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PS RTK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2020-04-28陈凯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RTK技术工作原理

陈凯

摘要:在城镇发展规划中,地籍测量属于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该工作的应用质量也将直接影响到城镇地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度。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开展过程中,GPS RTK技术属于常用的测绘技术,本文针对GPS RTK技术的工作原理、基本构成展开分析,通过研究GPS RTK技术平面控制测量、界址点参数测量、地籍图的测量中的具体应用,其目的在于提高测绘结果的准确性,为城镇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平面控制测量;GPS RTK技术;工作原理;城镇规划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土地资源的消耗量也在快速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前期缺乏合理规划,造成了许多土地资源的浪费,为确保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端正态度,做好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从而为城市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GPS RTK技术的引入,可以对数据测量精度、数据完整度进行提升,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拥有着非常大的应用价值。

1 GPS RTK技术相关内容论述

1.1 工作原理

RTK测量技术又称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它是一种可以随时进行基准站、流动站这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值差分处理,以CGCS2000坐标系为基础的动态测量技术,适用范围广泛。RTK测量技术分为差分法和修正法两种。真正意义上的 RTK指的是基准站把采集所得的载波相位传送给流动站来求差解算坐标,这种方法也叫差分法。而修正法是指把基准站计算所得的载波相位修正后送到流动站,使得流动站收到的载波相位修正之后再解求坐标,这个又叫做准RTK。在應用 RTK 技术的过程当中,基准站会通过数据链将观测值以及测量站的坐标信息传输到流动站之中,流动站在接受数据的过程当中会对 GPS 观测数据进行采集,同时快速处理差分观测值,最终实现精准定位[1]

1.2 基本构成

在GPS RTK技术应用过程中,其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数据传输设备,该设备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在接收到GPS传回的数据信息后,该设备会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随后打包传输到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中进行进一步处理。第二,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在接收到数据信息之后,该系统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细致处理,筛选出错误数据进行重测,以此来提高数据信息的可靠性。第三,GPS接收设备的作用和组成,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在这里不在重复的叙述,GPS RTK技术在应用中,会依靠GPS来完成坐标数据采集,对于信号的接收也属于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2]

2 GPS RTK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2.1 平面控制测量

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平面控制网属于常用的测量手段之一,GPS RTK技术在该环节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GPS RTK技术在测量过程中,会使用到基站和移动基站,对此,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控制点的具体位置,并且对于水准网等级进行确定。例如所选的水准网等级为四等,那么其辐射范围为80km,同时在区域内还会涉及200多个一级和二级导线测量点,从而满足基础测量要求[3]。第二,进行外业测量工作,借助GPS对于区域数据信息机械进行观测,数据采集每间隔3s完成一次,而系统观测时间维持在3min。第三,借助GPS接收设备对移动基站传回的坐标数据进行接收,随后借助传输设备将数据传输到处理系统当中,完成数据处理后及时补测错误数据或遗漏数据,以此来提高数据信息的完整性。

2.2 界址点参数测量

在界址点测量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两种测量方式进行,直接测量方式在应用过程中,主要针对一些建筑物密集区域,控制点分布相对简单的区域[4]。利用GPS RTK技术进行数据采集时,可以参照章节2.1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同时还需要搭配着极坐标法、三角高程测量法来完成高程、角度等信息的采集,误差要求如下:(1)如果在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是直接测量,那么其间距中误差<±20cm,点位中误差<25cm;(2)如果在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是间接测量,那么其间距中误差<±30cm,点位中误差<37.5cm。在间接测量方式的应用过程中,其主要用于平地、丘陵等地形复杂、跨度较大的区域,借助GPS RTK技术进行测量时,需要将其进行区域划分,在平地区域,GPS的辐射范围超过1.5km,将测量区域划分为易测量和较难测量的区域,做好边界处理工作,以此来减少工作量,加快数据信息的采集速度。

2.3 地籍图的测量

2.3.1 数据准备工作

GPS RTK技术相比传统的测绘技术,投入的人力资源成本较少,很多情况下,只需要安排一个测量人员带着仪器前往各个测量点,每个测量点在达到固定解后方可采集,数据存储完成后即可移动到下一个测量点,工作效率非常高。在实际的准备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根据城镇地籍图绘制要求,对于测量范围进行确定,明确具体的测绘范围,借助GPS RTK技术对于边界点进行明确。第二,将界址点落实到实处,对于土地权属进行勘察,便于后续数据整理工作的进行[5]。第三,结合区域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测绘区域,采用直接测量方式或间接测量方式来完成测绘工作。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还需要做好误差控制工作,具体的误差控制参数可以参考章节2.2中的内容,以此来避免误差累积情况的出现。

2.3.2 地籍数据的采集

在地籍数据采集过程中,可以将其分为控制测量和细部测量两部分内容。前者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参照2.1中的内容,进行平面控制网的布置,利用移动基站完成控制网中各控制点数据的采集工作,从而提高数据信息采集过程的合规性和可靠性。后者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工作内容是完成野外数据的采集,按照“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整理→绘制图像→图像导出”的工作顺序来完成相关工作,对于每一个环节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尤其是数据整理阶段,如果发现错误数据或者缺失数据时,需要及时进行数据信息的补足,从而提高了数字模型应用过程的可靠性,为后续地籍图的处理奠定基础。

2.3.3 地籍图的生成

完成数据信息处理后,开始进入到地籍图的绘制阶段,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前期绘制的测绘草图进行分析,明确地籍图坐标范围的合规性,随后以此为基础来绘制相应的数据文件,导入到数据模型中进行图形的制作,随后利用软件对于参数信息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合理化。最后在完成分界线、界址点坐标等信息标注后,得到初步成型的地籍图。地籍图在生成之后并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即对于坐标精准度做出调整,将所有的精准度误差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且对于坐标、方向进行明确,最后再进行地籍图的生成,从而提高出图结果的有效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GPS RTK技术因具备测绘速度快、测量结果准确性高等应用优势,目前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将该技术应用到城镇地籍测量中,对于降低数据信息容错率,提高数据信息可靠性有着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娟.GPS RTK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整合运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3):85-86.

[2]郭鑫.GPS RTK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52):200-201.

[3]邹斌文.GPS-RTK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33(04):123-124.

[4]宋会霖.GPS RTK技术在地籍和房地产测量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51):202-203.

[5]李荣高.GPS RTK技术在城市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31):104-105.

猜你喜欢

RTK技术工作原理
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锌锭自动塑钢带打包改造实践
神奇的“传感器”
关于螺杆桩机的钻具结构探讨
浅谈GPS 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