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法国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与启示
2020-04-30陈莉
陈莉
[摘要]文章简要概述了法国中小学历史教育的概况,并总结了21世纪法国高中历史教学的四大特点:1.受年鉴学派影响,侧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2.采用“问题史学”与“材料化”模式组织教学;3.文史结合、史地结合紧密;4.注重图像证史和利用艺术史资源进行审美熏陶。
[关键词]21世纪;法国;高中历史;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0-0056-03
笔者作为曾在21世纪初留学法国的一名中国高中历史教师,一直在关注法国高中历史教学的动向。2010年至今,法国教育部陆续推出了新的高中史地教学纲要。历史学科的教学纲要包括内容和方法,遵从三重教学目的:知识的、身份的、公民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在本文中简单总结归纳了21世纪法国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特点,并借此谈谈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一些启示。
一、法国高中历史教学深受年鉴学派影响,侧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
从20世纪70年代起,年鉴学派主张历史学应该向各种社会科学开放,这极大地影响了法国学校历史教学纲要的改写,也是在年鉴学派的影响下,法国高中历史教学引入了超欧洲文明史的专题史。我们仅从法国目前的高中史地教学纲要课程主题内容设置中就能感受到年鉴学派对法国历史教育的影响。
目前法国高中历史教学纲要的内容很明显地体现出了薄古厚今的特点,仅有高一历史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为古代史的内容。而且,从教学主旨来看,“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的历史教学任务主要放在小学阶段,而中学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构建“国际理解”。法国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侧重世界近现代史与其教学的直接目标有关,即要使学生能立身于21世纪新的世界理解新的欧洲时空概念和文化身份认同,回应年轻一代对宗教、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新思考。
法国中学的历史课本中没有涵盖从拉斯科至今的法国通史,虽然从初一到高三的历史课中每年都要学到法国历史,但所有的教材章节不只呈现法国史,还有欧洲史和世界史,也就是说法国通史被割裂地划分在中学七年的教学中。这样设置其实在法国也是有争议的。虽然面向21世纪,许多法国人都强调世界主义和全球化的广阔视野,但也有部分西方学者坚持认为法国目前的中学历史教学内容设置牺牲了学生对法兰西通史的整体认知。在这方面,中国最新的高中历史教材在高一时期设置了中外历史纲要,涵盖了中国历史概况和世界历史概况,确实是深思熟虑、很有远见的举措。
二、法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为“问题史学”与“材料化”
法国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师教学主要以“问题史学”和“材料化”的模式来组织安排。为了更加清楚直观地说明,笔者是以中国高中生也必须学习的“文艺复兴”这段历史为例来具体介绍法国高中历史教学的状况。在法国高中教材中,这段历史章节名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15-16世纪)”,该章节教材起首两页只有简明扼要的五句导言和三个问题:“15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重要的文化革命。人文主义者倡导在文学艺术领域复兴古典时代风格。伟大的文学艺术家纷纷涌现,印刷术传播了新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想要告别中世纪的传统。在精神层面,这种绝断是痛苦的: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使西方陷入宗教的狂暴中。”“1.什么是人文主义者?2.文艺复兴怎样革新艺术?3.基督教徒为什么在16世纪发生分裂?”这两页的绝大部分篇幅留给了一张时间坐标轴和两幅油面。时间坐标轴以不同色彩勾勒了“文艺复兴Re—naissance”“人文主义Humanisme”“宗教改革Reformes”三个历史术语所涉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时间坐标。两幅油画分别是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Francois Dubois的《圣巴托罗缪大屠杀》(Massacre dela Saint-Barthelemy),接下来的两页是彩色的15-16世纪欧洲文化和宗教地图,标注了当时欧洲出现的大学、印刷所、文艺复兴中心、新教改革中心和天主教中心。
该章节历史主题共安排了10小时5次课。第一次课的主导问题是“文艺复兴代表哪些因素?”,相应的教科书上除了简单罗列几个历史名词和概念术语解释之外提供了5件历史材料:1. 1450-1500年和1500-1600年欧洲印刷出版的希腊文和民族语(法语、德语、英语、意大利语等)的书籍数目统计表。2.16世纪初的一位人文主义者和翻译家Etienne Dolet评论拉丁语的文献摘录。(附提问:Dolet怎样表述人文主义?他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3. 16世纪初欧洲最著名的人文主义者Erasme在欧洲游历的文化地图;4.一幅反映16世纪印刷坊工作情形的彩色木版画。(附说明:中世纪时期的抄书人每天约抄写200行字,这时的印刷工每小时印180页书);5.1547年法国神甫Pierre du Chastel在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葬礼上对他在文化上所起重要作用的颂词。(附提问:弗朗索瓦一世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有怎样的贡献?)留给学生的课后作业则是阅读了解16世纪人文主义出版人Alde Manuce。教科书在提供了Alde Manuce的生平大事年表、Alde Manuce当时印刷出版的精美的希腊文学作品书页、Alde Manuce与Erasme等人的通信信件和Alde Manuce的肖像画等历史材料之后同样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回答和思考问题:1.列举Manuce出版的书籍类型。2.哪些新事物促成了Manuce的成功?3.该怎样衡量他的成功?4.哪些证据显示了Manuce也是一个伟大的人文主义学者?最后围绕主题“印刷出版人Alde Manuce在人文主义传播中的作用”进行写作。教科书第二课“艺术的文艺复兴”也是同样由主导问题、概念术语解释、几份图像和文字结合的历史材料来布局,由于篇幅有限,此处笔者暂且不做赘述。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法国教科书的编写显然注意到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和“在思考中阅读”的历史学习过程。