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校园建设与文化传承系统构建研究

2020-05-03郑彩云孙超

高教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校园建设系统构建文化传承

郑彩云 孙超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校园文化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至关重要。作为校园文化重要载体的校园环境建设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构建高校校园建设和文化传承系统,明确系统的主体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物质、精神、行为、制度四要素运行机制,提升校园文化载体质量、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文化,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从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校园建设;文化传承;系统构建;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7-0067-04

Abstract: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Excellent campus cultur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crucial carrier of campus culture, campus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for many scholars.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construction and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system, a clear system of primary body fun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 build system of material, spirit, behavior, four elements operating mechanism,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ampus culture carrier, elabo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of the university as the core of system culture, inheriting excellent campus culture, to promote the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and cultivate th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to the socialist.

Keywords: campus construction; Cultural heritage; system construction; education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既体现了文化的積淀,又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时代的来临,文化的传承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园文化传承和校园建设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外部建设环境和内部文化环境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校园建设对于校园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基石的作用。高等教育不仅仅要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社会主体,因此,回归大学文化本质,通过校园基础建设和文化传承来儒化育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

国家把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全国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建设项目。但当前的大学校园基础建设与文化建设并没有形成全校共同参与的系统,其形式仅仅停留于线性的建设和发展中[2]。缺乏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缺失文化传承载体,学校各主体参与度不高是当前各高校面临着的主要问题。构建科学的高校校园建设与文化传承系统可以有效的促进高校基础建设和文化氛围培养,实现设施为校所用、文化为校所长。

一、校园建设与文化传承内生关系

自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以来,学者针对于大学校园建设和文化传承的研究逐步增加。大学文化是大学长期以来积淀而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综合,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而校园环境又是校园文化最合适的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点。良好的校园建设和优越的文化环境能够强化高校的育人功能。同时,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也能够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生产、树立理想、培育价值的功能。

除理论研究外,部分学者从建筑艺术和校园规划的角度对大学校园建设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索了高校校园文化这一复杂系统,认为校园文化满足耗散结构的四个必要条件,具有自组织特性。它应该结合本高校的文化和地域特点,树立核心指导思想,一次贯彻于校园规划、设计、建设的始终。此外,校园规划与建设也是学校发展的总纲领,是实现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的先决条件,是集中体现文化底蕴的基础。从现有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从校园规划和布局的角度对校园建设和文化传承给出了规划上的安排,方式上的建议,也提出了校园文化具有自组织特性,但对于校园文化系统的构成、运行、保障并未深入研究。因此,探究校园建设和文化传承系统,对该系统内的主体功能和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校园建设与文化传承系统构建

我国高校校园建设主要分为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两方面,精神建设主要指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系统可以分为思想建设、知识建设、环境建设和方法建设四大部分。这四个部分功能相辅相成,形成校园文化的子系统[3]。因此,在大学校园建设和文化传承系统中,要围绕物质基础建设和上述四个子系统来构建。校园建设是一所大学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体系的重大变革和实践,该系统构建的目标是通过良好的校园基础建设及精神文化烘托来强化高校办学理念及办学质量,提升水平及层次[4]。

(一)系统主体

高校校园建设与文化传承系统具有自身的特性,从学者的研究来看,该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通过自组织理论研究发现该系统具有开放性、非线性、远离平衡状态性、涨落现象,具有自组织特性[5]。所以系统中的主体、要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决定该系统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在系统的构建中就要充分考虑各主体及其功能的界定。结合各学者研究,我们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应包含以下主体:

1. 高校机关党委。学校机关作为高校的主要权利和行政部门是校园文化建设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引导者。高校机关党委指引着高校前进发展的方向,是高校目标的制定者和引领者,高校的校园建设和文化传承要依托于高校的发展目标来开展,遵循高校主观发展意愿和客观发展形势,高校机关党委可以有效的同其他各主体建立联系,通过其力量促进各主体向统一的目标发展。与此同时,高校机关党委是其他各主体的有效监管者,类似于政府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在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起监督作用,完善其他各主体的行为与功能,确保系统的有效运行。

2. 学生社团与教师工会。学生社团与教师工会是校园文化系统的组织者,其主要功能是对高校校园建设和文化传承的组织与支持,是学生和教职工与高校机关党委的纽带与桥梁。校园建设和文化传承离不开具体的项目,学生社团和教师工会可以带领高校师生及其他员工参与到各具体项目中来,是高校行为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作为引导者与实施者之间的组织者,其另一大主要职能是实现信息的有效反馈,高校机关党委的目标制定需要基层实施者的有效反馈,在信息的有效反馈下,高校才能够从自身出发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另外,二主体之间的联系也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由于教职工和学生个体的差异使二主体在具体运行中会存在差异,所以,学生社团和教师工会之间的有效联系可以及时纠正各自在具体职能实施中的错误。

