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发散思维可视化中实现“分担教学”

2020-04-28黄芳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可视化

黄芳

【关键词】发散思维;可视化;分担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1-0078-03

“分担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情境、条件、平台等,让学生“分担”一部分教学任务,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内容,调查实际应用情况及关注最新发展状态。在此过程中,允许讨论、互相补充、使用模型、查找资料、允许“犯错”,以减少教师的“教”来增加和提质学生的“学”,从而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分担教学”理论的雏形可追溯到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小先生制”,即让孩子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即知即传人”。“分担教学”的本质是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的部分教学任务、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组织,促使学生从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到思维发展、品格养成,最终形成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笔者以一则《缓扫落叶》的时事新闻为材料执教了一堂阅读分享课,在教学中贯彻学校“分担教学”的主张,引入思维导图,经由学生发散思维的可视化实现“分担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简要教学过程如下。

1.课前。让学生研读《缓扫落叶》新闻:2018年10月10日,在北京西山永定河生态文化论坛暨“金秋彩叶季”新闻发布会上,15家公园风景区承诺“缓扫落叶”,留出彩叶观景带供市民欣赏,预计今年北京金秋之景延长至11月下旬。秋风扫落叶,城市留落叶。成都、上海、南京、杭州、北京等地纷纷开始流行“缓扫落叶”。完成思考题:对这则新闻,你如何解读?请用思维导图呈现出你的思维过程和成果。

2.课上。先为学生创设上课情境,播放音乐《秋天落叶》,并观看各地美丽的落叶图,再带领学生看视频,回顾相关新闻,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笔者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如图1)

笔者要求学生从横向、纵向两个方向对思维导图进行再思考,再由全班学生共同完善一张思维导图。要求学生用词语或短语完善,并能够阐释自己的修改理由。完成新闻解读后,笔者带领学生进行迁移拓展,要求对其进行同类联想,关注当下,发掘材料的现实意义,然后小组交流由新闻联想到的相关话题和素材,并在全班交流各个小组的成果。最后,进行片段写作。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上的内容写一个作文片段,小组推荐优作进行展示。

这节课,由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可视化”,实现了“分担教学”。对此,笔者有一些思考和感悟如下。

首先,思维发生,体现不同难度的分担。

“分担教学”强调“为思维而教”,缩减题量,丰富思维,延长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思维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就是知识发生的经历,是知识生产的过程,有时为了达成较为饱和的思维容量,无妨在知识呈现的容量上有所缩减,做到“删繁就丰”,以做“减法”(题量等方面)来做“加法”乃至“乘法”(思维生成能力方面)。

具体到本节课上,“分担教学”意味着减少“复制式思维”的发生,增加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减少直觉思维和动作思维的发生,增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生。在课上,学生在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发散性思维很活跃,由《缓扫落叶》的新闻联想到很多,如自然、乡愁、颜色、美丽等关键词或事例材料。学生思维也由表及里。长期下去,对学生多维思考、思辨思维等的培养将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内容教学,体现不同层次的分担。

“分担教学”强调让学生分担一部分教学任务,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达到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

但无论如何,学生彼此在基础知识、基本潜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有必要实行班内分层教学,在了解学生学习技巧、思维和记忆的发展水平以及知识面、日常生活状况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包括三个不同发展层次的若干学习小组,设小组长、副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若干名,明确小组分工。

如在上述阅读分享课中,课前笔者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选取小组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实现示范引领。在课堂回答环节中,对一般学生都能回答的简单题目,笔者让学生主动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以调动所有学生回答的积极性,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发散开来。而完善思维导图和写作展示环节则略有难度,需要小组一起打磨。这时由小组长全面负责,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员所讲,报告员负责向其他组别的学生展示本组的成果。总之,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来分担教师的教学角色及任务。

再次,错误纠正,实施不同步骤的分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笔者把它分为“纠错”“究错”和“救错”三个不同的步骤,由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完成这三个步骤的教学组织和学习。

在“纠错”环节,小组长分担教师角色,检查批改同组学生的思维成果。在“究错”环节,小组成员和副组长共同探讨错误原因和解决办法。在“救错”环节,小组成员向组长报告正确的答案和思维过程,记录员负责记录。

如在《缓扫落叶》一课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对小组的优秀作品进行迁移拓展,进行同类联想,发掘材料的现实意义,实施了纠错、究错、救错三个活动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课堂评价,尝试部分评价任务的分担。

“分担教学”允许讨论、互相补充、使用模型、查找资料,也允许“犯错”,它把评价作为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分担教学”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教会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学生个体在互相贡献、互相认同、互相包容的课堂评价活动中实现自我肯定、自我激励和自我进步。

以片段写作环节的评价为例,最初笔者的评价设计主要是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两种形式。后来在实施过程中,有未能展示的学生主动提出对自己的片段作文进行自我评价,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在此基础上,笔者马上提议,增加组内互评以保证每个组员的成果都能得到评价和改进,之后由学生自己命题,设计下一次的片段作文。

在《缓扫落叶》一课教学中,小组评价主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结果,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變化和发展。教师评价则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而自我评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关注已经掌握了什么思维方法,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潜力。同时,学生自己进行命题设计,则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检测和促进思维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画图:数学思维可视化的有效工具
思维可视化
基于GeoGebra的高中物理可视化教学研究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