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探讨

2020-05-03闻瑾

科技风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职教育语文教学

闻瑾

摘 要:中华文明是中国历史的见证,是中国人精神的传承。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有“衣冠上国,礼义之邦”的盛誉。经历了几千年时间的洗涤,中华文明才真正具有了比较完备的礼仪规范和传统美德,这项成就是令世人瞩目的。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学科,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弘扬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笔者重点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职教育;语文教学

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国学思想经历了兴盛转衰,衰而强等阶段。随着近年的“国学热”,人们的视野再次回归到传统文化上。尤其是十九大后,习总书记明确将文化自信纳入文化建设体系中,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以及教育人士更关注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教师作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自然也肩负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责任。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如何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学科教学中已然成为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

1 创设诗文教学情境,营造文学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传统文化的视角下解读中职语文教学,笔者以为我们首先应该依托古诗文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诗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古诗词、古文学习感兴趣,之后才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古诗词、古文等内容,解读解剖这类素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以及哲学道理。针对此,笔者的建议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将教学内容更直观地呈现出来,拉近学生与古诗文的距离,深化学生对古诗文文化内涵的理解。

例如教学《归田园居(其一)》这首诗时,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可以先以多媒体展示几幅田园山水图片,请同学看图猜诗,以引入新课。在品味课文过程中,我们既可以播放相关图片,也可以播放背景音乐,以图片和音乐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走进作者塑造的意境之中,从而与作者感同身受,真正理解作者归隐田园的时的思想情感。

2 回归经典,让学生坚持阅读

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与古诗词中,同时也蕴含于古文之中。中职语文教材中也设计了不少古文,这些千古美文,都是经典传承的载体,引导学生诵读此类美文,让学生与经典美文为伴,与圣贤同行,自然更容易唤醒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弘扬意识,容易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但从现状来看,当前中职学生其实语文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相比较同等的普通中学生而言,他们阅读量小,阅读面窄,文学素养有待提升。针对此,我们教师更应该从诵读着手,启发学生更全面、更广地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借助经典文学为自己充电续航。针对此,笔者的建议有如下:

一是适当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书目,保证这些书目难度适中,适合中职学生阅读;保证这些书目有趣,能够让学生有兴趣阅读;同时还应该循序渐进的推荐,难度层次递进,以保证学生能够研读通透。

二是适当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比如朗读、默读、浏览读、反复读、深读、做读书笔记……让学生自己知道如何阅读经典文学,结合自身需要有选择性的阅读书目,从而实现各取所需,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

三是做好经典诵读的反馈。让学生拥有持续阅读的动力就是鼓励和评价,中职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同样希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和认可。面对读书这一成本最低的让自己变强大的方法,即使是为了老师的奖励,他们也会不遗余力。这样一来,就会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起初也许会有一些阻碍,但当学生养成习惯后,一定会受益无穷。

比如引导学生一起探索完《离骚》之后,我们又可以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楚辞》;又如指导学生学习完《论语》相关知识后,我们也可以推荐学生去读一读《大学》《孟子》等书目,一开始可以让学生读注释版,要求学生通读一遍书本,能了解大意即可。接下来要求学读无注释版,要求学生将不明白的地方发到微信群共同探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笔者还设立了打卡制度,要求学生每天打卡阅读,坚持长期阅读,真正与古人为伴,以书香为伴。在古文学中吸取养分,学习古人身上的精神品质,以古人之情操陶冶自身性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开展活动,让学生快乐学习

理论授课往往比较枯燥,对学生吸引力不足。故此,我们设计了多样化实践活动来弥补这一缺陷。在教学之余,我们可以开展多样化的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品味经典,诵读古诗文,以此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伸和拓展。当然,开展这样的经典诵读活动,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要求:一方面我们教师要提前备设计好活动形式,比如针对如何开展此次经典诵读活动,可以采取小组研讨的形式决定,要紧随时代潮流,立足学生发展需要,结合中职语文教材内容,科学地设计与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我们教师也要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科学设计活动流程,避免活动“表面浮华 内置空虚”,切记看热闹的活动;再者,我们教师还应该对每一次实践活动做好评价和跟踪,任何一项工作既然决心开展就要善始善终,活动过程中用心观察学生表现,活动结束时给予点评,这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在《中国诗词大会》的启发下,开展了“飞花令”活动,以班级为代表,设计了“水”“风”“月”“山”等字的诗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诗词接龙活动。实践证明,这样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思绪飞扬,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也是一个接一个,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古诗文、古文的探索热情,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学生的经典诵读意识。

4 结语

总言之,传统文化既包含着文化内容,也包含着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实践既体现于教材改革中,也体现于我们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上。在依托古诗词、文学作品的基礎上,我们教师要促使学生诵读经典,与书香为伴,自愿自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潘蓓.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2):76-79.

[2]卢连青.对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2):40-41.

[3]窦冰.中职语文教学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2):17.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中职教育语文教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