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问“德育一体化”

2020-04-29班建武

教育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立德品德

班建武

德育一体化的提出,重点就是要解决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的突出现实问题,其核心在于将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可以说,德育一体化,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其中的‘体:立德树人。

自200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以来,德育一体化已成为提高德育实效途径的重要政策话语,一些地方也在德育一体化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2020年1月,国家教材委员会颁布的《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又再次强调了德育一体化的重要性。可以说,德育一体化已成为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德育建设的努力方向。

但总体而言,关于德育一体化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研究,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德育一体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当前,切实推进德育一体化,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以下问题。

目标上:德育一体化以何为“体”

目标是行动的指引,如果目标不清楚,行动将容易迷失方向。因此,讨论德育一体化问题,最为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厘清德育一体化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德育一体化更多的是一个政策话语和实践要求。从已有的政策文本和实践探索来看,德育一体化主要指向的是德育实践中的两大现实问题——从纵向的角度看,德育一体化要破解的是大中小幼德育彼此割裂,缺乏有效衔接,以及由此导致的各学段德育内容、德育方式简单重复等问题;从横向的角度看,德育一体化则是要努力实现学校内部不同德育形态之间,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不同德育主体和德育资源的有机整合问题。简而言之,德育一体化要努力的方向就是要构建纵向贯通、横向整合的育人体系,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此处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无论是现有的政策、理论还是实践,似乎有关一体化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德育一体化而展开的,鲜有智育一体化、体育一体化等方面的论述。从理论上讲,所有的教育要想取得有效的育人效果,都需要实现自身在教育上的一体化。但为何仅仅是德育一体化问题成为政策和实践关注的重点呢?深入探寻这一问题,或许有助于我们更为明了德育一体化的努力方向。

实际上,强调德育一体化,与德育自身的特殊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德育之所以比其他各育更强调一体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的品德成长有着不同于智体美的发展规律。就学生的品德成长而言,几乎所有的教育时空都会对学生的品德产生或直接或间接、或显性或隐性、或即时或长远的影响。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会对学生的品德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学生更多的是通过“暗示”的方式接受其所处环境的价值影响。也就是说,相比于智育,德育更容易受不同主体、不同环境有意或无意的教育影响。当前学校德育实效不高的一个重要外部原因即在于家庭和社会所传递的一些价值观与学校德育教导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甚至冲突的地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正是因为如此,一些德育工作者才会发出学校德育是“5+2≤0”的无奈感叹。

此外,德育与其他各育存在的一个显著不同就在于,在其他各育可以很大程度上通过非常系统且边界清晰的“学科”门类来落实,但德育所面对的是人的生活,而生活本身是无法割裂的。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德育不是某个单一学科可以独立完成的。如果没有不同学科间的相互协同,而是仅仅将德育作为某门学科的任务,那么,这样的德育是很难实现其育人目标的。

因此,德育一体化的提出,重点就是要解决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的突出现实问题,其核心在于将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可以说,德育一体化,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其中的“体”:立德树人。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品德成长的规律,将不同德育主体、德育资源、德育形态有机整合,从而确保德育能够以一种更加科学化、层次化、系统化的方式整体推进。这实际上也表明,德育一体化不是要将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学校完全按照一个模子要求,而是让各校在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前提下,因地、因人制宜,打造自身的德育特色和德育品牌。

對象上:德育一体化要“化”什么

如果说目标解决的是德育一体化的方向问题,那么,对象则是要重点明确德育一体化所涵盖的内容,即德育一体化到底要“化”什么的问题。从前文论述可以看出,德育一体化要实现的是构建纵向贯通、横向整合的立德树人体系的目标。因此,其所要“化”的对象也可以从纵横两个维度进行区分。

从纵向的角度看,德育一体化指的是不同学段的德育要能够在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层面真正实现纵向衔接,以确保德育在时间维度的连续性和螺旋式上升。因此,其所要化的对象从大的学段划分来看,就是大中小幼如何实现彼此的上下沟通和有机衔接问题,重点是初始年级与其低学段、毕业年级和其高学段之间的德育衔接。而要从小的学段划分来看,德育一体化就是大中小幼内部不同年级之间在德育体系上的分层建构问题。因此,从纵向角度讲德育一体化,不能仅仅着眼于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的上下衔接问题,也要充分考虑学段内部不同年级德育的系统设计问题。

