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
2020-04-29沈艳
沈 艳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职业教育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它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呈现出了新的形式。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包含专业的会计素养,更重要的是具有综合实践素养,在工作中可以适应多样化的企业要求。产教融合能帮助学校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也为学校培养相关专业的适销对路的人才提供了保障,因此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行业面临的困境
(一)会计行业独特的性质
不同于其他行业,会计行业首先不是生产性行业,无法大规模到企业实训,同时由于涉及财务信息,保密性较高,这两个特点就使得学校在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很难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会计专业的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学生实践经验严重不足,而学校很难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实践机会,这就导致许多的学生,虽然专业知识过硬,但是缺乏实践的培养,没有实践性的训练,使得很多的学生自身能力欠缺,在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很难及时适应企业要求,不能符合企业对于人才的标准,对于行业的发展以及动态缺乏敏感性,这就造成了高淘汰率的情况出现。
(二)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
近几年,人工智能不断地涌入各行各业,信息革命给身处企业管理活动中核心信息处理位置的会计部门带来了巨大挑战。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企业的基础业务被集中起来,通过专业化、流程化、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变成了流水线工作。
人工的智能在会计行业的应用颠覆了高职院校原本对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行业“基础性人才”。这样的趋势对于会计行业的工作人员以及高职院校中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们来说,对其就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也突然脱靶。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机会
职业教育是横跨了职场和学校的教育。尽管不能把就业当做学校培养学生的最终动机,但不能否认的是学校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应该从职业需求考虑。产教融合是职业学校必须考虑的问题。但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比皆是。以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为例,存在问题如下:
(一)实践教学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与产业融合程度不高
以会计专业典型实训课“VBSE虚拟情景模拟”为例,虽然课程尽可能地模拟了工作环境,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实训场地并不是真正的工作环境,面对的仍是老师和同学,而不是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顾客或者同事;面对的工作情景也是大类上的工业企业账套,放之四海而皆准,既无区域特色、行业特色也很难根据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账务处理。这样使得教学实训的仿真度比较低,无法真正激发出学生实际能力。实践教学无法及时按照区域发展、社会变化动态调整,重点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实训课程只是作为理论课的延伸和补充,脱离生产实际,与产业融合程度不高。
(二)课程建设企业参与度低
实训课程在建设过程中缺少企业的参与。学校培养的学生走不出去,企业专业人才走不进来。学校期望企业参与到课程建设中,但是由于企业在与学校进行合作过程中找不到恰当的契合点:企业发展难点与院校发展目标不对接,企业投入职业教育的产出比不确定,所以企业参与热情并不高,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法律作为保障,因此在课程建设中企业的参与仅停留在表面。
课程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之间契合程度不高,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存在一定的困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施,学校注重开展实践课程,但实践课程开展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活动要与企业进行协商,从实践时间到实践内容都要将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考虑,这就造成学校课程设置的散乱缺乏系统性。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时,一些企业给实习生提供的岗位与学生的专业匹配度不高,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造成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目标得不到贯彻,课程实施质量降低。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脱节
智能时代,会计基础业务变成了流水线工作。企业所需财会人才发生变化,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凸显。尽管职业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但大多数学校总是走不出学科体系,在专业设置、课程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岗位需求脱节,支撑不足影响了产业发展。
智能信息时代的企业需要三类财务人员:技术型财务人员,应用型财务人员、战略顾问型的财务人员。显然企业对这三类财务人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面对变化的产业需求,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最显现的课程实施中显得毫无新意。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的选择等一系列要素的选择中步履维艰。尽管职业院校也在积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状况,调整专业设置、增设紧缺专业、优化专业结构,但其特有的滞后性、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后的缓慢适用期、企业专家参与度低都暴露出目前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是脱节的。
(四)产教融合的机会——从经济学角度谈产教融合的动机
在职业教育中尤其是实践教学中存在这样多的问题,这使得学校作为育人的主要责任人不得不更多地关注产教融合的实施。谈起产教融合,人们必然会想到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旨在了解人们如何决策的社会科学,而作为学校做出的人才培养的决策是影响学生时代最重要的决策之一。我们的观点是,经济条件及其历史变迁的方式对产教融合的认知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我们的假设不是建立在学校对产教融合的决策是建立在由金钱动机驱使的自私人类的基础上,相反,我们相信产教融合的推进主要出于爱和利他心理。学校和社会总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在社会上的立足做好准备。不同学校的产教融合的差异根植于学校自身成长的社会经济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校与学生互动,并期望学生毕业后能适应这个环境。在这样做时,学校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约束:可能富裕或贫穷,能力或高或低。经济激励和约束能解释大部分的产教融合行为。
三、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关键点,而这个关键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课程中去。课程内容只有源于职业场,按照教学规律把前沿的技术要点、最新的市场信息进行处理后,进入课堂实施教学,这样的课程才是最具生命力的。现在职业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而工作过程是动态的、复杂的,会计职业教育就应当从工作过程中这些动态而复杂的要素中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行动体系课程”。更多关注工作的对象、内容、方式、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等,这样的课程是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关注的重点是做事的过程、行动的过程。基于这种“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的课程设计,会计实训教学场所也应是跨界的:可以是普通教室、实验室、实训中心或理实一体化教室甚至生活在企业等。
