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

2020-04-30胡喜龙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胡喜龙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国学教育

语文是精简的国学,过去的国学文化中涉及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学起来晦涩难懂,而西学之后经过各种文化改革,诞生了我们现在学习的语文。但是教育的根本除了学习必要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好一个人。在响应国学热号召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重视如何更系统地将国学文化有效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

一、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增强国学渗透效果

国学知识内容丰富,在小学教学阶段中经常接触到的成语、古诗、古词、文言文等大多不好理解,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资源有限,基本使用填鸭式教学,即教师单一输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书本内容,上课时被动接受书本内容,课后复习背诵内容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很难达到深知其意、融会贯通的效果。现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通过不一样的视听体验,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国学的知识魅力。下面以成语故事《一诺千金》为例进行深度解析。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通常由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错、再分段解析段落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更好地将国学知识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应通過信息技术积极搜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动画、视频、音频、图片等,通过整理后制作成一个多媒体课件,在上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内容的动画或短视频,这样通过视觉的刺激和教师的解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兴趣,还可以更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国学知识的理解。《一诺千金》表达了当一个人重视承诺,说话算数,特别有信用时,得千两黄金都不如得到这个人的一个承诺,这样的人很受别人的尊敬和追捧。而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在讲解后询问学生“愿不愿意成为一个遵守承诺、受人尊敬的人?”学生在观看动画和讲解过后都会回答“愿意”,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重视承诺、遵守承诺的美好品德。为了更好地将国学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深挖教学内容的教育内涵,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抛砖引玉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知识中的美好品德,体现国学教育的价值。

二、深透剖析,调动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

一个成语、一首古诗、一个简短的经典故事,背后都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就是国学知识的魅力。学习兴趣是学习热情的前提,没有学习兴趣就很难带动学习热情,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国学知识最大的难点是内容生涩、不好理解,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热情,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上课时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使学生对国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在小学课文《两小儿辩日》中讲述了孔子外出游历,遇到两个小孩辩论太阳远近的问题,通过这次辩论得出了看待事情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不要一概而论和学习永无止境的道理。如果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因此教师应用实践的方式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境故事。例如,布置好作业让学生观察早上出门时太阳的位置和感受到的温度,再观察中午午休时太阳的位置和感受到的温度,结合课文在课堂上分组讨论,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又可以情境对应,在讨论结束后由教师对课文进行深度解读,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学知识的内涵,充分学习古人的智慧,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一个思路想不通就换一个,不要固步自封。国学知识的渗透需要教师的创新,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学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在小学语文中,教师更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学习模式,从而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布置自主学习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以外更应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凿壁偷光》一文中,匡衡幼时贫穷,白天在主人家里工作,他不要报酬,只求借书来阅读,可是晚上匡衡拿到书回家,家里却没有蜡烛,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借邻居的烛光读书,最后成为一个大学问家。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学习条件时自己去创造条件,有学习条件时更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只有主动学习才会有更好的收获。在布置自主学习任务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放手,例如像《程门立雪》《闻鸡起舞》《刻舟求剑》等成语典故,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由学生讲述经典故事,再由学生分享自己对这则典故的理解。最后由教师整合学生在经典故事中的收获。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国学知识的内涵。国学教育不仅是文化的教育,更是教会学生人生哲理的教育,将国学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国学教育的渗透使小学语文教育得到质的飞越。

四、巧妙朗读进行教学整体感知古文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最为普遍的教学手段,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将朗读认为是背诵环节,进而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文。这样的教学方式相当于死记硬背,不利于进行小学语文古文教学。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处在记忆的黄金阶段,所以教师不应强硬地将朗读转为背诵,应巧妙地运用朗读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文章的整体进行感知,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对古文的印象更加深刻。对于现如今的教育来说死记硬背并不是最佳的记忆手段,如果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古文内容,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对学生累积阅读量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古文《学弈》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进行朗读,随后向教师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再一一解答,最后将整体文章译文讲述给学生听。其次将文章进行断句,这样才能真正地巧用朗读进行教学,才能够达到整体感知古文的教学目标。如: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断句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并且一个一个站到讲台上为其他学生朗读,这样所有学生都会进入认真朗读状态,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古文的整体有所感知,对于文章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国学教育。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成为国学文化的传承人,从而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同时也能够实现国学文化的发展。因此,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进一步做好国学文化的渗透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国学文化的渗透效果,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和不断地进步。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