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干预对策

2020-04-27王芳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干预对策中学教师成因

王芳

摘要:为全面了解环县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以调查问卷法为主,访谈法为辅,以环县130名中学教师为例,调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了影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并探究了干预对策。

关键词:中学教师   心理健康   成因   干预对策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了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教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课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究和分析教师心理素质的必要参考指标。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与学生人格健康培养有着密切联系。笔者对环县130名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辅以个体访谈,通过分析、归因等方式,总结了环县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并探究了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发现:

第一,36.1%的被调查者都反映工作压力非常大,43.7%的被调查者反映工作压力较大。

第二,被调查者的每周课时数在10~18节,但一线教师要占用2~6小时及以上的课余休息时间加班工作。

第三,调查分析显示,69%的被调查者呈亚健康心理,其中,59.3%的被调查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主要表现在担心事业失败、受领导批评、受家长指责,部分教师还担心失恋或离异,绝大部分教师都担心学生出事故。

三、原因分析

1.工作强度过大诱发职业倦怠感

虽然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有多年,但仍然没有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学评估管理意识上存在功利性。实际上,中学教师工作时间几乎都超过8小时,面对高考的压力,教师承担超负荷的教学任务,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心理倦怠感油然而生。

2.不良教育风气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危机

当前的教育环境存在不良风气,即社会以完人标准衡量教师,并且将学生的不良行为,诸如逃学、斗殴、学习成绩不好,乃至于校园暴力、欺凌等行为都推卸到教师身上。其实,教师也是人,也有失误的时候,也有人性的弱点。可当社会以完人,甚至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教师时,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大,甚至要承受不公正待遇,这些都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

3.多元化的角色定位导致教师出现人格障碍

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决定着教师需要与学生、同事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扮演着多重角色,要处理各种关系,而有些角色可能会干扰教学,产生矛盾冲突,使教师感到烦躁和不安,甚至痛苦。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了教师的心情,还有碍教师的身心健康。

四、干预对策探究

1.合理归因认识自我,积极主动与人沟通

调查发现,部分中学教师把自身心理问题归为个体因素,他们认为心理问题与个人能力有关,自己只要不偏激,积极地自我调整,不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就能得到缓解。这种认知是有效的,因为很多教师的心理问题与自己沟通能力不强有关,所以教师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或工作中的不顺,尽量与人多沟通,消除不必要的痛苦和烦恼。

2.营造和谐工作环境,满足教师价值需要

教师积极健康的心理关系到教育大计,关系到学校与学生的发展,更关系到教师的自身发展。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不断为教师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积极了解和掌握教師的价值需求,尽可能地满足教师,为教师创造不断学习的环境,让教师健康快乐的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3.开展教师心理辅导,及时疏导心理障碍

要想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学校必须开展教师心理辅导活动。如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卫生专家为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给教师传授自我调解的方法;学校还可以为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随时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保障教师健康工作。与此同时,学校要营造促使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和便于自我调适的工作环境,让教师健康快乐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汉华.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2]陈海龙.提高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8,(4).

(作者单位:甘肃庆阳环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干预对策中学教师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论中学教师的“工匠精神”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中学教师教学自主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医院悬挂式输液架细菌污染情况调查与干预对策
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分析及干预对策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干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