(一)从知识目标出发完善项目化课程整体设计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基于产教融合构建的会计实训课程,应当实现三个特点:一要符合教学规律,不脱离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本身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二要符合职业发展趋势的需求,在终身教育的时代,职业教育要满足学习者在未来社会变革中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三要符合企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与就业紧密联系,课程建设应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三个方面都对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实训课程的整体设计就应该从单独的学科中跳出来,打破原有课程体系限制,重构实训课程体系。根据行业需求和企业岗位要求重新对课程系统进行整合优化,重新编排实训课程的主线,从实训要求出发填补理论知识。新课程体系要对学生学习领域、学习情景和学习任务进行重新编排,增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设计如下:
表1.会计专业实训课程设计
学校在课程整体设计过程中应分析真实会计实操项目的开展情况,明确课程开发的总思路。理论基础、实际操作以及系统集成均属于会计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方面。具体到实训项目时,应实现通过实训课程的重新设计,达到使学生综合发展知识技能,了解任务的技术目标;通过校企合作,为产教融合项目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即需要重新定位会计实训课程的学习内涵,明确学习目标,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
表2.会计专业实训课阶段学习内涵
(二)从能力目标重设教学组织
尽管教育系统的组织方式会影响学校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的行为,比如就业率的考量,但它不应该被认为是产教融合的最终驱动力。相反,学校的组织方式只是一种在整体上不同的获取教育的途径的表现形式。本着“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理念,应该重设教学组织。
1.线上平台组织教学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既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教学方式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教育部正在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教育部开展的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大力推进线上精品课程体系建设。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线上教学建设也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
线上平台教学碎片化了课程内容和知识点,模块化、智能化知识点,学生可以随时调取学习。随着平台的运用,教师可以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出题形式、规律、每个学生对各个知识点和题目的掌握情况,延展到考频、考试难度等更细的维度。会计实训课程在多年的发展基础上已经建立了信息化教学环境。线上平台的教学组织完全可以按照教育规律和实操特点开展。结合相关部门的线上平台:如税务平台、金融平台等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2.线下仿真实验室
仅仅有线上操作平台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尽管大数据的加持,仿佛为教育开启了“上帝之眼”,但这些线上教学内容与习题编排的数据,有时只能说明问题在哪里,如何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则是更多地依靠线下实践课解决。因此学生的一般问题,优先在线上平台处理,更复杂的更有难度的个性化问题线下再交给老师。线下仿真实践课程内容和比重的安排更加适应学生需求。毕竟线上线下有显著差别:两者目的和受众不完全一致。学校可通过精心设计打造的场景仿真实验室,让学生宛如置身于真实工作场景,教师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完成仿真实训。
3.线下校中厂
产教融合的基础就是“产”。在这样的基础和氛围中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学生才能学到真本领,教师才能教出真水平。这样的“产”不能是单纯的工厂生产,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其目的是为了“教”,在产教结合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再逐步向“产、学、研”发展。因此学校可以在校内设立“代理记账工作室”,外聘经验丰富的企业工作人员作为外聘教师,讲真实的帐带入校园,实现校中厂。
4.线下代理记账公司参观实习
教育是关于“人”的定义。最好的教育,是持续成长。人的成长需要特定的“环境”。这种“环境”的营造一直是实践性人才培养的难点。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唯有通过产教融合突破教学场和职业场之间的壁垒,才能打通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的通途就需要学校与代理记账公司的合作,通过培养学生在特点时间进行参观学习,甚至进入代理记账公司顶岗实习来实现。
(三)多元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种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判断。课程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对学生学习进行督促以及推动课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实践课程教学评价应该区别于理论课程的学习评价,体现在三个方面:
1.更多地加强行为评价,实践课程的考核显然不是一张试卷可以体现的,在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可以帮助更好把控学习效果。所有的课程行为都可以帮助教师快速而清晰地描绘出学生的学情画像,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状况、薄弱环节、学习难点。因此结合课堂活动的表现、实践业务的操作、任务组织的完成、线上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能更好、更公平地评定成绩。
2.更多地强调目标实现度评价,职场工作的结果导向性也应该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得以体现,强调对学习任务的目标实现度的评价可以帮助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更多地强化面对复杂业务的评价,职场环境复杂,产教融合的实践课程设计必然也要考虑面对复杂业务学生的能力体现。为了能够量化考核,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四)重塑价值观
课程的建设依据于人才培养目标,而人的成长除了有具体的实际的数据标注外,更有深藏于内心深处的价值观的考量。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组织,它的教育教学活动也要关注人的内在成长。
产教融合在会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中必然会让学生暴露于显著不同于学校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课程设计中,也必然要考虑到环境对人的价值观的影响。尤其是会计行业原本就是与金钱财富紧密接触的行业。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原本只是书本上或大或小的数据变成了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真账假账、避税逃税的现实世界第一次以真实的面目直逼人心,甚至可能工作任务的分工不同也会影响学生对自我和他人的判断,对真实的扭曲理解。产教融合的实践课程设计中就需要考虑到这样的职场困境,多关注成长中学生的健康引导。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互动,不断输出“耐心”、“专注”、“坚持”等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
四、会计实训课程中产教融合四位一体的要求
为了让学生在走出校门时就清楚地了解变化的、未来的财务处理模式,高职院校在设定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时应深入分析当前的职业需求,合理利用产教融合确定培养目标。
在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中,首先要明确的是不能就教育谈教育,就合作谈合作,脱离发展的实际需求。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从实践层面推动其健康发展,就需要借助政府、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力量,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之中。文明是在交流和碰撞中产生的。产教融合的发展也需要各个方面的交流碰撞,会计实训课程中“四位一体”的融合需要从现实出发,才能产生耦合点,才能建立符合实际的平台。
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训教学,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相匹配,总之在推进实训课程创新时必须考虑到不同群体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需求差异,探索功能更为多元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