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会计在企业价值管理中的应用

2020-05-03姜喜喜

财经界·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管理者指标

姜喜喜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商业颠覆、组织变革以及生态建设层出不穷,会计作为业务的合作伙伴,也经历了从手工到电算化,到管理会计再到财务智能化的转型过程。随着企业规模不断的壮大,企业对财务人员的价值管理水平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关键词:价值管理  管理会计

价值管理是管理会计的核心主线,它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将公司的软性资源,比如组织设计、流程再造、制定激励制度以及公司的文化,和硬性资源(各种资产的分配和安排)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结合,通过会计信息的分析,助力管理者制定高质量决策,制定新的战略和评价体系,改善企业经营业绩。从这个角度上说,价值管理涉及会计、战略、运营、营销、人力等各个领域的管理,与其说是一门科学,还不如说是一门艺术。

一 、财务人员的历史使命

“忘却”会计核算,“释放”创新因子,“参与”生产经营。受限于会计惯例和经验,财务会计人员普遍安于现状、经营逻辑思维闭塞;而管理会计更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提供实时动态的信息服务,范围从传统成本收入计量,延伸至市场预测、产能匹配、价格管理、资源分配等财务或非财务信息为基础的广泛的业绩计量。当前中国企业正在经历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并且逐渐从单独的羡慕者向领跑者蜕变。财务人员作为业务合作伙伴,如果不能突破会计的”封闭思维“,创新财务业态,中国就不可能有世界一流企业,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财务人员的新的历史使命。

二 、成本控制是价值创造的关键点

成本控制是价值管理的核心,其管理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实践中,好多企业因内部管理缺失,制度不全,流程不明,核算不准,监管不力,导致成本管控混乱,市场竞争力下降,投资效益不佳,面临洗牌压力。而成本的准确性源于对成本动因的认识,辨析成本驱动因子是成本管理的关键。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高额的成本管理投入大大超过其管理带来的改善效益。 因此不乏一些中小企业望而却步,成本核算方法简单粗暴,偏离商品价值。

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成本越来越低,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作业成本法尊重“谁驱动谁负担”的原理,将作业成本动因中的费用分摊到企业资源形成的作业当中,使企业管理者第一时间了解到购买原材料、开发新产品、顾客管理成本等相关的耗费。

管理者们了解了作业成本分析后,就会采取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比如:制定新的产品价格、设计新的产品品类、改进生产工艺流程以及计量增量成本削减亏损单等等。除了帮助管理者掌握公司价值管理的技巧,作业成本法还能帮助管理者识别出高服务成本顾客的部分和全部特征。削减不必要的资源耗费,从而将不获利的产品转变为获利产品。

与其说是作业成本法是价值管理的有效手段,还不如说财务人员要懂得“因势而为”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价值管理。

三 、业绩管理是价值创造的有效方法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带来了代理关系,而代理关系的存在又必然产生代理成本,雇主为了评价经理人代理行为,各种经营分析指标应运而生。比如投资报酬率,杜邦分析体系都是时代的产物。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内部经营指标的计量应考虑人设的扭曲和指标本身的缺陷。一般来说,企业所有者会通过企业所取得的利润与资产占用水平指标判断职业经理人的经营业绩情况,利用投资报酬率指标指导自身的投资决策行为。但是随着分部经理的报酬和晋升与考核指标挂钩,这些中层管理人员有很强的动机,来调整相关数据。

分部管理人员通过对獲利水平与周转率变化反向趋势的操作,操作经营业绩评价,所以过分关注某一短期经营指标,则会促使分权管理者采取某种我们不希望看到的行动。

另外企业的经营管理评价还应该包括企业无形资产的综合价值,如高性价比的服务和产品、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员工、灵敏的前瞻性嗅觉及满意和忠诚的客户。理论上,企业这些无形资产、人力资本都能包含在财务指标模型上,所在企业的股东和雇主也可以马上知道企业的运营状况;相反,当企业生产能力减少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会立刻反应在利润表上。然而,现实生活中很难界定资产的可信价值,如新产品、新产线、新工序、新工艺、数据库等等,这些指标通常被排除在负债表之外,但这些资产和生产能力恰恰是企业在如今和未来竞争坏境取得价值管理的关键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财务人员可以站在战略的角度提出全面业绩管理理念,利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考核。从目标——指标——落实出发、细化和分解,除了关注利润指标外还应增加资本回报率和经济附加值来衡量。除此之外,财务预测除了销售增长还可以是现金流的产生;客户维度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度、新客户开发、客户获利能力以及其在目标市场中的份额等,然后把这些核心指标与独特的价值观念和市场策略结合起来,以产生更多的未来收益;内部业务流程维度通过创新内部价值链,以促进现有管理运作能力朝更有效、更持续的方向发展;学习和成长维度则包括人员、信息系统和组织程序,通过员工培训、新的竞争环境所需的专门技术以及关键客户的信息传递等指标来提高企业整体成功的一致性。利用每个维度中的各项指标将企业的决策自上而下进行转化,同时,也通过具体的指标自下而上来提升战略的实现,真正体现了管理会计在战略制定、经营决策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作用。

四、 激励与薪酬是价值创造的原动力

“管理以人为本”,只有将企业员工积极性充分调动并挖掘,企业的价值创造力才会有无限可能。随着时代的进步,员工对企业的回报开始从以往单一的物质转向多元化,包括人生价值的认可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在激励体系上,企业在以资金报酬的基础上还需进行延伸扩展,应全方位了解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对薪酬结构体系进行合理安排,包括薪金、期权以及股票为基础的报酬,并将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进行有机结合,留住人的同时创造更多的价值。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是价值创造的切入点,是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的基础;良好的业绩管理机制使将管理者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目标融合的有效手段,从而创造更多的经营价值;而有效的激励与薪酬机制能极大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是企业价值创造源动力。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管理者指标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窗口和镜子
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好老板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