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人物面对面

2020-05-03马天龙

青年与社会 2020年5期

马天龙

摘 要:文章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哈尔滨市商业战线上涌现出的党史杰出人物魏淑琴的风雨历程。通过对这位全国劳模、“三八红旗手”的描述,再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一心扑在工作当中,活学活用哲学知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魏淑琴;全国劳模;“三八红旗手”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在哈尔滨商业战线上涌现了一名全国劳模、全国全省“三八红旗手”、还曾被团中央、团黑龙江省委评为“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理论学习标兵”,她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分别接见,她的文章多次在《人民日报》等国内重大媒体上刊登或转载,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商业战线都掀起了向她学习的热潮,她就是魏淑琴,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人,一个将学习活用到工作中的人。

2015年8月,通过辗转联系,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已近耄耋之年的魏淑琴老人,老人依旧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及往昔的经历,老人坚定的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党给的。

一、出身贫寒,立志为国

魏淑琴老人,1936年生于辽宁省盘山县田庄台镇。出身贫寒之家的她从小就亲眼目睹了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的种种罪行和解放战争时期大量战士的浴血奋战,那时全家人都趴到土炕底下躲避子弹,切身的体会使她明白是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心中对党充满了感激之情。

1952年,16岁的魏淑琴参加了锦州贸易学校的升学考试,在1200余名考生中以第100名的成绩被录取,学习期满后面临着毕业分配,据老人讲,当时她的思想情感非常朴素,一心想毕业以后好好报答共产党和毛主席。毕业前夕学校做宣传,老师也向大家介绍各地的情况,那时学校毕业可以全国分配,但魏淑琴却想继续留在东北,听老师说哈尔滨非常寒冷,所以认为那里更艰苦一些,于是,魏淑琴选择了哈尔滨。

二、初入商业,学行相长

1954年,年轻的魏淑琴等8人同期被分配到了哈尔滨第七百货商店,在此期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身处“一·五”期间,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热情高涨的魏淑琴却遇到了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问题:空有工作热情却没有工作方法,有时工作还常出错,这让一心争取进步的魏淑琴十分苦恼。领导告诉她:要学习,要掌握消费规律,才能把工作做好。这让魏淑琴突然萌发出学习理论知识的念头。毛主席在哈尔滨滞留期间留下的“学习”、“奋斗”以及“学习马列主义”等题词,让年轻的魏淑琴觉得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做好工作,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魏淑琴学的第一本书是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然而,理论知识功底的薄弱使魏淑琴很难读懂这本大部头的著作。于是,问老师、听讲座、查字典就成了魏淑琴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她常常学到后半夜一两点,每天只休息3个小时左右。早上魏淑琴都坐在东省特别区区立图书馆(现东北烈士纪念馆)对面小花园(赵一曼公园)的小凳子上看书,晚上第七百货营业室关门,她就在楼外推销组的办公室学习。在魏淑琴的带动下,学习的人数增加到了四个人,后来发展到了二十多人。当时早晨六点多组织学习,逐渐的,魏淑琴学习小组学习的内容扩展到了《矛盾论》、《实践论》、《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等毛主席的17篇著作,学习规模也扩大到了整个哈尔滨第七百货商店。

三、认真总结,分别对待

通过学以致用,魏淑琴适应了售货工作,她把顾客分为三种类型并加以区别对待:一是进门就要买货的顾客;二是可买可不买的顾客;三是闲逛的顾客。第一种顾客进入商店后会直接走到他想购买的商品柜台前,买完商品很快就离开,面对这种顾客提问要进行及时、快捷和准确的解答,使其尽快完成购物。当遇到第二种顾客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用生动的商品介绍来吸引顾客,最终实现成功销售的目的。遇到第三种顾客时,也要耐心宣传,尽量通过这些顾客打开商店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以此来增加销售额,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学习和实践中,魏淑琴明白了通过一买一卖体现的是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怀,深入实践调查研究,进货时选择群众喜爱的商品,可以给国家提供更多的利润。

四、“读、想、问”与“写、讲、用”

“读、想、问、写、讲、用”六个字是魏淑琴当年向市委汇报工作时总结的。魏淑琴回忆道:“读和想,说的是读书、学习、实践要结合、读书时要多思考问题,比如说与顾客之间、与同事之间、如何进货等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是指要不耻下问,不要不懂装懂,当时营业员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所以要向书本学习、向同事领导学习、向来采访的记者学习甚至向顾客学习。写是指学后必须要写心得体会,每个人写一份或两份,人人都要有学习笔记。讲是指学习后把体会讲给同事听,告诉大家怎么想问题、怎么使用哲学方法工作。用即为在实践中学以致用、联系实际,在工作中做到主动问话、有耐心、反复解释商品、诚实讲信用。”

五、事业上的春天

1960年3月7日,魏淑琴学哲学、用哲学的心得文章《售货员该有的风格》(原名为《售货员的共产主义风格》)在《人民日报》上发表。1960年3月24日,毛主席在天津会议上把这件事情作为一个讲话内容讲给出席会议的同志们。毛主席说:“哈尔滨市魏淑琴学哲学的文章可以看看,哲学是一种方法,不会就不懂得工作方法,工人学哲学要来个普及运动。”随后,中宣部和团中央在哈尔滨市召开了哈尔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现场会,向全国推广了哈尔滨市的学习经验。魏淑琴一夜之间成为人们竞相学习的模范。

六、风雨后的彩虹

1966年,“文革”开始,在这场疾风骤雨式的运动中,基层领导、劳模几乎都被隔离反省,魏淑琴被打成“三反分子”接受批斗。在此后三年的时间里,三天一小批、五天一大批成了家常便饭,但即便如此,在批斗的间歇,魏淑琴依然坚持偷偷地看书学习,并对上大学萌生了抑制不住的渴望。1969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劳模们陆续得到了平反,魏淑琴主动提出继续深造的想法,在市委书记和教育局领导的斡旋下,魏淑琴顺利进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毕业前夕,魏淑琴被调任哈尔滨市一商局担任副局长,随后不久,又来到哈尔滨市供销社担任工会主任。据魏淑琴介绍,那时供销社的职工劳动、纪律、思想、看问题的方法都不达标,她在供销社工作了八年,其中六七年都是在做工会工作。在此期间,魏淑琴写了《职工哲學读本》,并亲自授课,每个职工学习十五天,学习后要跟踪考核,后来职工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工作之初,职工们并不愿意参加学习,思想觉悟也有待提高。魏淑琴先组织大家搞娱乐活动。慢慢地,大家都活跃了,被调动起来了。这时魏淑琴开始组织大家学习,大家在思想上认识到工会是有作为的,就是为职工服务的,工会职工也开始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愿意做组织上安排的事情。当时的职工受教育范围达到了98%。同时,在供销社,职工收入低、住房困难,同志们都很辛苦,有的同志一年在外面工作八个月,所以魏淑琴动员大家谁家有实际困难就帮助解决,没有钱的家庭单位帮助解决,需要干活时大家一起去帮忙。当时职工共有7000多人,其中困难职工370多户,住房困难的标准是12平方米内住三代人,魏淑琴在职期间解决了250多户职工的住房困难。

1997年,魏淑琴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政协主席的岗位上退休,直到现在,魏淑琴依然保持着一个良好的习惯:当她遇到困难和思想烦恼的时候,当她对一些问题还不甚理解或与同志们的看法产生分歧意见的时候,魏淑琴都会有针对性的看一看哲学著作,翻一翻自己写的心得笔记和文章进行思索和分析,困扰在思想上的痛苦就会转化为轻松和愉悦,用魏淑琴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学好哲学、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