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校学风建设的探索

2020-04-30马敬原

文存阅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学风建设高校学生

马敬原

摘要: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任务,优良的学风有利于培养人才,有利于提高高校在社会的影响。如何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一直是大家关注的命题。本文尝试从学习共同体理论出发,就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做出新的探索,以期创建大学优良学风,培养出品学兼优的新一代大学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学风建设;高校学生

一、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运行机制

“共同体”是指为了特定目的而聚合在一起的生活群体、集体组织或社会团体;而“学习共同体”应用在高校背景下,则可以理解为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团体。该词最早出现于Ernest L.Boyer在《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的报告中,它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学习共同体主要是将学生和教师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共同的团队,当他们在交流与沟通的时候,可以互相分享资源,一同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即将传统教育方式的教师“单向性”输入,改为“多向性”交互流通。学与助之间转变为平等状态,共同成长和发展,实现知识的共性和个性化应用。

二、在“学习共同体”理念下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学风一方面体现着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教风师德、治学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在“学习共同体”理念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如下:

(一)有效提高学习的交流互动

在高校学习共同体中,它并不是一个封闭静止的学习空间,学习者不仅能够从同伴那里得到帮助支持,同時在这个相互依赖的动力系统中,学习者之间也可以开展较为广泛的信息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解决问题。这对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既能发挥个性化优势,又能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进,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有效激发学习的兴趣热情

建立高校“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同伴同属于一个团体,不再处于孤立学习、独享资源的状态,而是因为共同的学习追求集合在一起,有一种集体的归属感。并且学习者都围绕着相同或相近的学习目标聚在一起,具有明确价值趋向,符合社会实际需求,因此会表现出对共同体的依赖和向心力,学习研究的热情自然大大提高。

(三)有效提升理论和实践结合

专注于书本而忽略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是大学生学习容易走入的误区。国内高校仍普遍存在教材、教法僵化封闭,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问题。高校“学习共同体”面向实践,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知识与社会之间的脱节问题,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通过实践活动运用知识并创生新的实践性知识,克服知识与实践的脱离。

(四)有效培养组织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默契的配合,团队精神是维系共同体生存发展的重要纽带。每一位学习者都是学习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合作中承担各自的责任,享有参与实践和获取资源的机会。不同特征的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内部规范的约束,其组织性、纪律性和协作精神会不断得到提升。同时,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和渴望,这对大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创建优良学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在“学习共同体”理念下高校学风建设的工作思考与探索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高校学风建设的立足之本

良好的学风建设根源就在于学习者个人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我们应帮助大学生树立以学习任务为核心的发展目标, 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学业生涯规划设计,以使其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学习目标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俗话说,一个人只有思想改变了,其行为才会改变。只有让学生有目标的驱动有团队的压力才能提升学习的内驱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二)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依托

学生宿舍是高校最基层的单位, 它对学生而言,不仅是生活的空间,也是交流学习心得的场所。优良的宿舍文化对学生的良好品德修养、习惯养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学校应重视寝室文化建设,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因为同一宿舍的室友们往往感情深厚,形成各有特色的舍风,并直接影响到班风、学风。通过一系列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宿舍内学风建设状况,根据成员特点,制定个人和宿舍整体的学风目标,努力达成良好宿舍文化的愿景。

(三)发挥全校榜样示范作用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动力

俗话说 “言传不如身教”, 强调的是榜样示范对个体良好品行养成起到的指引作用。在创建“学习共同体”过程中,应当建立长效个体与团队的示范机制和长效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一点”——个人和团队,利用“线下”主题班会和“线上”易班网络平台,在全校的平面上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挥典型示范和激励作用。

结语

“学习共同体”是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该理论主要关注学习者在知识建构中的交互关系,在营造学习氛围、改善学习形式、优化学习环境、提升学习效果等方面逐步形成个体——宿舍——班级——学校的学风加强体系,为大学学风建设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学风建设高校学生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