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探析
2020-04-30曾海帆
曾海帆
摘 要:通过对高校无形资产定义的辨析,对高校无形资产内容的重新分类,并结合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本文从加强高校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理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体制和建立完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对新时代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表内无形资产;表外无形资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无形资产在高校资产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厘清高校无形资产的内容,分析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对于保护高校无形资产价值、加强高校无形资产利用和促进高校科研能力提升,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定义与内容
1.高校无形资产定义
(1)无形资产的会计定义。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2016年发布的《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定义为“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尽管上述两个准则的发布时间相隔十年,适用的会计主体不一致,但是对无形资产的定义都在认可没有实物形态这一特点基础上强调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商誉等资产与企业或政府会计主体整体价值联系在一起的,难以单独可靠计量,尽管可能会给会计主体带来相当大的经济利益,由于不具有可辨认性,都不确认为无形资产。所以,在会计上商誉是作为一项与无形资产并列的资产加以核算,而且只确认外购商誉,不认可自创商誉。
(2)无形资产的财务定义。1997年发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不具有实体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2012年发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同样,上述两个财务制度与规则的发布时间间隔达15年,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却完全相同,强调不具有实物形态,只要能够给主体提供某种权利,不论其是否具有可辨认性,都可以界定为无形资产。从加强财务管理的角度,能够可靠计量并不是成其为无形资产必要条件。所以根据无形资产的财务定义,商誉等资产是属于无形资产。
(3)无形资产定义的辨析。会计准则确认一项资产,包括无形资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会计主体,二是成本能夠可靠计量。这种定义是符合会计核算需要的,因为只有能够可靠计量的资产才能进入会计核算系统并最终进入财务报表之内,成本或未来经济利益不能可靠计量的资产则难以加以记录和报告。这种满足会计核算需要的定义同时也导致大量能够为会计主体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被排除在会计核算系统之外,最终编制的财务报表也无法全面反映主体的经济利益,从而无法更好为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服务。财务规则与制度对无形资产定义的出发点是财务角度,不问可辨认性,只要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权利就属于无形资产。和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相比,范围得到拓宽,涵盖了商誉等资产,从管理的角度看,更有利于高校在无形资产管理时不仅仅局限于账面所记录的无形资产。但是,该定义通过举例说明无形资产包括商誉和其他财产权利,只强调除其他财产权利,已无法适应新时代高校发展和资产管理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高校无形资产内容进行重新界定。
2.高校无形资产的内容
高校无形资产涉及面广、形式多样。早在1995年,上海交通大学邵传芳副研究员就将无形资产分为如下几类:智力资产(专利权和科学技术);高校的知名度、信誉、招牌、风格、社会影响等;知识信息;关系网络;国家给予高校的一些特殊政策待遇等五类。2012年,武汉纺织大学程彩君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高校无形资产的外延进行拓展,分为技术知识类资产、政府特别授权类资产、声誉类资产、名称标识类资产和信息网络类资产五类。这种外延的拓宽是随着时代发展,高校管理中不断出现新形式无形资产的结果,是对高校无形资产进一步深化认识的结果。上述对无形资产的分类存在一定局限:由于分类未考虑会计核算因素,所以高校财务报表中缺乏对无形资产完整信息的披露;由于缺少无形资产财务信息的提供,所以难以对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提供财务支撑,难以有效实施分类管理。
本文认为可以按是否能纳入高校财务报表内,将高校无形资产划分为表内无形资产和表外无形资产,从而进行分类管理。表内无形资产就是符合《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的定义,能够可靠计量,从而能进行账务处理,最后能按照确定金额列示在高校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表外无形资产就是能够为高校产生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但无法进行货币计量的无形资产,这类无形资产无法进行账务处理,无法在高校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但可以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或者单独编制高校无形资产报告的方式,通过非货币计量等方式加以披露。这种分类能满足政府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核算的要求,通过对表内无形资产摊销的方式,为计算高校科研成本和教学成本提供会计信息,较为真实地反映表内无形资产的成本。同时,将其他表外无形资产通过在附注中加以说明或单独编制高校无形资产报告的方式加以披露,能够保证高校无形资产的信息完整,尤其是将那些影响深远、面广的表外无形资产持续加以披露,能够明确高校明确无形资产管理目标和重点,同时全面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能够为社会评价高校提供一个有效窗口。
表内无形资产主要包括高校取得的各种专利权,工程设计与产品设计图纸、教材、开发的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形成的著作权,高校注册的各类商标,高校通过各种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高校发明和掌握的不公开的先进技术、资料、技能等非专利技术,高校通过购买等方式取得的各种教学与管理软件,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支付的相关使用费。
表外无形资产主要有:其一是校誉,就是社会对高校声誉的总体评价,比如社会机构对高校的排名、高校所具有的行业或区域特色、高校的学生生源构成情况等;其二是政府授权,比如高校取得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国家重点项目研究基地、“国家特色高职”等政府授予的资格,博(硕)士点数量等;其三是高校文化,比如高校的辉煌历史、历史名人与历史文物,高校的校徽、校训与校歌,高校的精品课程,高校的校报与杂志等;其四是高校社会关系,比如高校校友成就排名,高校在知名科研团体中的领头作用,校企合作的广度与产教融合的深度等。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1.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缺乏战略眼光
