如下的课时目标:1.了解牛吃食具有反刍现象;2.抓住描写青头、红头的对话语言,感受青头与红头的深厚友谊;3.通过说话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句,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青头、红头的对话,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理解青头不惧危险坚持要救出好朋友红头的举动。在救助红头脱险的过程中,文中的青头还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只胃,牛吃食具有反刍现象,这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一环节。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读懂青头和红头之间的深厚友谊,明白日常生活中要学习青头那种对朋友不离不弃的深厚情谊,学会关爱朋友、帮助朋友。

精准的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的指挥棒,它不仅指引教师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而且引领师生进行平等的“教”与“学”对话,为学生提供“适性化”发展的需要。

二、精选资源,拓宽“个性”感悟渠道

阅读教学,尤其是精读课文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教授学生文章的谋篇布局、写作技巧,为课外拓展阅读和习作做准备。要让学生细读文章中的字、词、句、段,通过品读来体会文章的内涵,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咀嚼、消化、吸收,这都是学生个性化自主阅读的过程。教师通过为其精选教学资料、拓宽教学内容、灵活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帮助他们深入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知晓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字里行间流动的情愫、宣泄的情感,真正品味到文章表达的精妙之处,从而在今后的阅读和习作体验中得以借鉴和启发。

在执教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教师通过电影《狼牙山五壮士》诱敌上悬崖悲壮场面的课堂引入,让学生在视觉上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沉重而壮烈的场景,让学生心中的“悲壮”情绪在影视画面的冲击下得到升华,抗战英雄的高大、雄伟形象油然而生。在执教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纪昌学射》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纪昌练眼力的艰辛,对文中重点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古代织布机“梭子”来回穿梭织布的视频,引导学生模仿纪昌“盯”梭子的这一举动,让学生切身体会纪昌练眼力的艰辛。并且通过原文与文言文的对比阅读,来加深课文理解,同时渗透小古文知识,以此来拓宽、延伸学生的知识面。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需要,教师应适时联系学生生活,对教学资源进行过滤、筛选,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程度。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层次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要。

三、巧妙活动,营造“适性”氛围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强化语言实践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加强朗读和说话训练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同时,借助多种形式,如点拨、启发、思考、讨论和交流,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判断力和敏捷应对力,营造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在执教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需要,精心设计了一组对话练习。先出示父子间的对话:

父亲坚决地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我急切地问道:“爸爸!为什么?”

父亲平静地说:“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我大聲争辩道:“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父亲不容争辩地说:“ 。”

根据提示语,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一组对话练习,加深了学生对父与子对话的理解,对理解“启示”起到了心理强化的效果。学生在一次次反复的对话中感悟“钓鱼”背后的人生道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破了“启示”理解这个难题。

适当的练习是巩固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围绕教学目标,我们需要有选择性地设计课堂练习,以获取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例如,在执教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中,教师在讲解了文中的优美句段后,适时设计补充练习,让学生完成。(出示课件)

春天的雨像一位报春的使者,用温柔的雨滴滋润着大地万物。

夏天的雨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总是敲着大鼓、轰隆隆地从天而降。

秋天的雨像

冬天的雨像一群可爱的精灵,是他们给大地送来了雪姑娘的礼物。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所传达出来的写作方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而且可以及时反馈课堂“教”与“学”的有效信息,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个性化”的阅读习惯。

四、恰当评价,激发乐学激情

精读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展开自由平等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这种平等的交流应该是引导、启发、分享,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在“适性”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主体意识,让主动求知成为乐趣,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发挥教育机智,以激励性的语言,就课堂的生成给予恰当的教学评价。

比如,在执教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纪昌学射》一文中,教师以先扶后放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如何抓住关键词,来品读句子,体会人物品质”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汇报,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评价,启发学生进一步分析人物品质。具体评价如下: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纪昌第一次练眼力时,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回答过后,教师的点评是:你已经很会读书了,理解句子的时候如果我们能联系生活,你的感受会更加深刻。当再次引导学生学习品读纪昌的良好品质时,教师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①你们见过梭子吗?②牢牢的意思是什么?(生回答“一直”)③请同学们坐好,记住要求:要牢牢地盯住,不能眨眼睛,时间30秒。(播放视频)④我们只盯了30秒就很辛苦,再来看看纪昌,他坚持了多久?(生回答:两年)⑤想象一下两年时间,纪昌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放弃了吗?)⑥从这里我们看出纪昌是个怎样的人?⑦我们抓住“两年”这个关键词就体会到纪昌的坚持不懈。(师总结学习方法:抓关键词)

在学习纪昌第二次“练眼力”的写法时,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以上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小组学习时教师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以小组汇报来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点评:①你抓住了“XX”这个词,真会读书。②同学们还记得虱子多大吗?车轮有多大?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它们之间的差别吗?现在谁再来读读这句话。③看来,练好眼力是学好射箭的基本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跟大家介绍一下你学习一项技能时的经验呢?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要想学好本领,必须先练好基本功。④“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任何事第一步很重要。”“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有下功夫才能成大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着“抓关键词品读句子,体会人物品质”的主线,通过恰如其分的点拨、评价,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品读文段。精当的课堂评价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它让师生之间的对话更加平等、自由,也让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更为轻松、自在。

精讀课文教学中,“精准的教学目标、精致的教学资源、精妙的教学活动、精当的教学评价”是“适性”阅读教学的重要元素,共同构成教师的“精导”和学生的“乐学”。如此,既满足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又成就了主体的学生、主导的教师和精彩的课堂,使学生成为“自学、愿学、乐学”的学习主人公。

林文平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潭村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适性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学校教育空间设计的三个关注维度——以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适性教育”为例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适性的物理课堂需要“三原色”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