3. 学生与教职工个体。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员工是校园文化系统的基础单位,也是该系统的实施者。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基础项目中,学生、教师及其他教职工都要积极的参与到当中,系统的作用和效果也由其体现。高校的校园建设和文化传承要依托于该主体中的每一个基础单位来实现,各基础单位的实现程度汇聚一起形成反馈,作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再通过各基础单位形成新的体现,如此循环形成高校校园建设和文化传承的循环系统。

4. 其他主体。由于校园建设和文化传承系统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系统,因此,除上述主要主体外还应包括校内专职机构和社会其他群体,从校内、校外两个层面来促进该系统的有效运行。在校内应成立校园文化建设的专职机构对该系统专职负责(如基建处、校团委或多部门联合完成),该机构主要保障该系统有效运行,保护各主体在自身职能范围内合理、高效的与其他主体形成联系与信息交换。由于校园建设与文化传承系统具有开放性,因此校外其他社会群体可根据高校建设和文化传承情况直接反馈于该系统,形成高校内外部的双循环机制。

(二)系统要素

高校校园建设和文化传承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众多的参与要素,参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十分重要,但其他要素也是整个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整个系统中还应包括的要素有:物质、精神、行为、制度。

1. 物质。物质要素主要包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建筑风格与环境、标识文化。物质建设是校园建设的主要体现,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基础建设,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和独树一帜的校园环境可以更加有效的烘托高校文化氛围;标识文化可以在办学实践中创造和展示学校形象,突出办学特色,体现办学宗旨[6]。如加州大学的标识突出的是校园艺术,并在任何地点均突出这一个主题,形成了其标识文化。物质是贯穿于高校发展始终的要素,是高校独特精神环境、文化氛围的体现,可以有效的提升师生的凝聚力,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2. 精神。高校精神是在高校发展当中形成的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并被全体师生广泛认可的坚定信念,其中包含了高校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等内容。其主要由学校发展历史、办学传统和地域文化决定[7]。高校的职责之一便是继承文化、传播文化、创造文化,高校精神是校园文化构建的基础,优良的高校精神可以形成高校独有的文化,并体现在基层的师生当中。同时,高校价值观影响着高校内各主体的行为和系统的运转,它既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又是高校精神的重要组成。除高校价值观之外,办学理念也是高校精神的重要部分。它是在高校长期发展中传承下来的,是文化传承的集中体现,纽曼强调大学是一个教学场所,是一个培育人才的地方,一个保存文化传统的地方[8]。如果高校办学理念不能结合高校自身发展,那高校的文化必然是畸形的、不健康的。

3. 行为。在社会体系和各系统中,任何组织都有自身的行为,代表着不同层面的文化意识形态。在高校中具体体现为:学风、校风建设,各类社团活动,社会贡献三大方面。行为是校园建设和文化传承系统中的很新要素,由于它是校园各项目中展示处的文化形态总和,因此,行为是校园文化的最集中的体现。高校的校风、学风的严谨程度;社团活动的开展形式、主题、规模;对于社会贡献的利弊无不体现着高校的核心文化。例如,军工院校以军工精神为校园文化基础,通过与军品企业的合作提高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为企业技術创新服务,实现自身高校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4. 制度。制度是高校全体人员要共同遵守的办事规范和行动准则,其主要体现为大学章程。我国日益注重大学章程的建立,大学章程已成为高校制度的最主要载体。我国大学章程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高校虽然拥有自己的章程,但仍不够成熟,雷同现象明显。世界知名大学都具有相当完备的大学章程,且章程能够良好的体现其校园文化,重点突出,形成鲜明的高校特色。因此,在该系统中,制度要素是需要着重建设的主要要素。由于它的新兴性质,也说明做好制度建设可以达到校园建设和文化传承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系统运行

以高校机关党委为引领者、学生社团和教师工会为组织者、学生与教职工为实施者,在专职机构和社会其他群体的共同参与下,完成校园建设和文化传承系统的运行。首先,高校机关党委要根据高校的发展历史、发展目标确定高校办学理念、价值观及章程,确保优良的高校精神、培育科学合理的价值导向、规范高校师生行为。围绕上述核心内容进行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随后,教师工会与学生社团积极发挥组织作用,将核心内容转化为具体项目:优化师风、学风,打造精品活动,体现桥梁和纽带的价值,进行学校与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教职工和学生个体以基础单位的形式参与到具体项目中,及时反馈问题,集中体现了校园文化。与此同时,校内专职机构需要在此过程中督促和规范上述各主体的行为,校外社会群体也应在此系统内发挥校外反馈主体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其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三、校园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发展建议

