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2020-04-28金哲
金 哲
(抚顺市第二医院骨外科,辽宁 抚顺 113001)
随着微创手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手术在骨科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取得较好成效。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手术的基础上采用伤椎置钉技术可有效固定损伤胸腰椎骨[1]。但伤椎置钉是常规开放性手术常采用的操作技术,在微创手术中应用疗效未有明显数据及资料研究支持;本文探讨伤椎置钉+微创经皮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我院骨科诊治的90例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均经影像学确诊:椎管内占位<1/3,且无神经系统症状。排除伤椎双侧椎弓根断裂且移位的患者或椎体骨折翻转并无法采用支撑治疗的患者。按照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42.69±2.47)岁。观察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平均年龄(41.78±2.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观察组微创手术步骤:全部患者均由一组医师及手术室护理人员协助完成。常规消毒、铺单并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沿标记点行1.5 cm纵行切口分离至深筋膜,适时电凝止血(共6个)。在透视仪器及C臂机的协助下确定PAK穿刺针至椎体后1/3处,在导针引导下完成攻丝的置入。按此操作分别在伤椎上下的双侧椎弓根内置入深度为螺钉尖端至椎体1/2处的螺钉(共4处)。保持全部螺钉的延长杆方向一致便于连接棒的安装。术者采用合适的手法复位伤椎,安装撑开器,同样撑开另一侧以锁紧连接棒,处理螺钉延长杆后生理盐水清洗切口并止血、缝合、包扎[3]。
对照组患者手术方式与上述手术的基础一致,在透视仪器及C臂机的协助下植入4枚单轴可折断椎弓根螺钉,螺钉长度及粗细按照术前影像学评估测量标准。
1.3 观察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X射线平片观察测量损伤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s角及Wolter指数矫正度。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10分,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
1.4 统计方法:本文统计学分析软件采用SPSS 20.0版本,其中以表示计量数据,统计分析采用t检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椎体矫正程度:两组患者术前Cobb's角、Wolter指数及伤椎前缘高度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bb's角均减小、Wolter指数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均增加,与术前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较好的恢复效果,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改善程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分别为对照组(6.87±2.14)分,观察组(7.32±1.77)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对照组为(3.28±1.04)分,观察组为(2.11±0.8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t=5.821,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椎体矫正度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椎体矫正度各项指标比较(±s)
3 讨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手术在临床应用的预后有明显差异,部分患者常伴随着术后矫正度丢失、断钉等并发症。而微创经皮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手术+伤椎置钉采用三点固定技术,从而降低内固定系的悬挂效应,同时可减少后凸形成,增加稳定性[2]。然而有学者认为伤椎置钉值能达到较好的术中即时复位,却不能代替手术重建后期的稳定性或粉碎性骨折的内固定[3]。
本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外,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证明观察组患者恢复更快。且观察组患者术后Cobb's角、Wolter指数、伤椎前缘高度比均好于对照组指标,可见微创经皮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手术+伤椎置钉可减少固定节段,提供更好的复位及维持复位能力。能够有效的改善伤椎状况、增加促进骨折复位。本研究还观察了两组患者 VA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从而缓解患者痛苦,促使患者早日出院。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避免Coob角丢失度增加,确定矫正度无严重缺失,保证术后伤椎的固定,减轻患者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