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优化探讨
2020-05-03韦海清朱家全
韦海清 朱家全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授课方式、课程内容和课时量安排、教师实践经验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改变授课方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量、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把企业项目引入课堂、以赛促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考核方式等教学优化措施,并分析教学优化效果。
【关键词】高职;Java程序设计;项目化;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C-0068-03
Java是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因其安全性、平台无关性、性能优异等特点,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广大编程人员的喜爱。在当下的网络时代,Java技术应用广泛,从大型复杂的企业级开发到小型移动设备的开发,随处都可以看到Java活跃的身影。对于一名想从事Java程序开发的人员来说,学好Java基础尤为重要。Java程序设计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今后从事Java程序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只有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优化,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真正的应用型人才。本文拟结合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进行优化探讨。
一、当前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方式不科学
目前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而传统的授课方式往往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节课45分钟学生全程在听,没有时间去动手实践,或者是很少有时间去实践。有些学生甚至没有相应的设备,无法消化课堂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特别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更难以理解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就会失去兴趣和信心,产生排斥情绪,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课程内容和课时量安排不合理
采用的教材教学内容较多且分散,分不清重点与难点部分。目前软件技术专业的Java课程一般只安排64个课时,每周4个课时。由于课程内容较多,课时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效果不理想,達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由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科任教师中年轻教师居多,加之学校条件有限,往往难以真正深入企业了解行业最新的技术动向和市场对开发人员的技术要求,因而实践经验不足,很难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往往导致项目化教学设计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和企业需求相差甚远,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二、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优化措施
(一)改变授课方式
1.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传统的教学都是先讲授理论再进行实践操作,并且理论授课时间比较长,学生实践时间较短,对此,可进行如下改变:一节课45分钟,其中15分钟讲授知识点,30分钟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现场解答存在问题,并带着创新问题走出课堂。这种授课方式,一方面学生容易接受,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并得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实时了解每名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2.分组教学。传统授课方式中,一般是教师讲授内容后,每个学生自己去实践,学生往往不清楚自己真正要完成哪些任务,无从下手。对此,可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每三人一组,每一组由组长和成员构成,组长分配任务,分配哪位组员完成哪些任务,每名组员完成的任务之间具有衔接性。分组教学方式能够体现团队协作精神,起到帮扶的作用,激发组员的主观能动性。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量
1.教学内容安排。针对传统教学内容安排较分散的问题,可以把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部分:第1篇为技能学习篇,内容有基本语法、面向对象基础、面向对象高级特征、事件处理、Swing图形界面、IO流、JDBC技术、网络编程;第2篇为范例演练篇,内容有实用工具、图形图像;第3篇为项目实践篇,内容有好用的网页浏览工具、流行项目、企业需要的项目;第4篇为商业系统篇,内容为图书管理系统。这样分部分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各个知识点的衔接性,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编程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去模拟开发企业的真实项目。
2.课时量调整。首先,对整个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课时量进行调整,由原来的64个课时调整到128课时。其次,调整具体教学内容的课时量,具体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以上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中,实践比理论讲授多,主要是侧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坚持“理论够用”的原则,多提供实践机会。其中,技能学习篇是整个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基础,安排64个课时;范例演练篇安排12个课时;项目实践篇安排36个课时;商业系统篇综合实训安排16个课时。
(三)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技能学习篇、范例演练篇、项目实践篇、商业系统篇中采用企业的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学,具体的流程如下。
第一,明确项目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任务,然后分配任务。在提出的任务中融入技能学习篇中的知识点,要求必须掌握Java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特征、事件处理、JDBC技术、网络编程技术等知识。
第二,制订计划。学生制订项目任务计划,明确在什么时间段完成、完成的程序情况等。教师随时审查并给予指导。
第三,实施计划。学生分组及明确分工,每三人一组,在组队里面明确自己负责的项目任务,互相交流,探讨项目功能模块,合作完成。
