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名城战略引领下的高新区规划提升研究
2020-04-28王波安奕洁
王波 安奕洁
摘要:在新一轮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背景下,国家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国家明确高新区要以“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整体布局,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南京市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以高新园区为主阵地,加大创新空间集聚力度,形成市域创新空间新格局,支撑创新名城建设。本文以位于南京北翼的六合高新区为例,研究创新名城战略引领下,高新区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规划提升,试图为新时期下高新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实例。
关键词:创新名城;高新区;规划提升;六合
1 引言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图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对于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我国而言,在新一轮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高新区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国家对高新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高新区要以“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为目标,以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整体布局,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创新链与产业链”并重发展,是未来高新区的新要求。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2017年底,南京市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着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2018年初,南京市出台《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宁委发〔2018〕1号),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思路整合设立15个高新园区,以高新园区为主阵地,加大创新空间集聚力度,形成市域创新空间新格局,支撑创新名城建设。本文以位于南京北翼的六合高新区为例,研究在南京市创新名城战略的引领下,高新区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规划提升,试图为新时期下高新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实例。
2 现状特征与问题
2.1 产业门类较多,但层级不高,创新产业基础薄弱、创新平台欠缺
工业门类达10多类,以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科技研发用地布局散,规模小,创新平台欠缺,创新能力在全市处于第三梯队。
2.2 “一心四区” 的空间格局,开发潜力较大,但服务设施缺失
包括经开区、新材料园、新城、雄州、城西板块,面积34.22平方千米,形成“一心四区”的分散结构,经开区、新城、城西接边,与雄州、新材料园在空间上互不相连。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服务设施用地仅占1.4%。
2.3 交通条件优越,但板块之间交通联系欠佳
对外交通通道较多,但互通节点少,雄州以及新材料园对外联系通道单一。道路建设慢,除经开区外建成率不高,板块之间联系不畅。
2.4 拥有山水等特色景观资源,但彰显利用不足
紧邻灵岩山、且滁河南北贯穿,具有特色的景观条件,但目前仍依托傳统发展路径,缺乏创新空间的整体营造。
3 规划提升策略
既有规划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基于各平台需求出发,未能体现规划的统筹作用;二是对创新空间的研究偏弱,缺少相应的空间布局;三是对高新区发展的配套设施缺乏系统构建。因此针对现状和既有规划问题,从“整体提升”出发,对标国家标准,明确建设南京市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提出“整合布局、植入功能、提升配套、集约高效、品质升级”五大策略。
3.1 对标找差,参照先行国家级高新区案例,优化功能布局
对标先行高新区,借鉴其对科研、创意、服务、孵化、配套功能的打造。找出基地的差距主要在高教和研发用地比例低,因此提出增加教育科研用地,为知识型创新储备空间。
3.2 功能植入,实现由传统园区向高新区跨越,塑造高新品牌
基地应以经开区为基础平台,满足产业、企业和人才服务的全方位需求,植入促进高科技成果落地的产业平台、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的功能载体、满足高科技人才需求的配套设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3.3 强调分区统筹,用地混合使用,促进设施共建共享
加强基地与周边的协调,鼓励研发、高等教育、商务功能的混合使用。以高新产业用地为主导,优先满足国家的相关指标要求,同时加强公共服务设施与周边的共建共享。
3.4 存量更新,探索低效用地转型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
分类推动旧村、低效用地更新,推动创新产业植入,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以及为周边生产配套服务的设施。
3.5 城市设计引导,营造休闲宜人的活力空间,塑造高品质环境
通过城市设计加强对重点片区的引导,提升人本体验,营造多样、趣味的人群活动与创新交流场所。
4 规划提升核心内容
4.1 产业体系提升
以智能科技为引领,打造以智能制造、环保、新材料为主导,以人工智能、智慧信息服务等为战略培育的“3+2”体系,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实现产业集聚度超过60%。
4.2 空间结构优化
针对高新区板块布局分散的特征,规划强化区域一体化、区域共享和区域衔接三大策略,链接整合各板块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