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的现状与趋势
2020-04-28施永川胡洁琼
施永川 胡洁琼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打破社会“均衡”,
拓展了创业教育的研究空间
新时代经济转型升级或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会对高校创业教育产生哪些影响?
杨晓明:现在所说的经济转型升级或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或者每一次的工业革命,其实是对现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破坏”——打破了社会的“均衡”(equilibrium)。例如,汽车被创造出来之后,马车就会被淘汰,和马车相关的一些职业,或者在农业方面和马相关的一些职业或相关产业也会被破坏,汽车进入人们的生活以后,也创造出很多新的专业、职业和产品。20世纪30年代,汽车在美国的家庭逐渐普及,创造出很多的创业机会。同样地,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也会对目前社会均衡造成“破坏”,更多的创业机会也随之产生。
基于当下,对于高校创业教育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我们可以对未来行业发展做大胆的预测,同时可以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教师可以将这些趋势、经验介绍给学生。对于高校和创业教育者而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和进一步发展既是对现有的一些产业或者学科门类的“破坏”,也给予了教育领域一次新的发展机会。
经济转型背景下创业教育的发展应该遵循哪些理念?创业教育将会面临怎样的发展趋势?
杨晓明:我认为高校应当勇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比如目前较火的直播平台,虽然很多人对这一新兴事物采取批判态度,认为该产业并无价值,并没有创造出新的东西,但是我对此持有不同意见:这也是一种新兴事物,对社会而言,它既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影响,我认为可以鼓励其正面作用,将其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例如,韩国在过去一二十年间积极发展娱乐产业,并带动周边产品及产业,促使世界各国人民了解韩国,进而带动韩国旅游及影视产业发展,使民众更易接纳韩国产品。例如,若是前往东南亚国家旅游,便会发现除日本品牌外,其出租车大多来自韩国,与当地人聊天时,他们大都会谈及韩国娱乐产业。因此,我认为直播平台也可称之为新兴事物,我们也可采取引导的态度,使学生科学认知这一产业。
美国创业教育有以下几大发展趋势。一是少数族裔创业(Minority Entrepreneurship)。因为墨西哥裔、华裔、非洲裔、中东裔等众多少数族裔在美国拥有较大社群,对于创业教育工作者而言,少数族裔创业代表了一种潜在的发展方向。二是国际创业(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运用创业思维处理国际贸易,与他国合作,将他国产品引进本国,并将本国产品推至他国。三是女性创业(Women Entrepreneurship)。我认为这很值得思考,专门将女性创业和普通创业分离,是因为与男性创业相比,女性创业有显著不同。例如,有报道称,女性创业的想法创意更多源于兴趣,而男性则更多从职业中获取灵感。四是公司创业(Corporate Entrepreneurhsip)。这一名称很有趣,或许很多人会怀疑,公司能否创业?事实上,目前一些大公司都在设法增强竞争力,以避免未来一二十年内被竞争对手淘汰,因此必须进行“破坏式”创新,即通过建立分公司、子公司从事创业,从事新产品的生产,因此,公司创业也是一大趋势。五是社会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用创业解决部分社会问题,例如,饥饿、贫穷、瘟疫、失学、养老、交通堵塞以及环境污染。如何通过创业解决此类社会问题的研究事实上已在国外开展多年。我认为社会创业也是创业在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
二、创业最大的作用不在于灌输理论,
而在于赋权和转变
创业教育教学是创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创业教学方式与外语、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是不一样的。您是创业学博士,现在也在美国从事创业教育教学,您认为创业教育教学有什么特点,您在教学中遇到的瓶颈和障碍是什么?
杨晓明: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于赋权(empowerment)和转变(transformation)。我们不是要将概念、公式和理论灌输给学生,因为创业这门学科不像管理类学科,或语言、艺术类学科,我认为它更多的是要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创业的种子。这并不是让他们立即甚至辍学去创业,虽然如今有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案例,他们在读大学期间放弃学业去创业并获得成功。事实上,身为创业教育者,我们并不鼓励这样做,而是更提倡创业理念:敢于打破旧观念,使学生知晓除了为公司和政府工作外,还有一种生活方式也同样有前途和未来,这便是创业。
创业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开家杂货铺,或是从事低买高卖此类生意,而是要满足以下特征:可持续化、可扩展化、有利可图。同时,我们要通过创新对现有解决方案进行“破坏式”创新,从而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进而实现“更优质、更优惠、更便捷”地解决人们当下所面临的困难。而大学生或许缺乏此类社会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也许是毕业工作十年后,他们突然发现身边存在困扰已久的问题,并希望将其解决,而此时,创业能够成为一种选择。这其中涉及理念、制度、政策、模式应如何进行革新。
我认为就理念而言,创业教育并非教学生立即创业,而是告诉他们创业是一种能够改变社会、改变人们生活、改变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就制度而言,我认为政府层面可出台政策,给予创业者一定支持与保护。例如,新加坡对创业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创业者破产后,政府规定其可不必卖房抵债,从而保留居住之处。此外,也有现存政策对创业者进行约束的例子,印度规定公司不能随意开除员工否则将付出沉重代价,而这会对创业公司产生很大制约,创业者在聘用员工时会极其小心,因为一旦雇佣关系确立,就如同终身制,除非公司倒闭。因此在此类政策上进行调整,也是一大值得思考的方向。对于创业教育在模式上应该如何革新,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除理论授课外,增加模拟创业。例如,在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课堂上,导师通常会给每位学生20美元,让他们自行开展创业项目。20美元似乎很少,但事实上它在为从事创业的学生们传达这一概念:不要因为资源有限而束缚了手脚,因为大多时候并不需要很多资金就能创造诸多事物。例如,苹果公司就是诞生在一间车库,起初它并没有太多资源和资金,而是采用bootstrapping策略,即利用现有资源或是他人资源进行创业。因此我认为美国的创业者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模板。
三、创业是可以教的,
创业者有“过度自信”的特征
您认为创业是否可以教?如果能教,那么怎么教才是传授创业精髓最好的办法?
