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芪倍合剂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及APTT、 IL-23的影响

2020-05-01樊冬杰黄玉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球杆新液合剂

樊冬杰,侯 健,黄玉伟△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1.消化内科;2.检验科,上海 20094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属于经典的炎性反应性肠道疾病,患者主要以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特征[1]。一般情况下,UC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长,极易复发[2]。目前,U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揭示,但多数学者认为UC属于一种经典的炎性反应疾病,其与免疫、感染、精神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常使用糖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及免疫抑制药进行治疗[3]。芪倍合剂是在大黄附子汤加味的基础上所研制的新型灌肠剂,其组方主要包括黄芪、附子、大黄、五倍子、干姜、白芨、赤石脂等[4]。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可有效直达肠道病变部位,不良反应较少,药物吸收率高,以逐渐成为辅助治疗UC的方案[5]。但芪倍合剂与康复新液的联合应用价值仍鲜少报道,因而笔者选择本院收治的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芪倍合剂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对UC患者肠道菌群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白细胞介素(IL)-23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符合入组及排除标准的100例UC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42.23±8.29)岁,病程(33.28±7.29)个月,病灶部位全结肠12例、中直肠或乙状结肠23例、左半结肠15例,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9例、中度21例、重度10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43.28±9.11)岁,病程(34.21±8.02)个月,病灶部位全结肠10例、中直肠或乙状结肠24例、左半结肠16例,病情严重程度轻度20例、中度21例、重度9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1)符合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所制定的UC诊断标准[6];(2)存在黏液脓血便、腹泻等UC临床症状;(3)入组前4周内未服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其他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4)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血液系统疾病或心肝肾功能不全者;(2)哺乳或妊娠期女性;(3)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4)合并肠道良恶性肿瘤患者;(5)存胃肠道手术切除史者;(6)康复新液或芪倍合剂使用禁忌者。

1.4 方法 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案进行治疗,主要包括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平衡,以及补液,同时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S20060010)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芪倍合剂(自制)每天两次,每次50 mL。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新液(昆明赛诺制药有限公司,Z53020054)进行干预,使用150 mL生理盐水稀释30 mL康复新液,加温至37 ℃,患者垫高臀部,取膝胸位,灌肠管置入肛门,每次灌肠20~30 min,每天1次,两组均干预4周。

1.5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疗效[7]进行评估,共包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项。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肠镜复查结果显示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复查结果显示肠道黏膜有部分假息肉和轻度炎性反应;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肠黏膜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好转;无效:肠镜复查及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进一步出现恶化。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治疗后检测患者粪便球杆比;使用无菌推片选取新鲜粪便匀速推片,自然干燥后酒精等火焰固定3次,采用革兰染色,油镜下选择菌膜体尾交界染色均匀处计1 000个细菌并对粪便球杆比进行计算。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患者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检测。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并收集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中IL-23、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调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调查结果比较

2.2 两组肠道菌粪便球杆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粪便球杆比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肠道菌粪便球杆比[n(%)]

2.3 两组APTT及FIB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AP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IL-23、IL-17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23、IL-17及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23、IL-17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APTT及FIB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表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3 讨 论

UC属于临床中十分常见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有研究结果显示炎症性肠道疾病患者体内多伴随多种炎症因子表达异常[8]。但目前临床在对UC患者进行治疗时多无明显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因而西医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免疫调节和非特异性抗炎等,因而临床疗效相对较差[9]。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UC属于泄泻证的范畴且患者在病情活动期常伴随血性腹泻,且与体内湿热等因素密切相关,故在临床中可采用湿热下注治疗[10]。此外,UC多以灼伤脉络证为主,可以收湿止泄、清热凉血为主。康复新液是目前肠胃科中应用广泛药物,在对溃疡性疾病进行治疗时具有良好的疗效,具有养阴生津、通利血脉功效[11]。有研究结果指出,采用康复新液灌肠对炎症性肠病进行治疗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加速溃疡面修复[12]。灌肠属于临床中相对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案,其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后可有效增强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3]。本研究选择芪倍合剂联合康复新液对UC患者治疗后,可有效提高单独使用芪倍合剂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在采用芪倍合剂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后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有研究指出,UC患者多伴随出现一定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且患者多表现为菌群种类多样性减少,其中乳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体内数量减少,并伴随出现肠球菌数量增加[14]。有研究指出,采用益生菌对UC进行治疗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疗效。UC患者体内菌群平衡对疾病活动度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且在治疗过程中粪便球杆比对UC患者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5]。本研究显示,采用芪倍合剂联合康复新液对UC患者进行治疗后,可显著改善患者粪便球杆比。分析认为,UC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病情发展呈显著正相关,芪倍合剂联合康复新液对UC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纠正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UC患者采用芪倍合剂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后可显著改善患者APTT及FIB水平,并可显著降低患者血中IL-23、IL-17及TNF-α水平。分析认为,采用芪倍合剂联合康复新液对UC患者治疗后可能导致患者体内血浆Ⅷ、Ⅸ及Ⅺ水平减低,导致体内纤溶活力增强,并延长患者血中APTT水平,进一步分析认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该方案治疗后可有效纠正患者急性期反应蛋白异常升高状态,有效改善体内出现的异常纤维蛋白原消耗状态,降低患者血中FIB水平。此外,采用芪倍合剂联合康复新液对UC患者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微循环,有效降低患者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及红细胞电泳指数等,并有助于降低患者血液黏度,有效控制并改善微循环作用。该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血小板聚集等情况。此外,芪倍合剂联合康复新液可具有养阴生肌、利通血脉作用,并可用于对溃疡性疾病进行治疗,显著促进溃疡面肉芽组织和表皮细胞生长,加速坏死组织脱落和新生血管形成,并有助于促进溃疡创面的修复和愈合。芪倍合剂联合康复新液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多项炎症指标的水平,有助于控制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病情。

4 结 论

综上所述,采用芪倍合剂联合康复新液对UC患者治疗后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及肠道菌群,并显著降低患者血中FIB及IL-23水平,但本研究并未对患者行长期随访研究且临床样本数较少,有待后续深入追踪。

猜你喜欢

球杆新液合剂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基于改进T-S模型的球杆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康复新液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6种成分测定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选购台球杆应避免的误区和需注意的问题
多轴数控机床转台几何误差辨识新方法
康复新液在腋皱襞切口大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康复新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11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