从横向的角度看,德育一体化要解决的就是不同德育主体、德育资源间的协同推进问题,重点是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引领下,确保各种教育力量价值导向的一致性。从宏观的角度看,横向角度的德育一体化就是要确保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德育能够真正建立起“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育人格局。而从微观的角度看,横向角度的德育一体化则主要聚焦于学校内部不同德育形态之间的有机整合。长期以来,我们对学校德育形态的认识较为单一,往往认为专门的德育课和德育活动才是德育,而忽视了学校其他德育形态的重要育人功能。一定程度上,这既浪费了宝贵的学校德育资源,也在影响了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实际上,学校德育的形态是多样的,既有直接德育也有间接德育,既有学科德育也有活动德育,既有显性德育也有隐性德育。比如,德育课属于直接的、显性的德育,而学校的管理、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则属于间接的、隐性的德育范畴。如果学校德育只依靠直接的、显性的德育,那么,学校德育的品质将难以获得真正的提升。

此外,从对象的角度思考德育一体化,还必须明确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的品德是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有机整体,因此,德育一体化在对象上就必须要充分考虑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关系,进而去做整体性的科学设计。当前的学校德育更多的是在道德认知层面下功夫,但对于道德情感等层面的考虑则相对不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在德育方面“知行脱节”。因此,德育一体化就其所要“化”的对象而言,还应包括学生品德心理结构各要素的整合。

方法上:德育一体化如何“化”?

若想将德育一体化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明确一体化的实现路径和方法。总体而言,德育一体化的路径和方法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但就目前而论,需要着重解决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核心问题。

第一,主体上,要明晰各方德育力量的责任。可以说,德育一体化是一个事关德育全局的关键性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责任主体。从教育行政部门来看,其在德育一体化中的主要责任就是要切实打破影响和制约德育一体化实现的各种体制机制问题。比如,在管理层面上,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德育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这必然不利于德育一体化的实现。国家教材委员会的建立固然在教材层面有利于不同学段德育教材的有机衔接,但是,德育不仅仅是教材的问题,还涉及其他的部门和不同的德育形态。没有管理上的一体化,就很难实现具体教育上的一体化。

对于教育者而言,德育一体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观念,二是能力。就前者而言,即确保每位德育工作者都自觉树立立德树人的德育意识。没有观念上的共识,不同形态的德育将很难真正实现有机整合。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确保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家长和社会成员的头脑之中。就后者来说,德育一体化要以每位教育工作者德育能力的切实提升为必要条件。只有观念而缺乏能力,全员育人也必然只能是一句口号。这就需要在现有的教师职前教育、教师职后培养、家庭教育等方面,增强相关德育内容的设计。

第二,研究上,要深化德育一体化的理论研究。目前,德育课程一体化存在的诸多问题,与这一领域的专业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要确保充分实现大中小幼德育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就必须加强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只有在学理上充分明晰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具体内涵,厘清德育课程一体化的科学依据,才能够最终实现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有:德育一体化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德育一体化的内涵、本质和功能等,这是确保德育一体化科学性的关键所在;青少年品德发展规律的阶段性特征和青少年道德学习的内在机制,这是真正实现德育一体化的内在依据;德育一体化的顶层设计,这是确保德育一体化的制度保证。

第三,管理上,要做好德育环境的社会治理。仅就教育自身谈德育一体化是远远不够的。诚如前文所述,学生品德的成长是在一种全时空环境下完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一支力量而不是全部。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学生的价值观往往更容易受到不同渠道信息的影响。因此,必须从国家层面加大德育环境的社会治理。重点就是要确保学生所能接触的各种信息在价值导向上体现主流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从而能够真正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价值导向的一致性。从这个角度看,德育一体化就不能仅仅理解为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而是要与整个国家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此,才能最终实现德育一体化的目标。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梦茜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立德品德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好学者贤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品德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