杨晓明:创业是可以教的,我非常坚信这一点。创业和管理一样,都是可以教的,只是其侧重点不一样。事实上,我认为不仅是创业,这也适用于很多类似专业。第一,学校不需要有这方面的实际经验,因为它更多是提供理论方面的总结。很多人或许会疑惑创业是否可以教授,其实创业本身是一种“过程”(process),从最初的设想阶段,到中间的评估阶段,再到收集资金、组建团队阶段,包括市场营销以及产品开发,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例如,“精益创业”(Lean Startup)实际上提供的就是一种思维方法,而这一方法论与实际经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并非必须去做某一件事才知晓如何去做;比如原子弹的研制,事实上E=mc2这一公式是在实验室中得出的,但并不妨碍其能够制造出真正有威力的原子弹。因此,无论是作为一种思维还是一种过程,创业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对于创业者思维,我们会总结哪些思维习惯与性格特征会比较适合进行创业。研究表明,创业者会拥有一些特征,例如,“过度自信”(overconfident)对于创业者来说便是一大优质特性。创业者最初“一无所有”,需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发掘市场,进而找寻需求,提供相应产品,若缺乏这种“过度自信”,是无法坚持到最后的。因此,作为创业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一些特征极其重要。另一特征是“效果推理”(effectuation),这一理论不同于传统管理学课程中的“因果推理”(causation),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告知学习创业的学生,学习创业不应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因为MBA是为大公司培养经理人,他们的最主要工作是“执行”(execution),而对于创业者来说,他们需要擅长“搜索”(search)。
现在国内创业教育如火如荼,但是大部分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是没有创业经历的,这也无可避免地招致大家对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的批评与怀疑。那么,没有实际创业经历的教师,是否可以做创业导师?
杨晓明:当然可以。如果他同时拥有创业经历,或是有意识地丰富类似经历,是锦上添花的事情。美国有一位游泳教练,他的队员赢得奥运会游泳冠军后,兴奋地把他丢进水中,结果这位教练并不会游泳,但这不妨碍他能培养出世界游泳冠军。
我非常认同您刚才的观点,相当于教授领导力的人员并非都是领导,这实际上是同一道理。如您所言,没有实际经验的这些教师同样可以做创业导师,例如,他们在理论方面有一定积累,同样可以向学生传授相当有用的创业知识。我们鼓励创业与专业进行深度融合,那么,美国高校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吗?
杨晓明:美国有一种称为“1+1”的主流创业模式。尤其是在硅谷,大约存在两三万家此类中小企业,每年也会产生新的这种企业。这类企业一般由一位大学教授和一位创业者组成。大学教授负责提供自身的科研成果和专利,而创业者则利用其创业经验,将这些科研成果和专利市场化并努力变现,这种“1+1”的模式通常在美国特别流行。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技术转化办公室”(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Office)创业,这在发达国家非常流行。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就有这样的机构,事实上,此类以科研为主的大学大都拥有这种机构,其主要作用是将大学里的部分科研成果和专利转至校外,寻求外界的投资者或是创业者,为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这一模式获得成功后,双方都可分得相应利润,另外,包括教授本人也可将其自身科技成果进行转化。
四、全球疫情将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起到催化作用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线上教学成为世界各大高校的普遍选择,您认为这次疫情对贵校或美国高校的创业教学有何影响?是否会给创业教育带来改变?是否会让线上教学或者慕课的应用更加普及?