校园建设与文化传承系统的构建,其目的是使我国各高校结合自身发展历史和地域文化,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文化建设方法,以此传承文化、弘扬文化、创造文化。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并不是依靠孤立的系统就可以达到既定的目标,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来确保系统的有效运转。

(一)提升校园文化载体质量

提高校园文化载体质量,可以更好地发挥载体文化育人的效用。各基础设施要保证其功能足以吸引在校师生及职工弘扬校园文化。首先,各硬件设施要保证基础功能,校园教学楼应保证教学、科研任务;图书馆拥有电子、纸质各类书籍、期刊、杂志等;拥有功能齐全的文体中心;学生居住环境优良等。此类基础建筑不仅在数量上要求能够达標,在质量上也要能够满足当前高校日益变化的需求。其次,在保证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同时,建造具有浓郁校园文化的特色建筑。如哈尔滨工程大学建设军工博物馆、船舶博物馆等,突出该高校的军工传统与“三海一核”的办学理念。

此外,合理的校园规划布局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也是校园硬件提升的关键问题。教学楼、学生宿舍、超市、文体中心、实验楼、体育场等场所的合理规划能够方便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和学习活动。在规划中也要突出各区域内的标志性建筑,结合高校精神、价值观、办学理念突出不同区域内的标识文化建筑可以烘托高校校园内的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质,丰富师生思想,增强师生感情归属感,不断扩大校园文化对外影响力。

(二)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彰显高校育人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应积极打造适应本校文化的优秀社团和教师组织,吸引师生参与到其中,形成浓厚的社团文化氛围。当前学生社团主要以兴趣类、科创类、公益类为主,教师组织更加单一,大部分为体育运动类组织。各高校中,能够体现本校特色文化的社团相对较少。因此、对于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和教师组织来说,尽可能多的覆盖各类别团体是当前的主要解决方法。从具体操作来讲,高校应从党政机关入手,确立高校精品社团的发展方向,通过已有的社团进行改造。首先,高校师生社团应包含各种类别,综合性、学术性、服务性、娱乐性、科技性、爱好性的各类团体。各类团体结合校园文化开展社团内部活动,如军工院校的机器人社团可以为军工项目带来新的思想。其次,与社会建立联系。以美国高校的实用主义哲学为实例,加强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社会团体的合作,将学生活动扩展到社会当中,使高校学生能够真正的拥有实践能力。而并不是通过校内简单的比赛、通过虚拟的模型处理、小范围的调查来锻炼学生。

校园建设与文化传承系统中,当前高校师生是服务于社会,社会群体再根据其行为和影响对学校进行反馈,但随着系统自组织特性的逐步体现,社会群体也可以直接作用于师生群体,在二者之间直接建立双向服务的机制。通过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如公益活动的大力开展,高校文化将渗透于当地社会当中,当影响力足够大时,高校文化甚至可以承接一个地区的文化。各社会群体也会积极寻求和高校师生的合作,如大学生兼职工作、实习工作,可以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

(三)建设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文化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新时代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标准,亟需通过完善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文化,深入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本为本教育理念,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治理改革的总纲,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深化大学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经验来看,世界一流大学均具备成熟完善的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我国高校大学章程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近十年来比较迅速,但仍然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差距。高校大学章程应着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科学技术研究规律,体现出学校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支撑发展的组织机构、行为规范和形象标识等核心内容,从而依据大学章程,制定细化落实大学章程精神的若干规章制度,保障学校发展战略的有序推进、高效落实,深入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形成展现高校相对稳定的持久的深沉的校园制度文化。

四、结束语

本文从高校发展方向出发,构建了我国高校校园建设和文化传承系统,认为该系统应包含机关党委、学生社团、教师工会、教职工、学生、专职机构、社会群体等主题,拥有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大要素。对各主体的功能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简单阐述,并对系统的运行加以说明。同时,结合该系统,提出了我国高校校园建设和文化传承发展的几点建议。从硬件设施、社团活动、制度建设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但本研究对系统机制的研究略显不足,这也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晗龙,唐家玮,陈桂芝.大学文化校园建设的理论探讨与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5):48-50.

[2]刘铁芳.大学文化建设:何种文化如何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01):11-16.

[3]张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特点及其建设路径选择[J].经营与管理,2014(01):154-156.

[4]张慕微.试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1):109+162.

[5]陈义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6]曹志斌.试论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2):92-93.

[7]杨阳.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4):120-122.

[8]张志娟,秦东方.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06):126-130.

猜你喜欢

校园建设系统构建文化传承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资源发现服务系统体系构建探讨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人建环境环境育人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生态现代化理论对高校生态校园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