法国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也注意引导学生在各类不同的历史资料中找到一条有效的启发思考的路径,让学生在解读历史资料时注重材料的关联性与自主评判的角度。“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完全放弃指导,而是通过提供大量的脚手架来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指导是一个教学技能问题,如何用问题进行指导则彰显了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法国高中教科书在历史陈述方面的篇幅本来就少,直接进行历史评论的语句更是几乎没有;对教师教学进行指导的教学参考书也一般只谈抽象的史学方法论,只提供各章节参考书目、网上电子资源和步步推进教学的逻辑思考问题。这种教材和教参编写方式的确给师生们进行历史解释留有很大空间,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相对自由就意味着历史教师无法偷懒,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和经验。所以,缺乏自信的法国年轻教师也会在网络论坛中表达自己在教学中的迷茫和抱怨这种缺乏观点的历史教材。中国和法国的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确应该互相观摩,各取所长,找到一条更加优化的教材编写思路。
三、法国高中历史教材体现了广泛的学科渗透,尤其是史学与文学、史学与地理紧密结合
文史结合是我国历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但法国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史结合的特点却比我国要更加明显和完善。文史结合已经成为法国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信条,贯穿于法国历史教育的方方面面。
在教学实践中,法国高中历史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将文学作品插入历史课堂。“文史结合”的“文”,既有“文学”也有“作文”之意。教师上新课前往往要布置学生先做一定的准备,将指定的文本阅读几遍,并理解一些专业名词的含义。在课堂上,教师会先用各种考查形式确保学生掌握了基础的历史知识,然后提供几组历史材料和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对自己的思考做一个初步展示。这不仅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和综合运用史料的能力,也使学生的文字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法国高中历史课程还专门开设了一个学期的系列探究活动,其主题为“文学与社会”,下设6个专题:
1.改变世界的书写:作家与社会论战。
2.从黏土板到电子屏:书写的奇遇。
3.图像和语言:看与听。
4.媒体、信息、交流:利弊与前景。
5.公共舆论:从集会到论坛。
6.对他人与对别处的看法。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探究完成一个相关专题的作业,然后以博客、展览、报告、演讲等方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历史教师根据以下4个标准来评赏作业:学生在构建和完成计划中的自主性、搜寻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综合材料的能力、最终展示成果的质量。这个文史结合的主题探究活动设置得非常高妙,不仅全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和展示素质,实际上也是对当今信息社会的全面反思。
法国的高中历史毕业会考采取史地合卷的方式。考生在历史和地理(通常两科会各给两道题日)试题中各选一题作答。每年法国本土和海外省的题目会略有不同,但考试的模式是一样的。
历史和地理的结合不仅体现在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的史地同卷中,更体现在历史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教学实践中。法国史学的许多理论问题必须结合地理学才能解释清楚,例如等级结构、焦点转变、时间的空间化、历史性的多重制度等。我们从法国中学历史教师严格的职业资格要求中也可以看出史地结合的紧密。大学生获得历史学的本科学位或研究生学位以后,若要成为中学老师还要参加名为CAPES的从教资格考试,考试内容既有历史知识也有地理知识。成功通过该考试者还要在某学校进行一年的教学实习和教育学的学习,审查通过后才有资格成为正式的历史教师。而法国中学历史教师更高资格的职业考试agregation,考试内容也是既有历史也有地理。所以说,在法国要成为中学历史老师必须史地兼通。
四、法国高中历史教学重视图像证史,广泛利用艺术史资源进行审美熏陶
在法国高中史地教学纲要中,历史的每一章节都专门列出了相关的艺术史料资源参考“Histoire desArts”,涉及各种图书馆、博物馆、影像资料馆的图像电子资源,而且还专门指导教师如何利用这些艺术史资料。法国的中学历史教材印制非常精美,一半左右的篇幅被各种历史遗迹、建筑、绘画、雕塑等视觉图片占据。结合某一段历史的文本资料,高一的历史教材专门开设了如何分析图像、如何欣赏油画、如何评论漫画的史学方法论课。通过艺术品来学习历史是法国高中课堂一种常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法国的历史教育工作者认为,把经典艺术品作为历史学习资料,通过艺术作品来看法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是从一个范围更广的人文主义的视野来看待历史文化。
通过法国教育部门的教學纲要、法国中学的历史教材、法国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论文和博客,笔者无不感受到这个文化艺术之国的历史教学中强烈渗透着的审美教育意识: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直观生动的审美感受力、浮想联翩的审美想象力、真挚淳朴的审美情感和独特新颖的审美创造力。在法国,历史教师普遍有这样的共识:“熟悉了解各种人类文明的历史教师一定具备良好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情趣。”“好的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舞台剧的演员与导演。”所以法国的历史教师从仪容仪表、讲课声音、语言表达、台风气质、教学思维、教学PPT的呈现,甚至课堂讨论的组织和座位的摆放都会有意识地要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辨析力、解释力、表达力和创新精神正是21世纪法国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勒高夫,P.诺拉,R.夏蒂埃,等.新史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2]马克·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M].张和声,程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