杨晓明:此次疫情对于全美高校的教育,包括创业教育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改变就是从面授转移到了线上教学。美国绝大多数高校都选择从3月中旬开始放假,一直到4月初才开始线上教学。半个月的假期除了让教职工能够应对突然爆发的疫情之外,也给所有的师生一段时间使其能够适应线上教学。整个学校的信息技术部门、行政部门、课程支持部门,都在积极迅速地为从线下到线上课程(包括所有的创业课程)的转换做准备。绝大多数教师没有线上教学的经验,大家都认为线上教学势必会到来,只是没有料到会来得这么突然。对于创业课程来说,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如何将各种团队活动、模拟游戏、分组讨论、报告等体验式学习的内容搬到网上去。同时,我也在思考,类似于疫情这类的社会性突发事件是不是对创业教育的方向和内容也会产生影响。由于疫情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改变,比如保持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养成更健康的卫生习惯等,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教育学生去拥抱这些改变而创立一些顺应时代的企业。
彼得·蒂尔在《从0到1》这本书里谈到,当一项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价值超过已有产品或者服务十倍的时候,那么这种产品或者服务就会非常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我认为现在线上教育和慕课给学生带来的价值已经接近或者甚至超过十倍这个临界点了,因此,很容易能够被大家所接受。
我们也可以将此次疫情视为一种处罚机制或者一种“催化劑”,当前线上教学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时期,疫情可以更容易、更快速地让大家接受线上教学的教育方式。相对于传统课程,创业课程更多需要线上和线下教学的结合,但是线上教学不失为一种非常便捷有效和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
创业有很多独有的教学工具,如商业模拟画布,那么这些独有的教学工具与技术对创业教育教学有什么意义?
杨晓明:我认为画布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能够帮助创业者或是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商业模式,进而更好地改进工作,或是在团队活动中更好地互相合作。如同我们要从某地前往另一地方,可以步行,可以骑自行车,也可以坐汽车,而画布这样的教学工具或许能更有效、更全面地帮助你去理解和规划,从而改进商业模式。
实践在创业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百森商学院会开展企业孵化式的教学模式,如教授在讲授创业内容的过程当中,讲授公司注册时,便会要求学生真实注册一个公司,随后在课程中根据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等知识点,一步步运营一个真实的创业项目。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教学模式,您认为其是否可行?
杨晓明:我非常赞同这种方式,我在课堂上也会开展类似的活动。谈到创业财务或是创业资金获取时,我们便会运用类似的方法。例如,我们讲的“equity”:出卖公司的一部分资产以及股份来换取资金的投入,还有一种方式是直接向银行贷款。此外也存在一些新兴方式,如“众筹”,我会让学生去搜索名为“Kickstarter”的众筹网站。首先我会让他们去了解其他人是如何众筹的,随后我会鼓励他们注册一个账号,并上传自己的“想法”,进而真实体验如何通过众筹筹集资金。同时,我也会让他们同创业者进行交流,我会邀请一些“客座嘉宾”来到课堂,他们都是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业家,能够成为学生的创业导师,将来也可与他们开展合作。
五、美国社会推崇创业者,
营造了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
大家都知道美国是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目前在这一领域也是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那么美国高校近些年来在推进创业教育教学方面,开展了哪些改革,它的总体现状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晓明:美国高校在1976年就开设了第一个创业的MBA班级,迄今,2000多所大学都开展了创业教育课程,其中既有本科教育层次,也有硕士、博士教育层次,包括专门的创业学专业和辅修专业(minor),同时还有“主修”(concentration)课程,学生会在其中选修一些创业课程,毕业时也可将其写在简历之中。
美国也非常重视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例如,现在全世界约有十余所大学设立了专门培养创业学博士的学位项目,而美国则占据绝大多数。这些年来,美国培养了很多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涌现了众多研究成果。理论是教学的有力支撑,美国非常重视理论研究,设立了创业期刊,分享来自全世界的优秀研究,这对创业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我认为就社会层面而言,美国非常推崇创业者。一些创业者会经常被邀请至高校演讲,这对于整个创业教育的推广也具有非常好的示范作用。美国较为推崇的理念是,创业者如同英雄,他们解决了一些问题,改变了这个世界。而反观我们国内,可能在这方面,创业者还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在美国,有些创业失败者甚至也会被当成英雄,大家认为他们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为改变现状做出努力。虽然没有如同中国要求所有大学都必须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和企业已经意识到创业对于社会经济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现在创业教育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全球的大学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相关课程,如何评价创业教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国内现在也提出创业教育要往专业化、精细化、高质量方面发展,那么高质量的创业教育都有哪些特征?
杨晓明:对于这个问题,我或许没有太多发言权,因为创业教育需要长期的过程才能观察出它带来的一些变化和帮助。于我而言,我在美国还没有这方面的切身体验,因为我最早的毕业生也是刚刚毕业,虽然他们也有从事创业的,但是结果如何还不能下定论。因此我暂时还无法进行一个横向的比较。但据我了解,部分机构会通过一些手段来衡量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如全国性质的商业计划竞赛或是创业专业的排名。美国有一个组织叫“中小企业与创业联合会”(Association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repreneurship),这一组织每年在不同地方召开一次年会,在年会上它会展示美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进行总结,随后会组织评比。每次年会上都会出现一批表现优良者。它有各種各样的奖项,如“最佳创业本科教育奖”“最佳创业研究生教育奖”“最佳创业博士教育奖”“最佳科技转化比例奖”,同时还会设有学生创业比例的奖项。
编辑 王亭亭 校对 朱婷婷
采访整理:施永川,温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教授;胡洁琼,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温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编号:20180119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