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减税降费对我国制造企业会计的影响

2020-05-03王维维

财经界·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减税降费制造企业企业会计

王维维

摘 要: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对于制造业来说,减税降费政策在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的同时,企业会计工作也势必要求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基本方向。制造企业会计人员需要适应减税降费引发的会计工作的变化,相应调整企业财务策略、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做好纳税筹划及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等措施来应对。

关键词:减税降费  制造企业  企业会计

一、引言

2016年是我国税改高潮期,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全面推开;2017年进行简并和降低增值税税率,2018年清理规范了多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各种收费;2019年4月继续降低增值税税率等;拉开了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的序幕。这一轮减税降费,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12个税种,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19个费种。实施减税降费是由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特性决定的,是我国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现实需求,是助力改革开放前进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企业转型升级走出困境的客观需要。

二、减税降费对我国制造企业的影响

2019年前三个季度,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其中新增减税15109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2725亿元。全国制造业实现减税4738亿元,占新增减税总额的31.36%,居各行业之首。在此番减税降费中,制造业和民营经济受益最大,为我国制造企业更好地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减税降费有利于减轻制造企业负担,激发制造企业活力,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今年减税降费聚焦实体经济,重点发力,特别是加大了对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使更多传统制造企业向先进制造企业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对于提高制造企业发展质量,提升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减税降费激励了制造企业研发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信心,有利于增加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从而提升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根据税务部门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45%的制造企业纳税人将减税降费红利用于增加研发投入。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强调:“减税降费不仅要为企业‘输血,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的‘造血能力”。

减费降税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的实施,使得制造企业税费成本降低,提升了盈利水平;融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优化资本结构;用工成本降低,促进了社会就业规模再扩大、就业质量再提升。减税降费通过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对我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减税降费对我国制造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

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对制造企业带来了诸多有利的影响,也对制造企业会计工作带来了的较大的影响。

(一)减税降费政策对会计核算体系的影响

税收与企业会计工作紧密相连,目前的减税降费政策中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制度规定的改变对会计核算体系产生较大影响,会计法规及规章制度需要随着财税政策的变化而调整。如:增值税实行中央与地方“五五分享”,增值税率从17%降至16%再降至13%,这些改变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成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制造企业的发展。对制造企业而言,进项税当期未抵扣完毕可以退税政策,及时办理留抵退税手续,对会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及时享受减税降费带来的优惠,进一步助力制造企业做大做强。

(二)减税降费政策对制造企业成本的影响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指出,今年的减税降费主要是给企业减税,给实体经济减税,减的税种主要是增值税,而不是所得税,目的是给企业降成本,而不是给企业扩需求。增值税税率下调至13%;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扩大到所有制造业领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幅降低了制造企业的税费成本,不断下调社保費率,有效降低了用工成本,取消对留抵退税的行业限制,少占用了资金成本等。制造企业各项成本的降低,在提升企业盈利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减税降费不仅影响制造企业盈利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会对制造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各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对制造企业组织结构、采购生产销售模式、财务管理、税务管理、会计信息处理等都带来重大影响和挑战。制造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或将不适合企业的高速发展,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背景下,制造企业需要重新建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减少企业发展风险。

四、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下制造企业会计工作思路

在我国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下,制造企业进一步的会计工作思路应及时调整以适应制造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长足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科学规划,调整财务策略

投资策略上,调整投资结构。制造企业充分利用减税降费,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的基础投入、研发投入。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激发企业投资意愿,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向“智造”方向发展;统筹兼顾,加强对环保、生态、创新等项目的扶持。抓住减税降费带来的契机,提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优势,让更多中国高技术产品走出国门,占领更广阔市场。融资策略上,完善资本结构。减税降费进一步降低了制造企业的融资成本,要合理优化债务资本及权益资本,充分利用节税效应,拓展融资渠道,有效促进制造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完善优化资本结构,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实现企业的长久经营目标。股利策略上,保持稳健增长。减税降费的实施增加了制造企业的税后利润,也为股利政策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制造企业投资、融资的实际情况,抓住机遇,制定科学合理的股利政策,提升制造企业的综合实力及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内控,降低财税风险

在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背景下,制造企业要建立与时俱进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应对财税风险。如:①从合同管理制度,研究减税背景下制造企业如何调整合同涉税条款与注意事项。②增值税率的降低,更要关注制造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管理中的涉税风险点。③注意发票主要涉税风险点,引导制造企业制定切合实际的发票管理制度与措施,分析制造企业发票开具、取得、传递管理的风险点,加强控制。④从税务稽查和内控设计角度识别制造企业财税风险、评估财税风险、合理制定适合制造企业风险管理的流程等。

(三)关注新政,做好纳税筹划

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制造企业要时刻关注税务政策,及时了解各项减税政策对制造企业的影响,建立纳税筹划意识,审慎选择纳税筹划方案。①制造企业作为流转过程中间者,因增值税率下调,要做好与上下游(供应商、客户)的合同签订工作。②落实好制造企业增值税留抵税额可退税政策,全面梳理进项抵扣及加计抵扣内容,充分释放政策红利。③利用支持提高制造企业生产能效,增加购进国家鼓励类设备政策抵扣比重,提高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的占比,从而减少占用资金,降低用资成本。制造企业会计工作要尽快转变思路,抓住减税降费新政策,合理做好纳税筹划,充分享受新一轮减税政策利好。

(四)德才并重,提高人员素质

近年来,随着金三上线、发票严查、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颁布实施等,对制造企业会计人员会计核算能力、税务处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提高认识,积极主动作为。时刻关注国家下发的各种政策,对于开始实施、即将实施的政策有所了解,政策对制造企业的影响,为后续可能需要转变税务处理方法做好准备。②抓住机遇,尽早落实相关税务处理。及时准确享受税收新政给制造企业带来的税收优惠和企业红利。③重视人才,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既要熟知会计法律法规又要及时掌握财税新政,加强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提升,避免因为能力或经验不足让会计工作陷入被动。

五、结束语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税收与会计工作密息息相关,我国实行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背景下,制造企业会计工作要抓住机遇,充分享受新一轮减税政策利好,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

参考文献

[1]叶青,郭欣欣.财税改革背景下减税降费对企业会计的影响研究[J].会计之友,2019(14)75-79.

[2]封露露.我国当前税制改革及其对会计的影响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18):98-99.

[3]冯俏彬.中国式减税降费[J].新理财,2017(07)18-20.

猜你喜欢

减税降费制造企业企业会计
基于ERP下的国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途径
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谈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研究
美国减税对中国影响及应对措施
浅议通过税收政策提升企业经营管理
“减税降费”保障中国经济轻装前行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分析
浅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