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20-04-27聂建清
聂建清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以及素质教育在全国的深入推行,小学科学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仅要传播一定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成为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 培养 创新思维
小学科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教师也要不断地更新、创造新的理论,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由于长期受灌输式教学的影响,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主动创新。不仅如此,对小学生来说,科学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他们无法深入学习和理解科学。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小学科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质疑问题来不断地思考问题,再通过思考问题来解决问题和学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相同的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法,这也是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有效方法。创新思维的培养来源于学生对问题、对知识、对教材的质疑,教师只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学生才能形成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金属热胀冷缩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空气和液体是会热胀冷缩的,然后引导学生延伸知识点,从而得出金属是会热胀冷缩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知识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是否有金属不会热胀冷缩?”这样,学生会想要验证质疑,从而形成创新思维。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教材知识和验证步骤,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仅仅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验证质疑的正确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学生课后实践验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查阅资料、调查等方法验证所学知识;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考教材所写的实验进行创新,用不同的实验验证教材上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在教学《寻访小动物》时,教材中写的小动物是蜗牛和蚯蚓,得出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时,教师可以运用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外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而不是局限于蜗牛和蚯蚓。
三、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科学是一门创新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把教学和实践相结合之外,还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培养创新思维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植物的生长变化》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合作种植物。这样,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观察,然后将观察的结果整合在一起,再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探讨,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是一种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展示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将研究的内容自信地展示出来,而不是将教材里的知识死板地展示出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此外,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要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冀思琪,劉军.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13).
[2]高祀泉.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11).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高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