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奔跑的乡村

2020-04-27谭谈

湖南文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围屋客家人稻田

谭谈

十一月,时令已是初冬。而岭南,风和气爽,暖阳高照,正是一年最美的季节。我又一次踏入了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这些年来,我不知多少次奔向这里,这块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土地。以前,注目的是特区都市,看那标新立异的高科技企业,看那日新月异的城区……常常为短短四十年间,一个小渔村变成国际化大都市的人间奇迹而惊叹!然而,这一回,我们的脚步,却移出了城区,走进了这里的一个一个乡村……

焕新的围屋

秋长镇谷里村,是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的故乡,一个典型的客家山村。傍晚时分,我们走进了这里,面前,耸立着一片硕大的建筑。这是客家人的传统民居——围屋。屋前,是一个宽广的青石板铺就的地坪,当年是围屋里的人用来晾晒稻谷等农作物的。坪外,是一口半月形的水塘。下雨天,围屋内的雨水,被收集在这里,取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一旦围屋发生火灾,又能到此取水灭火,有消防的功能。一座屋,即是一座城。数百间房屋规则地排列开来,接纳下整个家族数百乃至上千口人。为了防御外盗、土匪,外墙高大结实,窗子很小,一个大门进去,里面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有水井,有粮仓。如果被外人围住,个把月不缺水断粮,不影响生活。围屋有两种,方的和圆的。这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创造的防盗、御敌的理想居所,凸显了客家人的生存智慧。这天,我们落宿的这栋围屋,是方形的。五垄,中间那垄,是叶氏宗祠。刚刚维修过,虽旧如新。墙上,还张贴着用红纸书写的维修宗祠的捐款名录。客家子民,是把汉民族的文化传统保存得最完整的。

原本,围屋是客家先人创造的最理想的居所。然而,时代在奔跑,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围屋里的子民,奔向了新的生活,围屋一天一天被冷落了,成了空屋。可是,这围屋集中了前人的智慧,是祖宗留下的财富,是客家人的历史记忆啊!真不忍心将它们冷落于此。于是前些年,一些明智的人,将它打扮成一个旅游点,将一批批外地游客,引进了围屋。

今天,秋长谷里人,更具智慧。当年,游客看看就走了。而今,他们把围屋装扮一新,让游客入住。一间间客房,保持客家人的习俗,既现代,又传统。各种各样的农具,如铁犁木耙,如蓑衣斗笠,如锄头……都在当年的原位。围屋里的水井、谷仓,也都保存如初。一走进屋里,一股浓浓的乡愁,一种强烈的家的感觉,就入心入肺而来……这时候,你远逝了的童年猛然间又来到了你的面前,你过世多年的亲人,仿佛又站到了你的身边。在这里住上一晚解乡愁,在这里待上一天,便能满足那些离开围屋许多年却又时时刻刻想回围屋的人的心愿。

在谷里围屋落宿一晚,令人终身难忘啊!

变脸的观背

这个村,就在博罗县城旁边不远。我们从县城出发,很快就到了。一走进村里,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很大的书吧。里面陈列的图书真不少。布置也挺别致,处处招惹眼球。走过书吧,就是中医馆。按摩、针灸,什么都有。村街不宽,但十分整洁。南方特有的三角梅,在一家一家村舍的墙头,笑眯眯地开着。

这村子最美啊!

越往里走,越是亮眼。有以“小时候”命名的小客栈,有书画培训的“美世界”,有音乐教学的“好听的地方”,有展览古玩的小博物室,还有小作家培训班……这里简直是一个文化艺术的小天堂。

陪同我们的是村上的一位中年女干部。她对我们说:也许你们不信,几年前,我们村可是全县有名的脏、乱、差的典型。随着她的讲解,我们对面前这个靓丽的村子的前世今生,有了多一些的了解……

村子叫观背,改革开放前,是个以传统的耕种养殖为主的城边村。那时,倒也宁静和美。改革开放的大潮来了,村子里的人进城谋发展了。一时间,村子空了。于是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走进了这个村,收捡废品的,经营外卖的,这里成了各色人等的大本营。由于管理不到位,村里遍地是垃圾,臭气熏天。治安事件频发。一段时间,便臭名远扬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县委决定派一位陈姓第一书记驻村了。这确是一位能人,他进村后,请来一批高人为村子的发展方向把脉,最后决定以文化立村。利用村子位居城边的优势,先后引进了六十二家社会文化团体,把全村建成一个文化交流、文化创作、文化展览、文化观光、文化培训、文化輸出、文化娱乐、文化体验的文化与艺术共享的文化部落。短短几年下来,一家一家的文化艺术团体进村了,一栋一栋的农舍变身了,大幅大幅的壁画出现在粉刷一新的墙面上,一间一间标新立异的店铺出现在村街上。换一个思路,换一批人,观背还是那个观背,面貌则全然不同了。一个脏、乱、差的典型,变成了文明村的标兵!

这些,这些,看过,听过,令人万分感叹。我忍不住提起笔来,在宣纸上写下了:变脸的观背,腾飞的新村。

落宿稻田间

酒店开在稻田里,你信吗?

我就在这样的酒店里住了一晚。那一晚,离现在已有近一个月时间了,然而,那时那景,一直深深地留在脑海,挥之不去。

那是在博罗县的横河镇河肚村。村里有一所小学停办了,校舍空在那里。旁边,就是成片的稻田。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里,村里一位智者突发奇想,就在这里开家酒店,把城里人引过来。稍加改造后,酒店开张了。白天,让客人进田园,摘无农药化肥的蔬菜,挑山间奔跑的土鸡,看着厨师把自己挑的、摘的食材变成美食。这滋味,你想想……

入夜,躺在稻田上的卧室里,听青蛙的鸣唱,闻稻禾的清香……这又将是一番什么样的滋味,你想想?

我是初冬来这里落宿的。蛙鸣是听不到了,鸟啼却是实实在在入耳而来。因稻田的旁边就是山,树林茂密,山鸟特多。天未亮时,它先醒了。它唱着歌儿,催你起床。窗外,稻田里的谷子刚刚收割,阵阵谷子和稻草的清香扑鼻而来。空气鲜得不能再鲜。而这些在城里,花任何的高价也买不来。

有带孩子来这里体验扮禾、插田等农家生活的年轻父母,也有和老伴一道来回忆年轻时候在老家农村生活情景的古稀老人。酒店外面的稻田上,架有一条数百米长的木制栈道,走在上面,一会碰到迎面来的鸡,一会又遇上对你友好地吠叫的狗。栈道两旁,摆放各式各样的农家用具。我们这些农村走出的人,见到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器具,特别的亲切而温馨。

不觉间,离开那家别出心裁的稻田酒店,好多时日了。似乎,那股浓烈的谷子的清香,稻草的清香,还在鼻间。真要为河肚村人的这个美丽的创意,点一个大大的赞!

在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里,岭南的都市在飞速发展,岭南的乡村也在全速奔跑!

责任编辑:吴缨

猜你喜欢

围屋客家人稻田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基于虚拟实境技术探寻围屋保护开发新出路
基于虚拟实境技术探寻围屋保护开发新出路
赖炜炜作品
稻田里的稻草人
粤北始兴围楼防御体系研究
行酒
赣南客家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论