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2020-05-03林伟强

考试周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

摘 要:初中阶段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效的传统文化学习有益于端正学生三观,为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的品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时解除学生在学生生活中的各种疑惑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传统文化学习最频繁的是语文课。因而,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深入地对语文教学勤加思考,深入挖掘现有教材,学习相关的知识,将传统文化有效的引入课堂。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探析,有效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融合

一、 前言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其中所积累的知识和精神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洗礼,造就了现今文明的社会,为世界人民所折服。这也值得我们莘莘學子们不断地去钻研,不断地去学习,努力地去掌握传统文化,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为青少年学生答疑解惑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在快速地发展,思维观念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着。在这个阶段,将丰富的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大范围的了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有益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念的形成。在如今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很快,但是一些不良的信息也较容易为学生所接触,此时,通过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坚定学生的前进的信念,明确其目标。

(二)符合现今社会发展

现代社会的文明是不断发展而来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虽然现今知识文化、各种活动丰富多彩,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仍然要去了解,去遵循许许多多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以及习俗,如,中秋赏月、吃月饼,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亲人的美好许愿,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让我们时刻谨记,不忘初心。在文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在发展发扬先进文化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我们传统的历史文化,坚定我们的“根”,坚定我们的“魂”。

(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作为一名中国人,这种来自文化的自信是我们始终应该具备的,也是不易被磨灭或者改变的。而初中生,通过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了解,在语文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对古代诗词的深入思考,对例如杜甫这样在窘迫困苦的环境下还能忧心于天下人的高尚情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学习,更容易感受传统文化的思想,树立强烈的自信息。

(四)有助于初中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在初中生的其他学科学习中,可以沿用一些传统的习俗或者传统文化中的诗词,这样,不仅能够便于学生的理解并快速地解决问题,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地去学习探讨,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现存的问题

(一)执行力差

国家在传播我国传统文化方面下达着专门文件,但是,整体执行力太弱,这个执行力包含着学校管理层,一线教学老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目标主要是以考试为目的,但传统文化在考试中比重较小乃至没有。因而,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学习的比例就小之又小,通过以上分析,语文课堂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现今社会下,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虽已逐渐引起重视,但执行力还是较差。

(二)教师综合素养不足

一名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学生学习情况的体现,对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综合素养高,具备身后的传统文化知识,那么,它会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在整个文化学习过程中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不停地去充电,去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反之,教师综合素养低,传统文化知识薄弱,那么即使有教授学生的心,也无教授知识和资源的力,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三)学生积极性不高

21世纪是信息社会,手机,电脑,机器人,形形色色的电子产品充斥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他们习惯了现代的生活,便无法接受传统的文化,更甚至,他们会排斥传统的文化,批评其空有华丽的外表而无实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被父辈,祖辈以传统文化教育,有的学生认为是老一套。再例如,中秋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学生不愿意去深究传统佳节的意义所在,更不会主动去感知作者所体会的思想感情。

(四)管理者认知不足

学校的教学目标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教学文化,认知不足的管理者其对文化意识不足,在管理整个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之于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清楚如何有效的去传播传统文化。现今社会,尊老爱幼,尊师重教是我们应该弘扬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校园暴力,殴打教师事件屡见不鲜,倘若是在一个尊师重教的校园里,此类事情一定不会发生的,如此也会减轻校园管理者的麻烦。

四、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地融入其中。同样,学生只有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的去学习。因而,教师应积极地将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体会传统文化学习的美妙。经典的原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贤人的思想,文化脉络和祖国语言的优雅和精致,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典故,人文常识以及古人生活的细节和图景。新课改后,初中学生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经过专家一轮一轮的筛选所确定的,凝结了古人与教师的心血与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保持古诗文的美感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深入地去掌握其中的含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学生能够自主地去阅读相关教材。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理解力,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延伸学生的课外阅读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课本的知识已经不能充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往往教师会在课外给学生安排一些相关的拓展阅读,然而由于现今社会,电子产品,手机游戏,视频直播充斥着学生周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任务。因而教师应该提高重视,与家长互相配合,对学生有效地进行监督,保证其能完成课外阅读任务,有效延伸其课外阅读,确保其传统文化的熏陶任务顺利完成。例如,我国四大名著就是青少年必读的经典作品,书中刻画了生动的角色,蕴含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积极地人文主义思想值得学生去学习。

(三)开展实践活动

日前,陕北一所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活动,聘请当地民间艺人给学生教授鼓,钹,锣等传统乐器,随后让学生自己演示,演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地去引导平时内向的学生积极融入其中,最后大家获益匪浅。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肢体语言的表达,在与同学、老师的互动中,主动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不断沟通,了解自己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的不足,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当然,教师也可在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中,不断地去完善自己。新课改对学生的主要要求是全方面发展,因而,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学生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当然,在课堂上,传播传统的文化知识也给学生枯燥的语文学习带来了乐趣。

(四)课堂中引入影视片段

如今很多影视作品中都蕴含着身后的传统文化,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到影视作品中也是广电局一直提倡的,以此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力度。例如,组织学生观看《山海经》,王阳明推行“知行合一”,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良知去做事,他明白人的良知和天道是相连的,每个人内心良知会指引其顺天而为,按照规律做事,任何的进步都要经过困难的磨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热门的影视,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直观地去了解传统文化,深入地去思考,此时,教师再结合教材与学生将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使学生能够更加迅速地理解,耿介牢固的去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因而,将优秀的影视文化引入到传统文化学习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

(五)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

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七夕节、端午节等等,和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例如,中秋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在户外賞月、吃月饼,组织学习《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的故事,体现出嫦娥感情的伟大,后羿为人民安危甘愿赴汤蹈火的高尚情操。也可让学生赏月亮吟读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去学习传统的文化知识,将生活与理论相结合,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六)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时,应以初中语文教材为基础,对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去深入挖掘,使得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融合传统文化。教材中的知识是学生所要学习的重点知识,教师应在教材内容基础之上,将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知识点,更好地去理解所学的内容,使得语文学习不再空洞乏力。在传统文化深入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也是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有效的记忆,不至于很快的忘记,在实际生活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其实践,以此更加有效地进行记忆。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今社会,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则是重中之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初中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不仅可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气氛,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更能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得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得以延续,使之继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蒋衍华,郑汉华.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J].中华少年,2018(14):112.

[2]解艳华.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融合策略[J].新课程,2017(4):130.

[3]王春龙.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融合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8(23):118.

[4]武金国.初中语文教学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8(74):62.

[5]陈丽琴.俯身拾贝皆珍珠: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65.

[6]赵强国.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3):90.

作者简介:林伟强,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岩峰中学。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