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策
2020-05-03胡静
胡静
摘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初中生物教学“三维目标”中很重要的一环。丰富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在基石,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积极、完善的人格。初中生物学科中蕴藏着大量关于真善美的道理,教师应当利用好这种优势,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科学的引导方式,向学生渗透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對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初中生物教学“三维目标”中很重要的一环。丰富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在基石,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积极、完善的人格。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对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然而又往往不够成熟,情感热烈而又脆弱,价值观容易受到冲击和影响,往往缺乏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初中生物学科中蕴藏着大量关于真善美的道理,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开展德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当利用好这种优势,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引导方式,向学生渗透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培养学生丰富美好的情感
初中生好奇心强,喜欢大自然,然而城市中的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不多,生物教科书上干巴巴的知识也激不起孩子的兴趣。为此,笔者经常找寻大量的素材用于课堂教学。一张漂亮的照片、一段抓人眼球的视频,无论是珍禽走兽、花鸟鱼虫,还是山水风光,都会让学生大开眼界,并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在学习动物的类别时,笔者特意寻找一些不常见的动物介绍给学生;讲到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给学生播放天堂鸟求偶这样新奇有趣的视频,令学生们印象深刻。此外,笔者也会利用其他素材,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人类活动对生物生存环境造成的触目惊心的改变,学生能够体会到大自然与生命的美好,培养了他们保护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人格
初中生大多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出现巨大变化,他们通常很苦恼,但又没有解决的办法,急需成年人的指导。
在《青春期》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理上最大的变化,即第二性征的出现。学生对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往往羞于启齿。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身体的发展规律,并提醒学生注意青春期卫生保健,学会自尊、自爱。
青春期的学生开始出现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在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很难顾及他人的感受。在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因为一些小事产生矛盾;在课后,也经常有学生和家长无法沟通。为此,笔者在课堂上专门开辟了“茶话会”时间,与学生一起讨论“成长的烦恼”。每个成年人都经历过青春期的烦恼,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会使学生更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因此,笔者以“过来人”的姿态,平等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们通过交流意识到,想顺利愉快地度过青春期,就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把过剩的自我意识收起来,在说话、做事之前试着换位思考,体谅他人,尊重他人,这样自己也能有轻松、愉快的心情,所谓的烦恼自然烟消云散。
总之,教师要做的是从心底里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肯定,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自爱的人格。
三、引导学生做出正确选择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生接受能力强,但还不具备很强的判断能力,容易受各种纷繁现象的迷惑,甚至受不良思潮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对此,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学会对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关于“艺人吸毒”的现象,出现了两种看法,有人认为吸毒的艺人应当彻底封杀,而有人认为只要他们意识到错误,应该给予他们“复出”的机会。这其实代表了两种对立的价值观。那么,艺人吸毒是不是可以原谅?在学习毒品及禁毒知识时,笔者让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学生一致认为,吸毒不仅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其社会影响更是极其恶劣,吸毒只会害人害己。在观点的碰撞对立中,帮助学生明晰什么是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什么是错误的、有害的价值观,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对成长和发展有利的价值观。
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大量的“常识”每时每刻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初中生面对这股巨大的信息流,由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经常出现人云亦云的状况。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引导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信息的真伪,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比如,网上有一种很常见的说法:蚊子喜欢叮咬某种血型的人。在教学《人的血型》时,笔者就抛出这个说法给学生讨论,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学生们结合血型的分类知识,了解到血型是由不同的抗原类别决定的,而蚊子作为外来生物,无法隔着皮肤就感知到某种血型,因此,这种说法不正确。学生们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发现出汗多的人容易招蚊虫叮咬,于是推论出体温的高低可能影响到蚊虫的选择。通过类似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理性判断、不盲从”的科学态度,并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很多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可以概括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囿于繁重的课业,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导致社会责任感较为缺失。对此,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经常选取一些与他们密切相关的社会话题进行讨论。比如,在教学《人的性别遗传》一节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挪威科学家做的实验视频:同龄的男孩和女孩完成同一份工作,然而结果是女孩获得的奖励比男孩要少。这反映了当代社会,男性和女性的不平等,而这种现象也是很多学生在当下感同身受的。这个视频引发了学生的讨论和深思:为什么性别差异会造成待遇的不同?应当如何去看待这种社会现象?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话题延伸到了社会体制、社会分工等多个方面,深入讨论了该现象的成因,也分析了这种现象对社会风气、社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接下来,笔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改变这种现象的建议,学生们纷纷表示,改变应当从自己做起:男生要学会尊重和承认女性的价值;女生要努力学习,力求实现自己的价值,争取获得更多的重视。这样一次小小的“社会讨论”,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社会的进步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尽一份自己的力,让社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美好。
六、培养对美的感知力
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有大量包含生物学原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描述的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讲的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讲的是鸟的生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讲的是食物链的一部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用古诗词等文学作品进行导入或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找出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诗句,既能使教学显得生动,又培养了学生对诗词韵律之美、对生物学之美的感知和共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保障。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直、善良的品质,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帮助他们锻炼意志,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助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经开校区)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