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图形无穷魅力?培育几何直观素养
2020-05-03刘冬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借助几何直观促进课堂教学改进,使学生真正地深度学习,本文以教材中一道例题的教学为例,展示培育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重要性。
一、问题呈现
(苏科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章2.4圆周角第59页“例4”)如图,在⊙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B=AD,∠C=110°,若点E在上,求∠E的度数。
二、教学分析
本题要求∠E的度数,常見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形,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要求,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正确解题做准备。教师如果尝试将例题的条件减少,那么题目的难度自然就降低,同时图形也由繁变简。教师如果再尝试将例题的条件改变,那么题目难度降低的同时,图形也变为学生有认知基础的图形。学生就可以依托看到的图形进行思考,展开想象,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因而帮助学生提升几何直观能力应成为教学中关注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
环节1 理清条件要求
请分析例题的条件与要求。
分析:审题是解题的前提,通过审题,分析例题的条件和要求。本题的条件是在⊙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B=AD,∠C=110°,若点E在上,要求∠E的度数。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要求,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正确解题做准备。
环节2 降难简化图形
(1)降低例题的难度,即减少一个已知条件,例题将变成什么问题?
(2)如图,在⊙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110°,求∠C的度数。
分析:将例题的条件减少,可以降低题目的难度,同时图形也由繁变简。例题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AB=AD”,另一个是“∠C=110°”。将例题中的已知条件“AB=AD”删除,将“∠C=110°”更改为“∠A=110°”,求“∠E的度数”更改为求“∠C的度数”,即问题(2)。如何解决问题(2)呢?学生尝试利用“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因为∠A+∠C=180°,所以∠C=180°-∠A=70°。降低例题的难度,简化图形,学生成功解决问题(2),为解决例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环节3 借助图形思考
(3)改变例题的已知条件,例题将变成什么问题?
(4)如图,已知AB为⊙O的直径,点C、D在⊙O上。若∠ABD=30°,求∠BCD的度数。
教学片段1:
教师:例题的已知条件改变了,你们能谈谈哪些条件改变了吗?
学生1:例题中的已知条件“AB=AD”更改为“AB为⊙O的直径”,“∠C=110°”更改为“∠ABD=30°”,求“∠E的度数”更改为求“∠BCD的度数”。
教师:你们能解决问题(4)吗?
学生2:条件改变后,题目的难度降低了,图形也是之前熟悉的图形。连接线段AD,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就构造了Rt△ABD,得∠ADB=90°,则∠DAB=90°-∠ABD=60°。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可得出∠BCD=180°-∠DAB=120°。
教师:这位同学通过添加辅助线,巧妙解题。连接线段AD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2:通过观察图形,我发现图中缺了条线段AD,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线段AD既是直角三角形的边,也是⊙O内接四边形ABCD的边。
教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很好。你们仔细观察例题的图形,能顺利找到解决例题的方法吗?
学生3:我仔细观察了图形,与问题(4)类似,缺少一条线段。如果连接线段BD,可以构成等腰△ABD和⊙O内接四边形ABDE。因为在⊙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BAD+∠C=180°,所以∠BAD=180°-∠C =70°。又因为AB=AD,∠BAD=70°,所以∠ABD=∠ADB=55°。又因为题目中还构造了新的⊙O内接四边形ABDE,所以∠E=180°-∠ABD=125°。
教师:用类比问题(4)的解题方法,用图形思考问题,通过添加辅助线,得到一个⊙O内接等腰三角形和两个⊙O内接四边形,回答正确。
分析:将例题的条件改变,可以适度降低题目的难度,图形也变为学生有认知基础的图形。
几何直观需要逻辑推理的支撑,学生通过看图形,猜想出可能的论证思路,这是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提升的表现。学生能够类比问题(4)的解题方法解决例题,把抽象的思考对象直观化,这是学生几何直观素养提升的表现。
环节4 寻找基本图形
(5)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M是AC的中点,以AB为直径作⊙O分别交AC、BM于点D、E,求MD与ME的大小关系?
教学片段2:
教师:能谈谈这个图形由哪些基本图形构成的吗?
学生4:由⊙O、四边形ABED、△ABC、△DME、△ABM、△BMC组成。
教师:你能利用这些基本图形解决问题(5)吗?
学生4:能。因为∠ABC=90°,AM=MC,所以BM=AM=MC,所以∠A=∠ABM。又因为四边形ABED是圆内接四边形,所以∠ADE+∠ABE=180°,且∠ADE+∠MDE=180°,所以∠MDE=∠MBA。同样的方法可证∠MED=∠A,所以∠MED=∠MDE,由等角对等边可得MD=ME。
教师:这位同学能从基本图形出发,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等角对等边等知识点解决问题(5),思路清晰。
分析:基本图形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足”,无“足”寸步难行,有“足”健步如飞。引导学生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出基本图形,依托基本图形解决问题,这应贯穿在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更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的目标。
环节5 让图形动起来
(6)如图,圆外接于正方形ABCD,P为上一点,且AP=1,PB=2,求PC的长。
教学片段3:
教师:能谈谈这个图形由哪些基本图形构成的吗?
