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责任感促进健全人格发展
2020-05-03孔德美
孔德美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落实,教育部对学生健全的人格也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期望教师能够在渗透基础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格。学生的责任感是学生的必备品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那么在当前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如何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呢?
一、发挥集体作用,增强责任感
良好的班集体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学风好的班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相对较强;在学风差的班级中,学生的责任意识也相对薄弱,原因是学风好的班级凝聚力较强,学生之间的互助促使学生承担应有的责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中,教师也应加强良好学风的建设,引导学生在班集体中逐步形成责任感。
例如,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情况,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情况,将学生按照能力的不同进行层级划分,有的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效果较好,而有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随后,教师依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安排小组成员,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也有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小组中,每个学生负责自己擅长的内容,如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指导小组中的其他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并辅助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业水平,同时能够在辅助其他组员的过程中形成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感。
二、运用榜样力量,培养责任感
“榜样”是青少年需要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榜样对个体性格的生成中具有积极作用。树立榜样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行为模仿,从而落实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教师也应当意识到“榜样”的选择是多元化的,不仅可以从学生身边的同伴出发,也可以从古今中外的英雄、贤人中树立榜样,促进学生进行学习。
比如,在责任感培养中,教师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选出学生身边的榜样,让学生在对身边的同学进行行为模仿中,逐步生成责任感。同时,教师将学生身边的伙伴树立为榜样,也可能让学生形成“他可以我也可以”的心理,从而使学生降低对责任感的陌生度,促进学生生成责任意识。教师也可以使用古代英雄故事,向学生渗透古代先贤为了保家卫国所具备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感叹古代先贤英勇事迹的同时,能够促进自身向他们学习,逐步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在开展责任感培养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树立榜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行为模仿,促进学生在提高自身责任意识、摆正自身行为同时,逐步培养自身的责任感。
三、开展多彩活动,提升责任感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进一步深化,在当前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生成,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中,教师也不能只采用单向宣讲的方式,而是要运用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逐步认知到责任感存在的重要性,促进自身责任感的生成。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中,教师先讲述“责任感”的基本内涵以及形成责任感的重要价值,让学生从理论上认知责任感的重要性。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校园中的垃圾和落叶进行清扫,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维护校园的整洁是每一个学生的责任。教师也要让学生相互帮助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引导学生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加强班级中的文化建设和学习氛围建设,让学生认知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分子,要对班级负责。教师让学生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扫地、倒垃圾、为父母敲背等,强化自身的家庭责任意识。在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親身经历中逐步生成责任感,从而逐步健全学生的人格。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对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具有积极作用。在当前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对学生进行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责任意识发展程度,创新责任感培养的方法,从而逐步构建对学生进行责任感培养的体系,落实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不知不觉地形成责任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
本文为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程渗透责任担当素养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编号G/18/P/118)。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