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物贸易大国走向服务贸易大国的思考
2020-04-28张琼朱福林
张琼 朱福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服务业改革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服务产业体系,我国服务业改革发展为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取得积极效果,服务贸易发展进入快车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我国正在从货物贸易大国走向服务贸易大国。
现状分析
1.贸易规模与逆差持续双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趋势带动下,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增长,规模快速扩大。商务部数据显示,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5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7569亿美元,扩大了167倍,年平均增速达到15%。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测算,2018年,我国服务进出口增速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规模连续五年保持世界第二位。服务出口从1982的25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2327亿美元,同期,服务进口从19亿美元增长至5242亿美元。随着服务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缺口也同时在扩大。1982-2018年,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开放,服务贸易经历了由顺差到逆差的转变。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顺差达8亿美元,这种顺差局面持续到1997年结束,从1998年之后转为逆差,在经历了2006-2008年短暂的顺差回转之后,自2009年又回到逆差状态,此后服务贸易逆差逐年扩大,到2018年逆差扩大至2916亿美元。从逆差结构来看,目前主要集中于旅行领域,2018年旅行服务项下的逆差占服务贸易总逆差的81%。
2.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服务业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达16952.1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2.4%,比2017年提升2.5个百分点;旅行、运输和建筑三大传统服务进出口额达33224.6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3.4%,比2017年下降2.2个百分点。
3.贸易地区集中度较高
我国服务贸易表现出很高的区域与城市集中度,东部地区贡献了绝大部分服务贸易份额。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东部沿海11个省市服务进出口额合计为45037.6亿元,占全国比重为86.6%。其中,上海、北京和广东服务进出口额均超过万亿元,居全国前三位。中西部地区服务进出口额合计为6952.4亿元,增长4.8%,占全国比重13.4%。同时,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地区贸易占比提升,2018年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由2016年的15个增加至17个(北京、天津、上海、海南、深圳、哈尔滨、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苏州、威海和河北雄安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这些试点地区服务进出口额合计为39870.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76.7%,高于全国增速5.1个百分点,成为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阵地。其中,服务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13749.9亿元和26120.2亿元,增速分别为18.1%和15.8%,均高于全国增速。
4.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入
目前,我国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服务贸易往来,与德国、澳大利亚及英国等8个国家建立了服务贸易合作促进机制。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包国家或地区达201个。同时,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等国际组织开展服务贸易领域合作,利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合组织峰会等平台,推动多边务实合作。
展望
20世纪80年代,我国只有旅游设施、饮食服务等少数服务业领域对外资开放。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2年以来,我国加快了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步伐,服务业开放已成为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加入WTO为服务业开放迎来重大机遇,我国对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所做出的承诺涵盖《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总共160个小类中的100个,占服务部门总数的62.5%,开放程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出多项举措不断推进服务业开放与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放眼未来,在服务业开放不断加深的前提下,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1.服务贸易发展基础不断壮大稳固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制造国,产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配套完善,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另外,我国又是人口大国,具有强大的服务消费市场潜力,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过38万亿元,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从产业升级角度来看,我国经济的服务化转型不断深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持续上升,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整个GDP的比重首次超过工业增加值占比;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了50%,占据半壁江山。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上升为52.2%,随着我国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另外,以IT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为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提供了充足动力。《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人,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人,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手机上网已成为网民最常用的上网方式之一,这为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产业与技术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动能转换不断加速,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日益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亮点。
2.服务业开放力度持续加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通过对外开放抓住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成为“世界工厂”和货物贸易大国,开放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2013年,我国开始打造经济改革开放新的试验田——设立自贸试验区,并在试验区实行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服务业开放、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开放措施。
■ 芳池荷风 赵来清/摄
自改革开放以来,商品与要素流动型开放一直贯穿其中,由此带来的红利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释放。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新时代,仅依靠传统的商品与要素流动型开放,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必须做出相应调整,推进以规则为主导的“制度型开放”。而制度型开放离不开服务业的高水平开放,服务业管理制度的国际接轨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方面。因此,服务业开放将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
3.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完善
服务贸易涉及行业多、部门广,政出多门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众多部门的合力推进。2015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任召集人,商务部部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分别任副召集人,国务院39个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对服务贸易工作的宏观指导、工作统筹和政策协调,将有力推动服务贸易加快发展。
近年来,服务贸易发展不断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各地争相建立各自省市的服务贸易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天津等15个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探索适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打造服务贸易制度创新高地。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简称《方案》,在先前15个试点基础上,增加北京和雄安新区作为新的试点地区,同时把江北新区、哈尔滨新区试点范围扩展至南京市和哈尔滨全市范围;深化试点期限为2年,自2018年7月1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止。《方案》要求试点地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开放路径、促进机制、政策体系、监管制度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
4.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加快融合
目前,全球服务贸易中有一半以上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罗伯特·阿泽维多指出,数字技术不仅对货物贸易有利,还促进了服务贸易便利化、催生了新的服务业态。如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和区块链等获或将深刻改变贸易模式、贸易主体和贸易对象。数字技术产业化发展加速,大大拓宽了传统服务贸易的“场域”,加速服务贸易领域细分,数字游戏、数字音乐和数字电影等数字服务形态不断涌现。2017年,我国网络游戏海外发行市场规模超过60亿美元,在线出境游市场规模达730.3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增长72.2%。目前行业内开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及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客户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提供服务的已占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