学生4:由圆、正方形ABCD、△ABP、四边形ABCP等组成。
教师:这些基本图形是对称图形吗?
学生4:圆和正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你能利用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6)吗?
学生4:能。把△A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CBP?。因为四边形ABCP是圆内接四边形,所以∠PAB+∠PCB=180°,且由旋转的性质知∠PAB=∠P?CB,所以∠P?CB+∠PCB=180°,所以P、C、P?三点共线。又因为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所以P?C=PA=1,PB=P?B=2,△B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以顺利求出PP?=4,则PC=3。
分析:常见的图形运动包括平移、翻折、旋转,图形位置的变化可以引起条件或结论的改变,也可以集中分散的条件,为解题提供有利的条件。学生会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图形,能够通过改变图形的位置创造条件,便于在新的图形中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
环节6 特殊图形作用
(7)已知:如图,面积为2的四边形ABCD内接于⊙O,对角线AC经过圆心,若∠BAD=45°,CD=,求AB的长为多少?
教学片段4:
教师:能谈谈这个图形由哪些基本图形构成的吗?
学生4:由⊙O、Rt△ADC、Rt△ABC、四边形ABCD组成。
教师:这些基本图形具有特殊性吗?
学生4:有。Rt△ADC、Rt△ABC有特殊角直角,⊙O内接四边形ABCD有特殊角45°,可利用特殊角45°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
教师:很好。你能叙述解题思路吗?
学生4:延长BC,过点D作BC延长线的垂线,两线交于点E。过点D作AB的垂线交AB于点F。根据问题(5)的解题经验,∠DCE=∠BAD=45°,因此 △DCE、△ADF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图形中还出现了矩形FBED,根据矩形对边相等,FD=BE,这样线段AD、AB、BC、DC之间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利用Rt△ADC、Rt△ABC的面积和为2就能求出AB的长。
分析: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动手画图将抽象的思考对象直观化,直观便于形象思维的展开,为解题开山辟路。逻辑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的提升都应该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两种能力相互交织的关系,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环节7 回顾总结通法
请回顾7个环节的全过程,描述我们的历程?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解题方法,总结解题经验,在教学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教學环节的实施,让学生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是教学任务成功完成的表现。
四、教学价值与功能分析
1.养成画图习惯,培育几何直观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画图的习惯,因为图形可以把抽象的思考对象直观化,直观便于把复杂的问题形象化,不仅为学生解题开山辟路,还可以使学生预测结果。如何帮助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寻找恰当的契机,鼓励学生画图,再运用图形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挖掘画图的价值,如学生在解决问题(4)时,教师追问:“你能告诉同学们为什么连接线段AD吗?”就是引导学生挖掘“连接线段AD”给解题带来的价值;教师利用各种途径,如多媒体等,有意识强化画图为后续解决问题和反思交流带来的便利。
2.寻找基本图形,培育几何直观素养
基本图形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元素,基本图形分为理论型和经验型:理论型基本图形是课本中的概念、公式、定理等所对应的图形;经验型基本图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理论型基本图形组合构成。学生最棘手的就是看到复杂图形无从下手,教师作为引导者,应适时点拨学生,如何分解复杂图形,即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化繁为简,轻松解决问题。如学生在解决问题(5)时,教师先问:“你们能谈谈这个图形由哪些基本图形构成的吗?”学生找出基本图形后,教师追问:“你能利用这些基本图形解决问题(5)吗?”学生以基本图形为抓手,快速把题目的信息重组,轻而易举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习惯,有意识强化基本图形的灵活运用,关注学生运用基本图形发现、描述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应成为永恒的目标。
3.利用图形变换,培育几何直观素养
图形变换包括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图形变换前后的图形位置虽然改变,但大小并未改变,属于全等变换。图形变换后位置、大小均改变,不属于全等变换。教学中,如果遇到题目给出的条件分散或不明显时,可以利用图形变换解决问题。如学生在解决问题(6)时,教师先问:“你们能谈谈这个图形由哪些基本图形构成的吗?”教师继续追问:“这些基本图形具有特殊性吗?”“你能利用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6)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图形动起来,利用图形的旋转,引起图形位置的改变,把题目分散的条件有效整合,顺利解决了问题。学生利用图形变换可以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以此为抓手,实现问题实质的突破。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图形,让图形在头脑中动起来。
4.数形相互转化,培育几何直观素养
几何直观包含图形和直观两层意思,直观不仅指直接看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借助现在看到的和以前看到的东西进行思考和想象,它的本质是一种通过图形所展开的想象能力。几何直观就是依托、利用图形进行数学的思考和想象。几何直观是具体的,与数学内容紧密联系。很多数学内容、概念既有“数”的特征,又有“形”的特征。数形结合包含以数助形和以形助数,“数”与“形”就是数学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数的严谨性与形的直观性完美结合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因此解题的道路变得平坦。本节课所有问题就是通过数形结合这种思想方法解决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巧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习惯,培育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
刘冬艳 江苏省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