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业的哲学反思
2020-04-28徐小洲
编者按:2019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创业教育教席创办十周年。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亚太地区设立的唯一一个创业教育教席,在教育部、浙江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关心和指导下,创业教育教席团队以创业精神积极开拓创业教育研究新领域,推动国内外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走在中国前列、走向世界舞台,获得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为进一步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2019年10月9-1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浙江大学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创业教育教席、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八届创业教育国际会议在杭州顺利召开。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劳工组织(ILO)、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及来自30多个国家政府部门、教育机构、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代表共计200余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系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聚焦“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创业教育”。
会上,浙江传媒学院校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创业教育教席主持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主席徐小洲作了题为《知识创业的哲学反思》的演讲,指出哲学反思是人类价值理性之源,是拨开人类社会迷雾的指明灯,并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知识创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创业与社会变革的紧密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原所长、浙江大学教育学院2017-2019年客座教授阿恩·卡尔森(Arne Carlsen)作了題为《反思第四次工业革命和<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背景下的创业教育》的演讲,介绍了如何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背景下,重新思考创新创业教育。马来西亚金融规划委员会副主席彭家耀(Phang Kar Yew)作了题为《人性化的数字金融素养》的演讲,作为数字金融行业的工作者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参与者,他在报告中结合工作实践,对马来西亚金融规划委员会的工作实践及人性化的数字金融素养作了介绍。结合报告内容,本刊围绕“创业教育中的数字金融素养”主题,在会议期间进一步专访了彭家耀先生。访谈中,彭家耀先生进一步阐释了对数字金融素养、创业及创业教育的理解,并对数字金融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提出了几点建议。日本创业发展中心首席执行官原田纪久子(Kikuko Harada)做了题为《如何促进青少年参与社会创业》的演讲,她结合日本创业发展中心的创业教育实践项目,介绍了日本在中小学及大学阶段,全方位实施创业教育的典型案例。本刊结合上述会议演讲和采访,特编译了专题文稿,以飨读者。
一、哲学:人类价值理性之源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科技变革等一系列复杂而多样的问题。面对扑面而来的全球性技术巨变,当前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各国领导人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指出,我们应致力于推广前瞻性的发展理念和适切性的政策举措,通过教育、就业、经济、劳工等部门的系统协作与融合,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确保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提供公平和优质教育,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经济增长,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可见,创业教育不仅是满足个体生存发展需求的权宜之计,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百年之计、国际社会创新发展的长远之计、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千秋大计。
当前,为更好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有必要从哲学的视角来反思当前知识创业及创业精神。之所以要进行哲学反思,是因为哲学是人类价值理性之源,是拨开人类社会迷雾的指明灯。众所周知,创新创业是一个与政治、经济、工业、科学、技术等密切相关的话题,不同的专业领域有不同的创业意涵。哲学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社会发展的价值理性之源,我们也都在包括创业精神在内的哲学思想中开展实践活动。从20世纪末开始,笔者一直从事创新创业研究,时常观察和思考诸多创新创业活动,探究哪些因素影响着创新创业决策。本文从哲学角度思考创新创业活动,以求厘清创新创业发展之源。
从内涵来看,创业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创办企业。最近,笔者与一些企业家探讨创业的价值。有些企业家在前30年将企业办得风生水起。但最近几年,生意处于低迷状态。在这当中,有的企业家会觉得失去了一切,如同失去了生命。因为经济效益于他们而言意味着一切。但另外一些企业家的心态则不同,他们认为:“即便钱损失了,一无所有,也觉得只是损失了1%,仍然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因为并不想挣很多钱,尽管它对生活很重要”。其实,创业价值观的形成,源自其背后的哲学认知与思考。
这就是笔者今天以“知识创业的哲学反思”作为本文主题的原因。只有认清创新创业在哲学意义上的本质与意涵,才能更好地改进创新创业现状,进而改善世界。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观点。
二、创业:人类社会发展的永动机
(一)基于创业冲动的人类进化
创业的出发点是打破一切束缚,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与空间。其中,打破束缚是人类进化的最初意愿,也许是动物与人类之间的本质差别。要理解这一内涵,不妨先思考“人类来自哪里?”“人类诞生以来,经历了怎样的进化历程?”“进化意愿发生了哪些变化?”等问题。
对人类的起源,可以发现不同的解说。其中,进化论是最经典的假说。有人比较形象地展示了人类从早期的猿人类,经历原始人类、智人类,最终进化到现代人类的过程(见图1)。在这一进化历程中,人类折射出独特的创新创业精神。一方面,人类试图打破束缚,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与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经历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无论人类起源于哪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最终都走到了一起,形成了当下的现代社会,也正不断探寻着未来共同的发展事业,努力开拓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创业是人类的本质属性,该属性一直推动着人类进化,创业性社会也一直伴随着人类发展。为此,在人类共同利益面前,共享、创新、可持续的观点应该得到提倡。
(二)创业的本质决定了社会的创业属性
创业的本质是创造新价值。没有价值创造,就没有当代人类社会的發展。什么样的价值创造才会对社会有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讨论的话题,因为它关乎人类生活的根基。对大多数人来说,经济基础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根基。但在笔者看来,价值观是人类社会极为重要的灵魂。当今社会,不同国家、不同群体都拥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导致对创业的本质有着不同的理解,最终形成不同的社会创业属性。
