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及建筑规划设计初探

2020-04-28黄柯杰陈濛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建筑规划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黄柯杰 陈濛

摘要:人口老龄化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性问题且其在未来将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然而我国在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及配套的建筑规划设计方面却存在理论、经验和实践都发展不足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探索社区养老的服务模式以及配套建筑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建筑规划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规模庞大的养老需求要求我国必须重视社区养老的发展。然而,在这一方面各大城市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分析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的城市,探索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及配套建筑规划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发展内容。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1 国外现状分析

第一,日本社区养老及建筑规划。1)重视辅助空间。土地私有制、国土面积狭小以及老年人口密度大等客观情况导致日本建筑设计师在规划社区养老的配套建筑时格外重视辅助空间。日本的社区养老建筑中会将公共卫生间、淋浴间、医护室、储物间以及污物处理间等布置在公共大厅的临近位置,如此一来养老建筑中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比较集中地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护理和帮助,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当工作人员在公共区域开展后勤管理工作时,可以及时了解到老年人的需求并通过相互协调来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服务。2)重视建筑动线。日本养老建筑中大量采用了围院式的建筑设计风格,也就是说建筑物在平面布局上类似于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因而其在建筑内部的通连设计方面大量采用环状的建筑动线来为工作人员和老年住户提供便捷的通行路线,人们可以通过建筑洄回游动线方便地到达任何一个区域。3)重视灾害应急。地震和风灾频发的日本在设计养老建筑时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生理特点,在建筑物的防火、消防、抗震以及紧急撤离方面都进行了非常完善的布局和设计[1]

第二,美国社区养老及建筑规划。1)居住模式。重视个人隐私以及生活舒适性的美国人在养老建筑的居住模式上也更加倾向于租赁或者购买专门的老年公寓。那些年龄相对比较年轻且具备完全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更加倾向于租赁或者购买自理型养老公寓,此类建筑中通常是单独的中小户型且配备了非常完善的生活设施,而养老社区中还向住户提供公共的洗衣房、运动区域、安保以及公共班车等;那些身体患有残疾或者患有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老年人通常不能实现完全自理,此类人群在老年社区中只能以租赁的方式来获得老年公寓的使用权且在其日常生活中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提供房间打扫、穿衣、洗衣、喂药等助理活动,此类居住模式成为称为助理型居住;对于那些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养老人员,社区中则会提供了护理型的居住模式,此类人群一般居住在类似于医院的养老建筑中且必有必须由具有护士执照的专业人员为其提供各种护理服务。2)发展趋势。美国的老年社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为老年人提供公共场所和交流的机会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精神因素,并且来自家人、社会以及朋友的关怀可以让其更好的保持相对年轻的心理状态,因而现阶段的来老年社区将会重视公共区域的设计[2]

1.2 国内现状分析

第一,上海市社区养老及建筑规划。上海市作为国内人口最多、发展成熟度最高的城市,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20142019年根据上海市老龄委办公室的最新数据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年上海市的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到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8.835.2%,而这一数字在2030年预计将达到40%左右。基于此,上海市早在2013年就出台了《上海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下选取几个方面加以介绍。1)选址。《规划》中明确提出在老年养老设施的选址方面主要考虑城市建成区而避开各类工业区,在保证交通可达性的大前提下避开人流量大的交叉路口或者车辆行驶速度比较快的快速干道等。在环境方面要远离水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区域且要重视绿化建设和空气清新等因素,尽可能靠近城市公共医疗机构。2)服务设施。老年人在养老设施中需要的用餐、公共活动、文化娱乐以及其他辅助性设施都需要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规划》中提出老年社区中应该设计和建立卫生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以及生活服务中心等公共性设施[3]

第二,北京市社区养老及建筑规划。北京市早在2010年就针对市民养老问题编制了专门的《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其规划的期限将截至到2020年。以下从服务于建筑规划的角度对其加以介绍。1)北京市在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规划和设计上充分借鉴了日本、香港以及英国等老龄化比较早且养老服务相对比较完善的地区,在《规划》中提出应该建立医疗、康复、护理、健康养生以及生活照料等在内的综合性持续照顾服务,这一理念实际上与香港的养老服务模式更加接近。2)该《规划》在实施之后对新建设的小区明确提出要在设计和建造阶段充分设计社区养老的服务型设施,而对于已经建成的老旧小区则应该通过提升改造等措施来优化其在社区养老方面的功能和配置。3)社区中的托老所以及老年活动场站要具备足够的服务能力,在这方面有明确的指标要求,例如,社区中的每一处老年活动场站的建筑面积需要达到200到250平方米。

2 设计探析

2.1 服务对象分类

第一,根据我国目前的城市人口生育率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老龄化将是必然到来的结果,因而城市地区应该在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之前通过科学的人口结构预测和城市社区养老规划来制定出完善的策略,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作出应用的贡献。第二,在服务对象方面应该借鉴美国、日本等相对比较成熟的国家,根据老年人口的自理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类规划和分类设计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力措施。

2.2 制定长期发展策略

第一,人口的老龄化具有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发生的特点且呈现出逐步累计的态势,不过这一过程发生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因而城市的管理者应该根据人口情况和城市地区养老服务、养老社区建设的现状进行长远的规划。例如,建设用地、选址、建设规模、时间节点等都是落实养老服务模式和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管理内容。第二,在设计规划阶段要充分借鉴那些养老服务和配套建筑设施发展比较完善的地区和城市,提升相關规划的经济性、节约性、前瞻性和功能性等等[4]

2.3 明确建设标准

为了提高养老资源分配的合理性还应该根据人口在各个区县的分布情况制定出更加明确的建设标准,例如,城市内部可以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将养老机构的数量、建筑面积、服务人群的数量等进行比较准确的规划,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第二,社区养老中的医疗卫生资源、文化体育资源等公共服务业应该在配置规模上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

3 结语

社区养老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路径之一,这一点与养老需求庞大的规模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老龄化社会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会滞后一些,但是来势却非常迅猛。通过对国内外起步比较早的城市和地区进行分析和借鉴并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和配套建筑规划设计策略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浩腾.居家养老模式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类型及布局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9).

[2]江凤香,林俊杰,杨涵惠,等."互联网+"视域下西安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构建路径[J].湖北农机化, 2019(22).

[3]王志斌,马宝见,张可,等.商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模式研究[J]. 城市建筑,2019,016(003):190-191.

[4]吴乐,庞润.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的设计策略探究[J].城市建筑,2019, 016(006):60-62,67.

猜你喜欢

建筑规划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定位
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规划节能设计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与建筑规划探析
探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设计
生态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