第四,检查评估。学生组队完成任务之后先进行自我评估,总结做这个项目的经验并分享。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然后分出优秀、良好、合格或不及格等不同等级。
第五,归档或应用。学生将整个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记录归档,并应用到实践当中。
(四)把企业项目引入课堂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由于条件限制,到企业实践的机会较少,动手实践能力较为薄弱;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以理论讲授为主,接触真实的项目比较少,无法真正把传授的知识用到实处。目前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双师型”教师,每年的暑寒假,都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增加教师实际开发经验。教师可以将企业的项目引入课堂作为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如教师把商业系统篇中的图书管理系统作为典型的案例。该系统开发通过以下五个流程阶段完成任务: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维护阶段,如图1所示。教师结合该项目为学生进行详细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图1;图书管理系统开发流程
(五)以赛促学
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竞争机制,以比赛作为载体,构建良好的竞争学习平台。以竞赛面向全体计算机专业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定期举办校内Java程序设计技能比赛,并组织所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参加。比赛中采用“学生为主,教师辅助”的方式,设定相应的奖励措施。比赛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省赛或全国大赛选拔种子选手。为了方便学生参赛,将大赛的相关内容放到线上系统进行共享,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竞赛相关知识,也为学生和教师之间、学习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提供了空间。
除了校内比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的技能比赛,如GXCPC、CCPC、ACM竞赛等教育部比较认可的比赛,还有对IT行业影响较大的蓝桥杯比赛。在这些比赛中有Java程序设计项目,能够考核学生对编程的算法、抽象逻辑思维,所比赛的内容是教学内容中学习技能篇中的所有相关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比赛的题目和授课的内容知识点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
(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目前线上的资源比较多,比如MOOC、蓝墨云班课、云课堂等,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课前,先布置任务给学生,利用线上的资源进行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把问题带进课堂,然后在课堂中解决问题,再带着创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课堂上,利用15分钟讲授新内容,剩下30分钟进行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组长对团队做出的成果进行陈述,陈述每位成员完成的任务,并且老师现场测试组队中每名成员完成的情况,并进行点评、打分。课后,先录制相关知识的短视频进行共享,短视频控制在10分钟以内。再把一些教学资料,如教案、课件、笔记等也共享在蓝墨云班课,让学生学习以解决不懂的问题。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方式实时进行提问,老师给予解答,让学生能够及时深入学习下一个知识点。
图2;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流程图
(七)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是: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考核+平时出勤+课堂表现;期末成绩包括:实训50%+考试50%。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适应优化后的教学,对此,考核方式可做如下优化:第一,根据每组对项目功能实现程度,确定小组的等级是否优秀、良好、合格或不及格。第二,增加学生陈述考核,教师依据学生陈述情况,确定每个学生的陈述成绩。第三,按照“期末成绩=小组等级×40%+陈述成绩×60%”的方式确定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
三、教学优化效果
以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2017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基于蓝墨云在线问卷调查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优化效果,结果显示:有90%的学生支持基于项目化的教学,80%的学生认为优化后的教学使其提高了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同时,由于能体验到企业的真实工作情景,提高了编程能力,也提高了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第一,学生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线上線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切合了学生的兴趣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另一方面,采用项目化教学,授课内容衔接性较强,而把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企业项目实践,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学生增强了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一般是独立学习,很少与同学交流或讨论,而教学优化后,不管是在课堂还是课外,学生通过小组团队完成任务,增强了协作精神。另一方面,教学优化后学生是带着创新的问题走出课堂,特别是“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天怡.基于项目驱动的Java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现代盐化工,2017(1)
[2]高辉,赵艳芹,廉龙颖.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8(36)
[3]刘凯,徐晓君.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项目驱动学习的方法探索——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47)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项目“基于‘项目化的民办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GXGZJG2018B106)
【作者简介】韦海清(1983— ),广西北流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软件开发。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