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兼课辅导员“以爱培养爱”的育人情怀

2020-04-27栗新燕邵宝文

现代交际 2020年6期

栗新燕 邵宝文

摘要:从一名高校兼课辅导员的角色出发,结合工作实际经验和切身体会,以对比和分析传统教师职能解读和国家相关文件辅导员职能解读为切入点,阐述兼课辅导员的内涵。通过对兼课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岗位特征的研究与分析,构建了“以爱培养爱”的育人模式,抒发了作为兼课辅导员“用心灵教书,以大爱育人”的坚定信念和育人情怀。

关键词:以爱培养爱 兼课辅导员 育人情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138-02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入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越來越受到关注。2017年国家修订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为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兼课辅导员这一角色在各高校普遍存在,但是对于这部分人员的岗位认知和解读并没有明确。本文旨在从兼课辅导员的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对兼课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岗位特征的认知解读,探索兼课辅导员的育人模式,明确高校兼课辅导员的角色认知和育人特点。

一、兼课辅导员的角色认知

本文中的兼课辅导员源于高校辅导员队伍,是指在担任学生辅导员的同时担任任课教师角色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其中辅导员身份是其第一身份,同时他们还承担一定课时的课程教学任务,在学校人事管理、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和考核评价等方面都列为辅导员队伍。

2014年3月27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以下简称《能力标准》)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将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划分为九大模块、三大级别,明确了各个模块工作内容在每个级别上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标准。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是融会贯通的,同样《能力标准》中的九大模块也有着内在联系。具体可见图1所示。

作为高校的兼课辅导员,其岗位职责则是《能力标准》中辅导员九大职业能力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岗位职责的深度融合。

二、兼课辅导员的岗位特征

1.工作态度积极,热爱教学,热爱学生

教育教学工作只有以热爱为前提,教师才会懂得去发现课堂教学的乐趣,发现课堂上学生们的可爱,才会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美好。兼课辅导员能以积极态度面对兼课身份,不因为是兼职上课、课时少而有丝毫怠慢,而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强化课堂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效果。

2.科学设计教学,积极与学生互动

兼课辅导员结合自身辅导员和上课教师的双重身份,坚决对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说不,科学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给学生消化和反馈的时间,要加强与学生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和需求,并作出适应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双重角色定位,提高育人实效

高校兼课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从自己的角色出发,了解学生需求,分析学生特点,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准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丰富教学途径,用心上课,提高课堂质量,强化教育成效。

三、兼课辅导员“以爱培养爱”的育人模式

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要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就要走进学生世界,走近学生心灵,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生为本,在工作实践中,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

1.爱是“以爱培养爱”育人模式的立足点

爱是走近学生的最佳途径。笔者曾经是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的兼课辅导员,学生曾经多次气哭了辅导员老师和任课老师。接班后,笔者通过主题沙龙、个别谈心、QQ聊天、微信聊天、刷微博等途径,逐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笔者发现,这些学生还只是孩子,他们没有经历高中备考大学的艰难跋涉;没有体会过亲朋好友众目睽睽下等待高考成绩的众望。他们错过了为高考的拼搏努(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38页)力,也错过了自我心灵和毅力的坚韧磨砺。爱是走近他们最佳的途径,其实他们害怕爱,缘于学习成绩的原因,在家里、同学中,他们缺乏爱的表达,不适应爱,同时他们也渴望爱,每一个人都期待被爱包围。爱与被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幸福,而且,爱的生命力很强大,而且爱是可以培养爱的,以爱培养爱。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关心是师生融洽的催化剂。学会关心,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部分。他们害怕关心,也渴望被关心,作为他们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辅导员,通过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走进他们的世界,引导他们慢慢长大、慢慢懂事,引导他们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知识;也让他们走进老师的世界,以老师的思想、行为和理想信念影响他们,他们思想的转变、状态的改善,一天天地成长进步也影响着老师,最终形成了“以爱培养爱”的教育模式。

2.信念是“以爱培养爱”育人模式的核心

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理想信念,就是我们所信仰、所向往、所追求奋斗的目标,它是人生目的直接体现,是人生价值的客观表现,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理想信念对一个人尤其一个青年人来讲至关重要。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作为一名高校兼课辅导员,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关照学生,在教育管理与服务学生的过程中,“以爱培养爱”,让爱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坚实支撑和价值追求。

四、结语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爱培养爱”的育人模式,扮演好兼课辅导员的角色。其次,要通过与学生们的多维接触,寻找更为有效的工作方法,提升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最后,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育人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伟大工程,艰苦奋斗是这项工程中必不可缺的品质。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坚持把“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价值引领,不断自我反省、自我锤炼、净化心灵,塑造美好人格,做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sc.people.com.cn/n2/2016/1209/c345453-29437812.html.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 社会主义论坛, 2017(3):4-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A/OL].(2017-09-2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44874.htm

[4]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J].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17(6).

责任编辑:张正吉

[基金项目]2017年山东华宇工学院重点项目“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2017ZD04)。

[作者简介]栗新燕,山东华宇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