(三)丰富的创业机会
不同的价值观造成了对创业本质的不同理解,进而影响着不同社会的创业属性。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创业社会的价值观。人类的社会属性决定着人们在创业社会中的行为方式。创业的世界没有旁观者,必须人人参与,“不让任何人落后”(见图2)。美国有一部电影《黑鹰坠落》,里面的大兵们高喊着:“一个人都不能掉队”(No One Can Be Left Behind),展现出团结一致的精神。同样地,在创业社会中,每个人都不能被落下,大家必须走到一起,共同推动创业机会的产生和创业社会的进步。
三、科技:社会创业发展的引擎
(一)科技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
科技决定着经济社会进步的轨迹。当前,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其带来的技术进步推动着社会整体的发展。至今,人类社会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的,以机械化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十九世纪后30年发生的,以电气化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的,以自动化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二十世纪末至今正在发生的,以智能化为主要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中国角度看,四次工业革命确实给国家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49年的123亿美元发展到2019年的100万亿元;从1949年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不足5%,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发展面貌日新月异。
从全球范围看,四次工业革命之间并非迭代关系,而是交织关系。当前是在没有全面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甚至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开展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可以说,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科技引领性革命,社会、产业、政府等并没有做好充分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准备,传统创业面临着巨大挑战甚至牺牲。因此,创新创业是社会整体性的,而不仅仅是个体的。
(二)科技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科技影响着人类生活方式的变迁。事实上,工业革命的发生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正改变着我们自身。例如,我们现在拥有并日常使用手机、计算机等便捷的电子设备。我们也许会觉得这些设备属于我们,但实际上,我们在使用这些设备的同时,我们的时间也正被其占据着。例如,我们的日常信息交流被短信息、邮件、视频会议等塞满,我们的生活节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快速,我们的生活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电子化。
(三)科技将决定人类社会的未来
科技将决定人类未来。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同于前面几次工业革命,智能化革命将带领人类迈进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在人类为之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前,尽管可以创造许多新的事物,并基于科学技术做出许多新的预测,但是仍然不能确定真实的未来社会形态。因为如今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而不是人类意志本身。科技已成为包括国家在内的社会综合体的核心竞争力。
四、未来的创业变革:基于技术创新
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元、复杂、激烈。人类社会将面临来自不同民族与群体利益分歧的挑战,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的挑战,人类创造的新生命体、智慧体的挑战等。如果说创业的驱动力是多元的,那么未来社会创业将越来越依赖科技发展的主驱动力。
(一)引领社会变革的四个知识创新领域
人们或许在思考,30年后人类会如何生存?也许还生活在地球上,也许已借助人工智能(AI)开展新生活,也许正利用科技在太空中探寻新事物。面向未来,许多科技创新将引发巨大的社会变革,下面以四个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为例(见图3)。
第一,宇宙科学与外星智慧生物(Cosmology and intelligent extraterrestrial beings)研究。人们将会探寻“作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群体,我们是否孤独?”“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的智慧生物存在?”等问题。
第二,复杂科学背景下的大健康(Big health in the background of complex science)研究。人们将会探寻“在复杂科学背景下,医院及医疗事业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对一些新兴的或未预测到的疾病,人们应当如何应对?”“人类的健康状态会如何演变?”等。
第三,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与人机混合共生体(AI robots and AI -human symbiotes)研究。当前,AI领域中著名的索菲娅被某国授予公民身份,成为地球上首个被赋予国籍和公民身份的机器人。在AI浪潮之下,人类应当如何应对?AI与人类谁更智能?
第四,以知识交叉与融合(Interse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为基础的大科学研究。知识的交叉与整合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有效整合知识技能?”“如何促进传统知识观到知识交叉整合的转变?”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在未来社会变革中深入思考。
(二)面向社会需求的大学创新
未来创业社会的升级需要大学、产业、政府的协力推动。在错综复杂的新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需发挥更大的协调、组织和引领作用。
第一,打破疆界的全球大学科研与治理联合体。大学创新不仅需要基于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且要基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希望社会公众及校内师生都对大学感到满意。但是,除却满足社会期待与需求之外,也需要满足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如寻求快乐、创造快乐。另一方面,促进全球大学科研和治理联合体的交流与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促进全球的大学努力追求创新创业的共同目标。
第二,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产—学—研跨界融合体。来自杭州著名企业——海康威视和阿里巴巴的跨界合作经验反映了未来的大学、工业界和政府应该进行更有效的联合与协作,共同促进创新创业社会及其教育的发展。
这是一个创新创业的时代,尽管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但也迎来了许多新机遇,深化创业教育的国际合作是破解共同难题、走向未来光明的重要途径。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朱婷婷
作者简介:徐小洲,浙江传媒学院校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创业教育教席主持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主席
译者简介:徐玲玲,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