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发现儿童的力量
2020-04-27曹云云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部分,与其他年龄段的教育有不同的属性与特征。围绕学前教育的本质与任务,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误区与问题进行剖析,探讨实现学前教育本质的有效途径: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自由发展的机会;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发现儿童的力量,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希望能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学前教育本质 儿童观 幼儿的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206-02
近二十年来,学前教育观念发生很大的转变,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儿童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现代儿童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当前学前教育活动的参考标杆,对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但如何落实科学的儿童观,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本质,仍需相关部门深入思考。
一、学前教育的本质与任务
关于幼儿教育的本质,蒙台梭利和卢梭等都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自然教育中遵循自身的生长规律健康成长。大多成人认为幼儿还小,处于什么都不懂的阶段,其实恰恰相反,儿童拥有一套独特的跟这世界联系的系统,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认识这个世界。因此,学前教育的本质在于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只有认清成长的概念,确定了培养教育目标,才能从多视角选择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传统的观点认为,幼儿园的任务是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南京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认为,由于学前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的初始阶段,因而身心发育是学前期最重要的任务。
二、当前教育的误区
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机会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加大了幼儿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力度,如幼儿园小学化、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比赛等。这种畸形化的教育使幼儿失去了应有的童心与童年乐趣,同时也加大了儿童生理和心理压力。家长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质上剥夺了孩子自然成长的机会,将儿童视为自己意愿的执行者。由于家长望子成龙,让幼儿背负了他们这个年龄难以承受的压力。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儿童无法自由发展、主动学习,同时也严重地扭曲了学前教育的本质,学前教育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儿童也无法健康成长。
2.灌输式教学
目前很多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虽然符合国家基础教育相关规定,但是在实施中却忽略了儿童的主体地位,以教师讲解,幼儿倾听的灌输式来教学,养成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认真倾听等不良学习习惯,导致他们小小年纪就对学习产生厌倦。学前教育重在启发和引导,教师教育的任务并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到幼儿的头脑中,教学方式也不是教师“一言堂”。学前教育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通过实际操作获取经验,习得知识和技能。
3.重集体活动,轻游戏活动
朱家雄教授指出,“迄今为止,在教育实践中,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这种传统的学科课程”。当前,虽然生活活动、活动区活动已经和集体教学活动一样被列入了日常教学计划中,但教师为了突出自己的教学技能,让班级更加秩序化,往往没有真正将区域活动列入自己的教育工作计划,且知识技能类学习较多,教师发起的活动超过了幼儿自主活动,同时对幼儿的个别关注也很少,虽然教师也想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但实际上教师对活动的干预性很强,这种低结构、高控制的活动模式泯灭了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
4.成人的包办代替
目前,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中长辈对孩子的溺爱让儿童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丧失了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机会。而在幼儿园,教师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更加简便、有序,幼儿的生活环节被老师勤劳的双手整理得井然有序,这些看似平常的替代与消极保护,对于幼儿成长并非好事,成人用“勤劳”换来的是幼儿的“懒惰”,同时也剥夺了儿童亲身体验、自我成长的机会。
三、实现学前教育本质的有效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自由发展的机会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关键在于改变对孩子的看法,即正确认识儿童,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这需要教师和家长同时努力。教师要在活动中发现儿童的潜力、找到儿童的兴趣,给儿童提供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让孩子在爱与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中发展、构建自我,成长为完整的人。家长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给予儿童更多的权利,逐渐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儿童的成长历程就是不断创造自我的过程,拥有了自我才会拥有爱的真正力量。
2.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游戏是儿童教育活动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主动学习的基本方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儿童游戏的过程就是主动探索与学习的过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具有发展适宜性的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放缓教育节奏,关注幼儿,对区域活动重点指导,对游戏规则提出要求,为幼儿提供有挑战性的活动与材料,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整合幼儿园课程各领域的技能,身心获得全面发展。
3.发现儿童的力量,发展儿童的自主性
儿童是一个独立的、有发展潜能的个体。他们的学习应贯穿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而不只是在课堂上。为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观察者,观看幼儿的行为、语言和情绪,探究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发现儿童的力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四、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只是传递知识,而是以知识为工具创造生活、理解生活,并不断地追求生活的意义,儿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感,产生丰富的幸福体验。填鸭式的教育不仅使儿童失去自我体验的机会,还束缚了儿童的思想与探究欲望。成人不该主观定义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儿童对于自己的成长有决定权更有参与权。教育不是单一视角,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环境背景下對儿童教育会有不同看法和观点,教育指向儿童的发展是动态的和不可概化的,而作为本质来说应该是有一定稳定性、普遍性和内核性的。
参考文献:
[1]朱家雄.中国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程秀兰.当代学前教育本质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43-148.
[3]李季湄.回到基本元素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0.
责任编辑:孙瑶
[作者简介]曹云云,西安外事学院教育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