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教于“白相”
——当代滑稽戏的“破”与“立”

2020-04-28边进

剧影月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滑稽戏噱头喜剧

■边进

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的滑稽戏,是江南文化里特殊的时代印记。它与戏曲极有渊源,在音乐上奉行“拿来主义”,各类戏曲唱腔、曲艺腔调、地方民歌、民俗小调皆为它用,人称“九腔十八调”,以“杂”见长。戏曲在本质上是古代的,但滑稽戏在质地上则是现代的,它与话剧一样不演行当而演人物,不重古典情怀而重现实生活,不在农村演出而在城市献艺。滑稽戏跟传统戏曲的区别在于没有固定的表演程式和风格统一的戏曲音乐,跟话剧的最大区别是它有着传统戏曲的角色与行当。可谓,众艺杂糅,五味杂陈,兼容并收。

有人批评滑稽戏不如越剧、沪剧、锡剧的唱腔纯粹隽永、细腻深刻、百唱不厌,但滑稽戏从不缺观众,因为它迎合的是市民趣味,通俗易懂,善用各种方言,天南地北的人都能懂,恰好符合江浙沪城市五方杂处的社会情况,尤其是运用各种地方戏曲曲调来进行演唱这一点,不管来自何方的观众,总有一种曲调是他所熟悉的,使观众很容易与舞台建立亲切感。再加上滑稽戏是“笑”的艺术,专演喜剧和闹剧,总能用滑稽的情节、夸张的动作和特殊的手法逗乐观众。但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对滑稽戏的传统发出了挑战,都市文明程度、多元生活理念、社会人文关怀、市民文化修养等使得滑稽戏观众的笑声越来越难得,人们不再单纯追求“白相”,那种没有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缺乏巧妙可信故事、缺少心理逻辑支撑的噱头套子和笑料段子再也引不来观众大分贝的笑声。当代滑稽戏应该破除旧有的招笑机制,扬弃为使人笑而逗人发笑、无聊的插科打诨式的枝节和噱头。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作《滑稽列传》,他写道“不流世俗,不争势力,上下无所滞,人莫之害,明道之用,作《滑稽列传》。”在这位史学家看来,“滑稽”能够“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滑稽”在谈笑之中,有意无意之间能“一语中的”,讲出正义的道理,解决矛盾,克服纷争。真正的“滑稽”是舞台上嬉笑怒骂的背后,能够给人带来“笑中有泪”的美学张力,产生超越悲喜之外的思考力量。与早期滑稽戏不同,当代滑稽戏要将娱乐为主转变为教化为主,寓教化于“白相”,在“白相”中蕴思辨,与社会政教文化达成一致,借“戏曲进校园”的契机,将讴歌爱国情怀、赞颂诚实奋斗、反映青春烦恼的校园喜剧展现给年青一代,利用青年观众群体的集聚效应将戏曲的高台教化作用发挥到极致。这或许能够在传统戏曲文化日渐式微的背景下,为中国喜剧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实践出一条自洽创新的道路。

猜你喜欢

滑稽戏噱头喜剧
浅析滑稽戏表演艺术
“初创”杯喜剧大赛
滑稽戏表演艺术研究
常州滑稽戏的江南诗性文化特点
杯具们的喜剧
爆笑喜剧
滑稽戏的要害就是“不协调”
“噱头新闻标题”中的零度与偏离
Monnalisa
本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