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20-04-27罗祥
罗祥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启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意义与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
在我国的基础学科教育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人生价值观。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意义
语文是基础学科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流传下来的。世界各地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凝聚成的一种表现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语文教学就是传承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方法,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和历史文化,还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当前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
1.学校缺乏重视
傳统的教育模式机械呆滞,致使传统文化的传承一直无法得到重视。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有些学校忽视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也没有足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差,难以达到传统文化预期的传承效果。尤其是在一些教育资源不足的偏远地区,教师资源紧缺,一个教师要教授好几门科目,导致精力不足,难以保证教学效果,所以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的传承效果一直不明显。
2.教学方式过于落后
传统的教学方式机械呆板,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教材里的内容让学生强行记忆背诵,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很浅薄,没有对传统文化形成准确认知。而部分学校即使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教师没有良好的教学方式,也无法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加上教育资源稀缺,学生只能通过书本了解传统文化,无法完整地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了解课外资源,主动学习,找准学习方向,遵照正确的方向进行学习。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改善教育观念
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时的教学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把着陈旧的教育观念,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无法改进教学方式的,而且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关注度颇低。由此看来,改变教育观念的第一步,是提高学校和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传统文化为主,能起到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提高传统文化素质,学校要出台相关规章制度督促教师学习传统文化,这才能提高传统文化的教学质量。
2.丰富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大脑正处于发育成长的过程,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单调的教学方式效果不佳,教师要不断开发新的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瀑布的图片,播放瀑布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庐山瀑布的壮观,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国家重视教育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放置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故事书,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家长也需要参与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些课后学习传统文化的建议,如参加古乐器辅导班,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底蕴。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安排,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习最重要的时期,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都在这一时期形成,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作用。针对传统文化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迅速找到解决方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红华.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方向的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2).
[2]柴智强.浅谈我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J].名师在线,2020,(4).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