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7-9年级听障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020-05-03梁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5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教学

摘 要:《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聋校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主要内容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7-9年级问题解决方面主要包括: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初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会用多种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理解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积累经验,提高聋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效推动聋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听障;问题解决能力

一、创设生活化、具有实践性的情境,提高听障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聋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生活化的、具有实践性、新颖性、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引导聋生从观察问题入手,发现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问题,并能提出问题,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发展抽象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相似的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展示两张不同大小、内容相同的图片,两个大小不同的直角三角尺,然后向学生进行提问,“这些图形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学生通过接触,很容易总结出这些图形所具有的规律: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开发聋生的其他感觉器官,通过缺陷补偿,促进聋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提高聋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又如:在“绝对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如,小明同学放学后,从学校出发去超市购买学习文具,向北行驶了8千米, 购买完文具之后又向南行驶了15千米回到家中,假如小明的家、超市以及学校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假设向北行驶为正,向南行驶为负,请学生尝试使用有理数来表示小明的两次行程, 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中充分表明小明不同时间所处的不同位置。通过这些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还可以在体验中,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再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中,教师可以用一天中太阳从上升到落下的自然现象,引导聋生从观察太阳与地平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入手,发现数学问题;还可以把太阳和地平线外部轮廓抽象成数学中相应的几何图形,并提出数学问题:在太阳升起、落下与地平线的几种可能位置中,抽象出数学中圆和直线的3种位置关系。这个抽象过程实际上就是从生活的具体事物上升到数学图形的“数学化”的思考过程,就是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听障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教学是知识转化成思维能力的桥梁,是听障学生形成思维能力的纽带。通过猜想、分类、归纳、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提高聋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时,假设 a>1,-1

三、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听障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逐步积累形成的个性化的想问题、做事情的策略、方法与思维方式。人类一般是通过直接经验或者间接经验来获取知识。很多聋生对于自身所积累的经验比较重视,从自身直接经验的角度理解学习内容,学到的知识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但是聋生由于听力受损,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师应设计恰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机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要求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及课后活动,要具有拓展性和联想性,让学生经历用数学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要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方法的选择可以通过“撕、拼三角形的三个角于同一直线上”找到依据。数学教师要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站在一定的高度看教材,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又如:学生学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剪出一些对称、美观的图案,设计班旗、黑板报、宣传栏或者装扮自己的房间。又如:在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时,结合例题的学习,让学生自己设计生活中掷骰子的游戏。又如:学习《众数与中位数》这节内容时,提出如下问题:李小姐有一个小工厂,厂内有管理人员6名除李小姐外、领班人员5名、工人10名和学徒1名,现需要增加工1名。小张应征而来,李小姐的招工启事这样写道“我厂经济效益好,平均工资是每月3000元,现招工人1名。”小张应征而来,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小张认为李小姐骗了他,找到李小姐说“你的招工启事”是虚假的,李小姐说“没有”,并给出了如下工资表。

请大家根据表中数据讨论①李小姐说平均工资每月3000元是否是真的?②平均工资每月3000元能反映工人的工资吗若不能,又用什么来反映较合理?当出示这一情境后,学生分成了两类认为真实的和不真实的,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后结果达成一致。在这样的悬念之下,同学们跃跃欲试,不仅丰富了生活经验,也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再如:学习“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后,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个精美的盒子。再如:学习“直线、射线、线段”这一课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建筑工人砌墙时如何拉参照线,木工师傅锯木板时如何用墨盒弹墨线。教师要善于从聋生的生活视角入手,寻找丰富的数学素材,引导聋生从生活入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林晓燕.情境教学在聋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69-170.

[2] 吴建宏.特殊教育学校聋生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8):71.

[3] 方小英.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高聋生问题解决能力[J].现代特殊教育,2015(23):47-49.

作者简介:梁璟(1992- ),女,汉族,山西人,研究生在读,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教学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析
借力“三度开放”探究设计,点燃课堂思维之花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