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穿梭,温柔了光阴

2020-04-27王秋珍

散文百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红绸桃木东阳

王秋珍

外婆出嫁时,像个公主。她不仅戴着缀满流苏宝石的凤冠,还带来了红绸子包着的宝物。

那是一套桃木梳子,手感光滑,齿体圆润,背上刻着两道竹节形脊,从大到小,一共5把。外婆说,这叫五代鸳鸯梳。有了它,就能五代同堂、夫妻恩爱、身体健康。

外婆每天都在小院的葡萄架下,用最大的那把鸳鸯梳梳头,一下,一下,又一下,外婆的動作轻轻柔柔,眼神轻轻柔柔,声音也轻轻柔柔:“一梳梳到头,洁心不染尘;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此生共白头。”

小花猫在外婆的脚边绕来绕去。细碎的阳光小猫一样在外婆的发间跳跃,外婆柔软的黑发仿佛游动起来。外婆把头发盘成一个髻,圆圆的,给晨梳打上了一个大大的句号。

9年后,外婆生下了3个儿子3个女儿。小花猫变成了老花猫,慵慵懒懒的。外婆每天都给女儿梳头,再编出好几条麻花辫,像一串葡萄坠在脑后,跑起来一跳一跳的,仿佛被猫儿追赶的毛线球。

外婆的大女儿害偏头痛。外婆每天早晚给她梳300下头发,一天不落。后来,大女儿养成了每天梳头的习惯。木梳变得闪闪发亮,大女儿的头发也闪闪发亮。

文革期间,外婆的五代鸳鸯梳遗失了,只留下最小的那把。大女儿出嫁那天,外婆用红绸子包好桃木梳,交给了大女儿。

第三年,大女儿成了我母亲。

我从小就对长发和木梳感兴趣。6岁时,我学会了自己扎头发。小木梳在发间穿梭,所有的头发乖乖地听着它的指挥,排成整齐的队伍,再用橡皮圈一扎,整个人就变得精精神神了。

16岁那年,我成了师范生。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学业紧张,我右侧的脑袋总是疼,像锤子在敲打。吃了好多药,总也不见好转。它像一个甩不掉的噩梦,夜夜惊扰着我。母亲听说后,骑着自行车跑了二十多公里。她喘着粗气,出现在我四楼的宿舍。母亲从一个布包里取出红绸子,取出桃木梳,郑重地交给我:“用木梳梳头,可以通经活血。桃木,还能辟邪呢。我当年的偏头痛,就是你外婆的桃木梳梳好的。”

后来,我的偏头痛渐渐好了。桃木梳成了我们寝室最受欢迎的物品。来自金华各地的室友们叫它“东阳木梳”。

我真正认识“东阳木梳”是在17年后。这年,我邂逅了一位做东阳木梳的老人。一切仿佛因缘注定。我恍然看见了外婆当年出嫁的情形,看见了用红绸子层层包裹的五代鸳鸯梳。我决定一探究竟。

通过老人的讲解,我才有些微的了解,一把小小的木梳,凝聚着怎样的精气神。

东阳木梳制作,传统说法叫“十八样”,也就是要有18样工具,要经过18道工序。一整套的流程繁复得像一个巨大的工程。

把整段木头锯成厚度为6公分的若干段木饼状木头,这一流程叫锯梳坯,行内俗称断本子。然后就是出坯,也叫取料。只有取好料,才能使成品木梳不变形,梳齿不畸形。因此,取料方法有些讲究,锯坯时要按树的横断面,顺着树龄结构成“人”字形下锯。胚胎要成“△”形状下料。这样出胚可以不需热处理,还能避免树汁水过快流失,防止木质脆化。接着是斩头,把木梳坯边上残余的部分斩除,使木梳坯达到若干种规格尺寸,再将木梳坯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好的木梳坯箍在一起,再放入一些木梳坯撑紧,叫箍坯,它能使木梳坯长时间地储存且不易变形。然后锯掉木梳坯的两个角,利于木梳坯固定在“作马”上。此后,还要经历刨坯、画坯、开齿、出线、撞根、脱面、剔齿、枓齿、绕背、做伐角、刨背、抛光等一系列工序,一把东阳木梳才算做成。就像经历一场风暴,锤炼出生活的骨架。

我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木梳,就像抚摸着怀胎十月诞生的娃娃,心中升腾起爱意和暖意。东阳的木梳艺人们,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将寂寞和坚守打造成了具有质感和美感的木梳,给家乡人带来日日可触的温情。

又是一个明亮的清晨。阳光猫一样地跳跃在窗台的木梳上。我拿起木梳,享受着它带来的柔情,想起了刻刀与木头的灵魂碰撞,想起了母亲奔波的自行车,想起了外婆的祈愿:

一梳梳到头,洁心不染尘;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此生共白头。

猜你喜欢

红绸桃木东阳
石榴花
把“连环画”变成“录像片”
人大代表约见制度的东阳实践
沙呷阿依:《五彩云霞》
把“连环画”变成“录像片”
卧佛
巧手雕出了致富路
Underestimation of Oceanic Warm Cloud Occurrences by the Cloud Profiling Radar Aboard CloudSat
东阳:大树底下长出草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