不少高校对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没有与高校自身战略结合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只是局限于无形资产管理具体任务的落实,比如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进行资产清查而清查,缺少对无形资产管理的长期规划,不具有战略管理中对长远性的要求。其二,高校对无形资产管理基本上就是财务部门的事,只要按照现有制度完成核算即可,没有将无形资产使用部门或者创造部门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考虑,缺少战略管理中对全局性的要求。其三,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更多是一种静态的、简单重复的管理,对于社会技术环境变化,国家对高校发展要求变化反应较慢,缺少战略管理中动态调整的要求。其四,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没有与成本控制、技术转化和产教融合等结合起来,缺少战略管理中系统性的要求。
2.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体制不顺
从行政主管部门来看,高校资产向上对应的管理部门表面上看是明确的,但由于无形资产具有不可计量性导致了高校的很多无形资产并没有向上呈报机制,这部分无形资产其实是游离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管理体系之外。
从高校自身层面来看,高校基本都设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专职的资产管理岗位,但基本只管理实物性资产,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要么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缺位的。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通常是科研处的事,学校声誉类资产通常由党政办公室管理,校友关系或校企合作关系通常由校友会或对外合作部门管理,这些部门通常将这些资产管理工作作为附属任务,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自身管理的内容属于无形资产。高校无形资产实际上存在多头管理问题、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学校也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
3.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缺失
长期以来,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缺少相关具体管理制度的保障,管理的随意性比较大,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研究成果转化不充分、校名校标被滥用等现象时有发生。
从管理过程来看,缺少无形资产入口管理制度,没有从源头上对无形资产取得和形成进行规范,甚至导致高校形成了无形资产而不自知。缺少无形资产过程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有效的无形资产日常使用、维护和退出等制度;没有结合无形资产的各自特点,分类制定相應的过程管理制度。缺少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管理制度,从法律层面对自身无形资产进行全面保护的制度不够健全,优质科技资源的成果转换制度还比较滞后,没有充分发挥高校无形资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三、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建议
1.加强高校无形资产战略管理
(1)树立无形资产管理战略意识。首先需要高校内部管理人员熟悉学校发展战略、树立战略管理意识、提高站位,将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纳入战略管理系统考虑,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进行无形资产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
(2)确定本校无形资产战略的目标。战略目标是战略管理的出发点,高校无形资产战略目标通过理顺无形资产管理体制,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通过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学校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学校的社会和国际影响力,为实现学校总目标服务。
(3)制定本校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规划。结合学校的无形资产战略目标,采用科学的战略规划手段,从学校资源现状出发,对规划期的相关要素变化进行分析预测,确定实现战略的手段、措施和方法,制定既有战略高度,也有灵活度的长期短期相结合的无形资产战略规划方案。
(4)实施本校无形资产管理战略。在无形资产管理相关部门和人员学习和了解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和具体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按照战略规划要求的任务和时间要求,上下联动、全员参与,保证战略规划按照既定路线图和时间表落地。
2.理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体制
从高校与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看,应在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础上,结合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特点,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纳入其中,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所属高校的表外无形资产进行集中科学管理,挖掘所属高校表外无形资产价值,从宏观层面进行精准指导。由科技主管部门将高校知识产权等与国家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相关的无形资产进行集中归口管理,从宏观层面结合国家科技政策进行细化管理和指导。
从高校内部管理看,可以将无形资产按照表内和表外无形资产进行分类归口管理,其中表内无形资产业务上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归口管理,表外无形资产应该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部门进行归口管理。建立分管校长直接领导,归口管理部门负总责,党政办公室、科研部门、校友会、对外合作部门和系部等具体负责,财务部门进行财务管理的内部无形资产管理体制。
3.建立完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应遵循分类管理原则,如前所述,高校无形资产种类繁多特点各异,结合内部管理体制,从表内无形资产和表外无形资产两个大类出发,再细化建立若干管理制度。要遵循过程管理原则,按照无形资产入口、日常管理和退出等建立全过程管理制度。要遵循保值增值原则,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现有制度进行无形资产管理,在制定规范流程的基础上,将法律保障、内部监督等环节融入管理制度当中,确保无形资产不流失的基础上增加价值创造。要遵循不断优化原则,高校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国家持续推出鼓励科研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要求高校应及时对无形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调动高校科研人员积极性,促进高校科研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榕璠、张颖.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探析.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5).
2.程彩君.高校无形资产构成及管理现状分析.会计之友,2012(5).
3.邵传芳.论高校无形资产评估的重要性.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5(12).(责任编辑: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